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土地流转的基本方式,以及每种方式农民取得收入的形式和出现的财务问题等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积极发展土地流转中介组织 建立土地流转中心,规范农民土地流转过程 完善土地流转的法律体系,制定相关措施来解决财务问题 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设立农业合作社或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
鲜俐玲 《科技资讯》2009,(13):240-24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日益暴露出许多弊端。如土地产权主体模糊不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不规范,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等。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归属清晰的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新机制,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提高农村土地整合利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土地经营权流转仍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从法律角度对农地经营权的入市交流和流转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在分析经营权流转的基本现状和法律困难的基础上,从明确土地经营权权利性质、健全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优化农地经营权融资制度、强化经营权流转法律保障等方面,探讨了健全和完善农地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土地转用的有效形式。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土地权益的落实息息相关。从土地流转概念的法律界定出发,落脚于农民土地权益之法律属性和具体内容,分析土地流转与农民土地权益实现之间权利逻辑与制度演进之逻辑,指出农民土地权益的实现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构建和运行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中存在着市场不够健全、流转方式有争议、流转规范性差等许多现实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土地征用机制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所致.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土地征用法律规范、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具有公共资源特征,即“公地”特性。由于土地权能分散、权属不明确,导致土地流转不顺畅、欠规范,引发了“反公地悲剧”。因此,应采取扩大农户的土地权能、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法规、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从而加快土地流转,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目前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原因和现状分析,得出了流转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加强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规范流转程序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土地流转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8.
重庆试验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科技资讯》2008,(32):180-180
重庆被确定为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后,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这为重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起到了助推剂的作用。但作为三农问题核心的农村土地问题,重庆农村土地流转仍面临诸多问题,必须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法律体系,健全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做好农民权益的保护,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入进行整合了土地资源,推动了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土地流转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经过了四个阶段:土地私有、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土地流转时期。从中可以看出,建国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往往是由国家主导的,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产权分化的过程。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面临着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不稳定、流转渠道不畅通、征地补偿机制和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其出路在于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产权制度,并且进一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允许土地产权进一步分化,保护农民土地权利的自由流转和公平交易;改革当前的征地补偿机制和标准,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并使土地发展收益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11.
在河南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方面,鄢陵县颇具代表性。根据调查,目前鄢陵县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形式主要有联合出租、自行流转、转让承包、互换经营、股份合作等;流转过程呈现出流转需求增加、进程加快,流转梯度化,流转主体多元化等特点。但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私自改变土地用途的现象以及农业企业研究市场、扩大效益的任务繁重等问题。加快河南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进程,需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永久分离;改"承包制"为"永包制";建立有形市场,规范市场运作;改革"普惠制"的农业补贴办法。  相似文献   

12.
农地制度作为经济体制度的子制度,适用制度经济分析。我国当前农地制度占有和使用权限清晰而收益和处置权模糊,国家、集体和农户对农地制度具有差异化的功能需求和成效评价:对于国家和集体经济主体来说,当前农地制度的运行是成效“显著”的,但对于大部分农户来说,农产品价格的相对低廉和农地产权的“残缺”以及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欠缺,农地退化为最后的生存保障而难以获取更多的收益,国家和私人对于农地制度的不同功能诉求主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农地制度的演进,而现行制度运行本身权衡实现不同功能需求的成效决定了该制度的维续和演进进程。  相似文献   

13.
在承认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的事实体制下,集体与承包农户之间的土地产权关系是清晰的。因此,完善集体土地两权分离下的委托一代理关系的重点在于健全村委会的治理结构。而在现有的集体土地征用制度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的土地产权是残缺的。因此,应建立城乡土地市场的一体化,同时确立分别按“人口股”和“土地股”分配土地流转收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采用问卷调查法、Logistic分析法,从农户视角分析宅基地流转的原因,探寻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务工距离、社会保障水平、宅基地距城镇距离、宅基地流转政策满意度、宅基地流转收益、人均住房面积等因素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明显正向影响,其中,非农收入和宅基地流转收益对农村宅基地流转正向影响最为显著;户主年龄、宅基地利用情况等因素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负向作用.研究认为,农村宅基地流转应基于农户自愿原则,通过提高农民宅基地流转的认知水平和经济意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针对性措施,促进农村宅基地健康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持续不断的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动,对于将束缚在土地上的众多人口解放出来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出现了乡村发展资源匮乏、传统乡村结构的延续和乡村秩序失衡的困境,为乡村治理带来新的问题。要走出这一困境,需要实现由人口流动到土地流转的体制创新,从人口流动到人口迁移的跳跃,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本位主义”基础上形成的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小产权房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愈演愈烈的房价涨势相反,建于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小产权房因其低廉的价格实现了众多城市居民的购房愿望,但目前我国法律并未给予小产权房相应的合法地位,往往造成司法实践中对此类问题的裁判不一,也不利于各利益主体的权利保障。对此,只有将小产权房进行合法化,明晰小产权房的权属,制定完善的小产权房管理体系,设立农村非农用地流转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村集体土地的效用。  相似文献   

17.
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 研究农民宅基地退出的意愿和主要影响因素。以中部传统农区河南省新乡市为例,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 并采用Logit模型分析方法, 从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土地资产三方面构建模型。结果表明, 中部传统农区的农民普遍不愿意退出宅基地; 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民宅基地流转的重要因素, 其中见识水平比受教育水平的影响更显著; 经济资本和土地资产对农民宅基地退出的影响相对不显著。政府应当多从见识水平方面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 如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培训等措施提高农民非农就业技能, 以期促进宅基地的有效流转。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关键是解决培训后的就业问题,其研究要点是培训的动力机制和长效机制。对于芜湖市而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坚持"创新机制、注重实效、分类培训,服务产业"的原则,探索"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齐抓共管,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的新途径,做好这项利国惠民的实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法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做了诸多限制,但在市场经济下受利益驱使,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隐形市场已普遍存在,其利弊共存,全国各地也在进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试点建设。针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局面和困境。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在此背景下,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视角,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土地关系专用性投资在农地确权影响农户收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经营投资对农户经营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经营投资起着完全的中介作用;农地确权通过转出土地投资,对农户土地流转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转出土地投资起着不完全的中介作用;农地确权通过转入土地投资,对农户规模经营收入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中介作用并不明显.将农地的剩余控制权配置给投资决策相对重要的一方农户是更有效率的,要充分释放农地确权的制度红利,建立我国农户土地投资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