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也是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同志依法治国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但是怎样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克服和摒弃由“革”遗风中“人治”大于“法治”的弊端,实现“法治”而不要“人治”,依法进行国家和社会的一切活动。严格依法治国,使任何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必须依法行政,必须受到法律程序的约束和监督,规范行政执法、司法机关的程序。从而使我们在邓小平依法治国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之一;从而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并把“以德治国”置于同等重要地位。要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思路就必须在对古代社会人治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在肯定法治是历史必然的前提下,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法治现代化建设进行成本分析,进而实现“德治”和“法治”共同发展,以降低法治建设的成本。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要求。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经济全方位转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依法治国”是以“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既是“法治”的需要,也是“德治”的要求。加强以德治党是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明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表明我们党在理论指导上进一步走向成熟。“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努力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制度化、法律化,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作为治国方略已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依法治国的关键则在于行政机关能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作为治国之道,必然要求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因此要着力分析了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研究行政权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论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与法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论断。可见,“依法治国”与“法治”不能划等号,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正>在二十世纪将要过去,二十一世纪将到来之际,中国在新修改的宪法中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追求目标.为此,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明确我国现阶段实行法治所应解决的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如何认识“依法治国”的法治观正确认识“依法治国”的法治观,是我们实现法治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有很强的社会针对性,是对中华民族治国的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弘扬,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离不开的两种治国手段。“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相结合是治国史上的新创举,是结合中国实际而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提出的一种新的治国思想。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腐败、贫富差距、社会治安、道德滑坡等诸多社会问题出发,从正确处理“以德治国”与古代“德治”思想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入手,积极探求实现“以德治国”的道德途径,即实行德政与德教,以期对“以德治国”的现实针对性、科学合理性和操作可行性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思想的新发展。这两个治理国家的路径共同体现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促进作用,并且统一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规律。“治理”意味着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法治”与“德治”分别从对立性与同一性两个方面着眼于社会矛盾的解决。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要求必须将法治与德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将法治置于解决社会矛盾的主导性地位,同时以德治来保证法治的社会主义方向,忽视二者的结合或巅倒二者的关系,都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治理国家的终极目标发生背离。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向现代化社会是军的征途中,深入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这一观点,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们要建设和谐型学校,离不开学校的法制化与创新性。 现代化国家是法制化国家,是依法行政的国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痛感法制的重要性。在法制化社会里,政府与学校或学校与个人以及学校的各部门之间会出现一些问题,通过法律来打官司。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国是法制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向现代化社会进军的征途中,深入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这一观点,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要跨入现代化社会,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依法治国,扭转“人治”现象,使全社会步入法制社会。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在高校的具体落实,“以德治校”与“依德治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全面,充分,深入地认识和领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重要思想,防止片面性。  相似文献   

15.
1997年9月,“依法治国”四个字被写入十五大政治报告,由此开创了依法治国的一个新时代。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详细描绘了法治中国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定为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全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战略目标写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实现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国家加快了立法步伐,逐步完善了宪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制定了民法通则及数百个调整民事、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颁布了行政诉讼法及一大批行政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进入90年代后市场经济与依法治国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热点。当前的中国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并与世界市场接轨,社会正由传统的礼俗社会向现代化法制国家迈进。从二者的关系来看,市场经济是现代法治的“催生剂”,而现代法制是市场经济健康有效运行的“维生素”。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现代国家是法治国家,法制现代化对于社会现代化的意义不言而喻。“虽然从总体上看,以现代文明为基础的法制现代化当然包括法律精神的现代化,以法律规范为核心的具体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以法律技术手段和物质设施的现代化,但重心还是法律精神的现代化的和…  相似文献   

18.
社会规范包括法律、道德和民俗等几种形式。民俗、法律和道德是三种互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社会规范,它们都有干预社会生活,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等社会功能。从一定角度来说,民俗是法律和道德的合理补充。弘扬优秀民俗化,加强民俗规范作用,不失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有力杠杆。  相似文献   

19.
江总书记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法律和道德是由一定经济关系决定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造,“法治”与“德治”,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20.
“以德治国”是我们党的一个基本治国方针,它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对于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组成部分,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要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有中国特色的道德准则,则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以人为本,以基础教育入手,注重党员干部队伍的道德修养,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