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温耐磨堆焊焊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耐磨堆焊焊条中各种金属成分的合理匹配及稀土元素的作用.试验表明,本文所研制的高温堆焊焊条的堆焊层组织为马氏体 硬化物,其堆焊层经900℃高温退火,HRC值为54.9,具有很好的高温耐磨性能,它是一种既适用于一般工况,又适用于高温工况的耐磨堆焊焊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铬钢为对比材料,对三种焊条堆焊层在不同介质、冲蚀角度下浆体冲蚀腐蚀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研制的堆焊l#堆焊层的浆体冲蚀腐蚀磨损抗力与中铬钢相当,并依次高于D608和A132堆焊层;除A132堆焊层外,随着介质PH值升高,其冲蚀腐蚀磨损抗力增强;当冲蚀角度为90°时,堆焊层的浆体冲蚀腐蚀磨损抗力显著高于冲蚀角度为60°时。  相似文献   

3.
根据耐磨性和工艺性的要求,结合我国资料情况,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设计了EDZCr型耐磨焊条的药皮成分,分析了药皮重要系数分别为53%和104%的两种焊条在焊接电流分别为100A、180A、200A、240A时的堆焊层的硬度、金相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用该焊条堆焊,不需专用设备,容易掌握,堆焊层硬度高,耐磨性好;药皮重量系数和焊接工艺对堆焊层性能有较大影响,生产中须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新研制的适合于大型冷冲模镶块刃口堆焊的专用堆焊焊条 ,通过试验确定了焊条的合金成分并给出了比较合理的焊芯和焊条药皮化学成分。测试结果表明 ,新焊条堆焊层金属的化学成分、硬度、硬度梯度、金相组织均满足在铸铁基体上堆焊制造冷冲模镶块的要求 ,具有良好的焊接工艺性能 ,与常用冷冲模堆焊焊条D32 2的对比试验表明 ,在相同条件下 ,新型焊条的耐磨性能优于D32 2。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Si3N4基和Ti(CN)基两种陶瓷刀具切削1Cr18Ni9Ti不锈钢的耐磨性能,对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FD03在进刀量为0.1mm时,磨损值随切速变化比较稳定,在切速1.6m/s时出现最小磨损。进刀量为0.4mm时,磨损值出现跳跃,FD03的主要磨损机制为微崩和粘着剥落;FD22在两种进刀量条件下,出现了最佳切削速度(2.2m/s),其主要磨损机制是高温引起的陶瓷粘结剂的熔化导致粘着剥落。  相似文献   

6.
在MM-1000磨损试验机上,对35CrMo钢与石棉和半金属摩擦材料组成的摩擦副进行了制动磨损试验,重点研究了钢的制动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钢的制动磨损形式主要是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粘着;因摩擦热的影响,制动后钢的摩擦表面出现热震开裂,表层组织过热甚至过烧,表面的粘着物由表向里扩散;钢在制动过程中还出现特有的浅层剥落,它是一个塑性变形积累、裂纹形成和扩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Fe-C-Cr-Mn堆焊层的抗冲蚀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08A焊芯碱性药皮改变药皮配方中高碳铬铁、钼铁及钒铁的加入量.可以获得不同成分的奥氏体基体 碳化物堆焊层。通过金相分析、硬度测定和冲蚀磨损试验.表明堆焊层主要为奥氏体或奥氏体 马氏体组织,堆焊层硬度较低.具有良好的抗大角度冲蚀磨损性能。当堆焊层中析出少量的碳化物时,可以提高抗小角度冲蚀磨损性能.但是.抗大角度冲蚀磨损性能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8.
采用H08A焊芯及石墨、钛铁、钒铁、人造金红石等药皮组分研制了新型耐磨粒磨损堆焊焊条,研究了堆焊层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通过高温电弧冶金反应生成的碳化物比较均匀地弥散分布于基体组织中,大部分分布于基体组织的晶界上,呈不规则块状、角状或条状.碳化物是TiC、VC的密集集合体.基体组织是典型的低碳马氏体形貌,低碳马氏体基体组织配合弥散分布的碳化物是获得良好抗裂性和高耐磨性堆焊金属的微观基础.堆焊金属主要相构成为α-Fe γ-Fe VC TiC Fe3C.药皮中钛铁、钒铁、石墨加入量增加,堆焊层硬度提高,工艺性能和抗裂性能恶化.堆焊层硬度可达到HRC60以上,相对耐磨性是D667焊条的5倍.  相似文献   

9.
依据磨鞋硬质合金堆焊层断裂、磨损及剥落的失效形式,自制4种堆焊焊条并对铸造碳化钨堆焊层进行淬火或淬火+深冷处理。试验证实自制焊条碳化钨和管皮重量比直接影响到抗冲击磨损性能及碳化钨的剥落。碳化钨和管皮重量比恰当,堆焊层硬质相的阴影效应和基体、粘结相对硬质相支撑效应的相互作用是提高抗冲击磨损的原因。淬火及淬火+深冷处理磨鞋堆焊层,其抗冲击磨损性能比铸造碳化钨堆焊层分别提高17.4%和43.0%。组织分析表明深冷处理对堆焊层硬质相影响不大。其粘结相成分、形态、分布的变化是深冷处理提高抗冲击磨损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EDZCr型耐磨焊条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耐磨性和工艺性的要求 ,结合我国资源情况 ,运用正交试验法 ,研究设计了EDZCr型耐磨焊条的药皮成分 ,分析了药皮重量系数分别为53%和104 %的两种焊条在焊接电流分别为100A、180A、200A、240A时的堆焊层的硬度、金相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 :用该焊条堆焊 ,不需专用设备 ,容易掌握 ,堆焊层硬度高 ,耐磨性好 ;药皮重量系数和焊接工艺对堆焊层性能有较大影响 ,生产中须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材料方面研究了几个因素.包括跑合过程、钢的硬度及不同组织结构,对4340钢耐磨性的影响。滑动磨损试验是在“柱-盘”试验机上进行的,其固定的圆柱为52100钢,在旋转的圆盘试样上滑动。耐磨性通过圆盘在恒载恒速下的磨损失重及载荷相对滑动速度的磨损机制转变图进行比较,试验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磨痕的形貌、磨痕截面的特征以及磨屑的类型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一些关于改善钢材耐磨性措施的结论,并对滑动磨损机理进行了综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纯铁表面沉积Ti和Al膜的同时,用N^+离子束注入增强沉积,成功地形成了性能优越的表面改性层。与ZrO2陶瓷球对磨结果表明,经Al+N^+AK I+n^+离子束增强沉积后,纯铁的表面显微硬度及磨损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磨痕形貌和元素分布观察结果表明:离子束增强沉积处理前后,磨损的机理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电阻测试法对钢在动载磨料磨损条件下的磨损特性进行了评定,其电阻变化规律表明,用电阻法评定钢的磨损特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亚共晶、共晶、过共晶Al-Si合金在润滑条件下的磨损行为,探讨了三类合金的磨损失效机理,得出提高Si含量是提高Al-Si合金耐磨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自制的MS-50型销盘式滑动磨损试验机的设计思想、主要结构、性能和参数进行了简要介绍。一年多的实际使用结果证明该设备性能可靠、操作方便、试样易于制备,加上制造价格低廉,因而是一种比较实用的金属滑动磨损实验设备。  相似文献   

16.
以某矿斜井串车提升用报废钢丝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试样宏观形貌、扫描电镜照片以及油垢试样磨粒成分可知,钢丝绳外层钢丝的宏观磨损面由钢丝绳与滚筒、天轮、地辊之间的相互挤压、摩擦所致,是黏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及疲劳磨损综合作用的结果.股间、股内钢丝的磨损机理与钢丝绳的润滑状态、外界杂质侵入程度、载荷性质等密切相关.既有黏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等典型磨损现象,也有在腐蚀介质以及交变载荷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复合磨损.  相似文献   

17.
以滑动磨损过程中产生的磨粒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数量与粒径间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磨损状态间的耦合关系.通过分析铜合金销与碳钢盘在干摩擦条件下相互对磨所产生的磨粒群和销试样磨损量,发现磨粒的累积分布和微分分布特性随磨损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磨损开始阶段,磨损程度逐渐减小,磨粒群分布曲线由平缓变得逐渐凸、陡;达到磨损平衡状态后,磨损率达到最小,磨粒群微分布曲线的幅值达到最大,横向宽度达到最小;随着销与盘间互适性变弱,磨损程度增大,磨粒分布曲线变得越来越平缓,横向宽度逐渐增大;磨粒分布曲线随磨损时间的变化规律与磨损率随磨损时间的变化规律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可为科学诊断和预测摩擦学系统状态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8.
奥贝球铁的无润滑滑动磨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铜钼奥贝球铁在按触应力下与GCr15钢对磨时的无润滑滑动磨损。结果表明当载荷小于98N时,奥贝球铁比GCr15耐磨。磨损过程中的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是这种材料具有良好耐磨性的重要原因。观察到了轻微磨损向剧烈磨损的转化。轻微磨损的机制是氧化磨损与分层机制;而脱层与分层机制则为造成剧烈磨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高锰钢在不同冲击载荷下的加工硬化规律和其磨料磨损特性作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找出了加工硬化值与耐磨性间的对应关系,指出高锰钢以其加工硬化值大于HRC54的工况为其适宜工况。  相似文献   

20.
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碳/铜复合材料与45^#钢对摩擦磨损率定量预测的试验研究,运用均匀设计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点,运用数理统计与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处理磨损试验数据,以幂函数构成磨损预测数学模型的变量集合,通过反复统计检验,依次从集合中选入那些对磨损预测模型“贡献”大的变量,剔除“贡献”小的变量,建立了复合材料摩擦副的磨损率预测方程为ε=0.43+1.43v^2+1.81p^3v+1.66p^2v^2。经重复试验表明,预测方程计算值与试验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