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中国叙事学的批评史上,金圣叹应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在他的理论当中,存在着许多叙事学的思想。如对叙事视角的把握,对叙事的基本模式和叙事结构的研究等,使中国叙事学的批评和创作向纵深发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运用叙事学中关于叙事逻辑、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等方面的理论,分析<水浒传>中"逼上梁山"的叙事艺术.认为"逼上梁山"的逻辑结构是镶嵌式复合序列,视角的转换、时序的调节和概述的运用使叙述方式多样化,故事结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莫妮卡·弗卢德尼克是认知叙事学的先驱,她的《走向"自然"叙事学》是认知叙事学研究中最早的理论专著,至今该理论仍然颇有影响。"自然"叙事学有两个最重要的理论基石:认知语言学的观念和理论以及阅读程序被认为是叙事构成的基础。弗卢德尼克为认知叙事学的建构及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然而这并不意味她的理论是完美的。  相似文献   

4.
戴维·赫尔曼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的先锋。他致力于将叙事学与认知科学更彻底地结合,从认知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经典叙事学的主要问题,在最大程度上吸取了经典叙事学的精华,推动了叙事理论的发展。他的假定聚焦理论、故事逻辑理论、模糊时间概念理论等在西方都颇有影响。在认知叙事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中,他的理论成果最为丰硕,不愧为西方认知叙事学的领军者。  相似文献   

5.
电影叙事学是经典叙事学和电影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采用电影叙事学理论对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进行分析,从画面与声音的关系和电影聚焦两方面入手,通过对能指的分析,呈现出了不同于单纯从审美经验对本文分析的特质,提供了对电影本文的另一种关注和理解。同时也从中见出电影叙事学的一些特点,以及这些叙事方式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叙事理论在多元化的语境之下形成言语研究模式,强调在多种社会关系中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因此也形成了多样性,不能准确定义的叙事理论;而传统的结构主义叙事理论更多地是寻找一种具有概括普遍性特征的理论,是一种语言模式的研究。叙事理论发展到后现代所产生的问题,所提出的对传统叙事学的质疑,追根溯源可以回归到索绪尔所提出的语言和言语问题的本身。  相似文献   

7.
在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发展的过程中,叙事学由对纯粹的文本语境的关注,逐渐转为对除文本语境在内的包括其他诸多语境的关注。这是后经典叙事学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审美文化叙事学正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作为广义的语境叙事学之一,它表现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谭君强教授在近20余年的叙事学研究中,致力于对叙事学基本理论作系统的探讨,追踪当代叙事学的学科发展,将多年的研究成果纳入《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一书(以下简称《叙事学导论》)中。同时,结合自身的研究、教学实际,侧重于叙事学文本分析例证,力图将《叙事学导论》打造为当前叙事学研究领域兼具研究性和教学性的代表性教材,为中国当代叙事学研究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潍坊学院学报》2015,(1):30-32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开始,西方叙事学理论开始大规模译介进入中国大陆学界。通过对《文学评论》杂志的考察,可以发现,在近二十年间,中国大陆学界在文学叙事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叙事实践研究不仅涉及文类广泛而且形成了研究层面的立体性;在对西方叙事理论进行分析、比较和阐释的同时,学者们已经开始在古典叙事传统的基础上着手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在初中叙事散文教学中的运用,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充分领略丰富的散文艺术世界。本文主要探讨了散文的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等简单叙事技巧在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意象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造的融汇了主体意趣的形象。”通过意象,作者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到物质中;通过意象,我们也可以解读作者的意旨。对于回族作家张承志来说,意象是一种特有的话语方式。他的小说和散文均呈现出浓烈的诗性。与其说作为作家的张承志创造了作品意象,毋宁说意象创造了作为张承志的作家。本文把作家现实经历及文本透露出的主体经验作为“意”,把作品中选取、塑造的具体形象作为“象”,把二者的交合物群看作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意象群落,剖析出群落的形成因素、群落的特性和群落的指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叙述的所指——故事和情节,常被指称为叙述的核心,人们研究的重心也在此。而为了推动叙述,为了完善故事与情节,叙述的策略成为有技术才能的作家必选对象。周立波在建国后的作品中,将女性、景物、山茶花意象等作为文学叙事的必要概念,从话语和叙述的层面对叙述策略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三里湾》(1955年初版)、柳青《创业史》(1960年初版)、浩然《艳阳天》(1966年初版)三部讲述同一个宏观合作化故事,具有近乎相同的叙事结构、叙事元素的作品,在对于"过去"的态度,领导者、社会革命、技术革命,斗争对象及其在叙事中的命运,婚恋的意义等四个相同的叙事层面表现出的微妙变化,体现了阶级斗争意识形态渐趋峻切的过程及其对于文学话语日渐严密的规整过程。上述作品由此成为映照意识形态自我形塑过程的精神镜像,并隐含着与中国当代现实的对话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身份与爱欲两个角度,对《悲痛的往事》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不同人物的形象意蕴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两种不同叙事法则:像达菲先生那样疏离身份,阉割爱欲,芳香的身体乃至死亡的强光也无法激活麻木的内心,称之为"虚无者叙事";像爱米丽小姐那样守护身份,捍卫爱欲,腐朽的死尸也抵挡不住她惊世骇俗的恒久激情,称之为"纪念碑叙事"。  相似文献   

15.
郭熙的《林泉高致》不仅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有关山水画的技法,更蕴含着一种浓厚的《周易》意象思想,其有关山水审美观照、审美意象等问题,更是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郭熙在对山水自然的展现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对于技艺在绘画意境中的艺术表现及“心画”意象与聚气修养的思考探讨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他强调从真山真水中见出大象和真意,追求山水画的至高境界,其理论与实践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不可摇撼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整合构建思路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和主要特征。基于认知视角的引入,意象被认为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产生的联想及在大脑中相应的图像。小说人物的命名既是作者创作过程中进行人物塑造及主题揭示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也是读者和批评家文本解读与阐释的对象之一。以几部美国小说的人物命名为切入口,寻找意象理论与文学作品解读的界面,从而可验证、拓展意象理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张金玲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3):29-30,50
君特·格拉斯有着非凡的叙事才能,在其作品中,他经常用怪诞与夸张的叙事手法,而这种怪诞夸张之中又常常蕴含着一种本质的真实。作家正是通过怪诞叙事达到对现实的批评,同时也为其作品增添了某种魔幻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8.
北魏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重要阶段,形成了颇具时代特点的书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积极推扬、倡"尊魏卑唐"之论。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对康氏所概括的"魏碑十美"给予阐释,二是对其所分的"十六宗"予以辨析,三是对方圆笔法进行论述,旨在推进北魏书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明弘治、正德年间,前七子以复古论主盟文坛,蔚然成风,杨慎却提出异议、独树一帜。今人多认为杨慎在复古大潮中未能免俗,只是在一些具体的文学主张上与七子不大相同^[1](p291),实际上《升庵诗话》已经对当时的文学复古思潮有所修正,在诗歌审美论、创作论、师承方法等问题上都一反流俗,成一家之言,并对后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本延伸必须展开叙述,而小说叙述视点又具有多样性与交错性:可以文本外"旁观者"视野叙述,也可以"局内人"修辞身份叙述。后者又包括"我"的一元叙述及文本内部人物间多元叙述。亦即叙述主体"我"分为"假我"、"真我"、"无我"或多元交错叙事模式。从M.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出发,认为这几种"我式叙述"分别反映了文学话语在表达与接受过程中的"熟悉化"、"陌生化"、"狂欢化"修辞策略,同时显示出文本"独白"或"对话"性的修辞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