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享廷顿基于冷战后时代国际政治局势的重大变化,提出了“文明冲突”的理论。他认为:文明将取代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未来的世界冲突将主要是文明间的冲突。这是20世纪40年代坎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又一最富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就“文明冲突论”给我们的启示、世界文明的分类、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国际政治行为的主体问题谈了一点十分粗浅的看法。对“对文明冲突论”确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以期构建我们的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2.
褚浩 《世界知识》2010,(18):6-6
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重心从19世纪的北火西洋偏向日本;到20世纪末,中印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引擎。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格局。新难题随之而来:当美、欧、日、中、印组成的“五极”取代了一美独大的“单极”时,“多极世界”应运而生,国际体系却还未适应。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有关“亚太世纪”的议论甚盛,但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使得这种议论几乎销声匿迹了。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经济的得势,有关21世纪是“亚太世纪”的议论又起,亚太又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亚太,即亚洲太平洋地区,通常是指环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广义范围的包括太平洋的北美、南美、东亚、南亚以及大洋洲各国。这个地区的一大特点是国家多,差别大。既有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有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有高度发达的城市型国家和地区,也有经济上非常落后的弹丸岛国;既有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有…  相似文献   

4.
王辉 《甘肃科技》2003,19(3):8-8,65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曾经孕育着中华最古老的创世神话 ,燃烧着原始文明的灿烂火光。从历史文化角度看 ,它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汇区 ,以敦煌艺术为代表的文化沉淀丰富且独特 ;从地域文化看 ,我省东承中原文化重心之一的陕西、西接西域文化代表之新疆、北临西夏文化发源地宁夏、南毗巴蜀文化四川 ,古丝绸之路横贯全境且地处黄金地段 ,是承载华夏文明走向西方的脊梁……甘肃这片古老的大地曾经涌动着激情与奋进、勤劳勇敢和淳朴的民风。这种传统文化的精髓 ,应该成为我们后来人的一种骄傲 ,一种先天独具…  相似文献   

5.
西方学者对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有不同的观点。的确,即使在伊斯兰世界内部,也存在很多矛盾、许多冲突,如果把所有矛盾、冲突都归结为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有许多问题是说不清的。那么,这次伊拉克战争有没有“文明的冲突”的因素?我认为有。如果从更深层次解读这场战争,解读萨达姆现象,解读布什主义,就会发现“文明的冲突”的因素。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场战争反映的“文明的冲突”不是整个伊斯兰世界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冲突,而是伊拉克和美英两国特别是和美国之间的冲突,也就是部分伊斯兰文明同美国的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伊…  相似文献   

6.
西方学术界批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论主要有三点:第一,亨氏低估了民族国家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他认为,在21世纪,文化将取代意识形态成为国际纷争的焦点。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民族文化也趋于弱化,代之而起的超民族国家的文化集团各自代表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这些文化集团对内趋于协调、联合,对外则倾向竞争、对抗,成为冷战之后国际政治中的主要冲突源。这些跨国文化集团便是亨氏所谓的“文明”。不言而喻,这一趋势在西方的确很明显,例如冷战期间建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共同体和现在的欧洲联盟,等等,都是西方文明内部…  相似文献   

7.
二战以后,美国主要敌人是苏联或者说是共产主义集团,这个冲突是西方文明内部的冲突,而不是不同文明间的冲突。用“文明的冲突”来解释一些问题是有局限性的。许多人认为美国没有长期的国家战略,我认为不是这样。美国的长期国家战略就是要建立一个帝国中心的力量,或者说是一个帝国,可以说这个目标是既定不变的。经过20世纪,美国离“帝国”的目标越来越近了。要想建立一个帝国,一要消除自己的潜在对手。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就是如此,如支持台湾;在对待俄罗斯问题上,支持车臣独立,等等。二是要控制世界最核心、最关键的战略资源。美…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使亨廷顿和他的“文明冲突论”再次引起广泛注意。1993年夏,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理论。他认为,冷战后全球冲突的主要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或者国家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对立,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他特别提出,儒家文明可能同伊斯兰文明联合在一起,与西方世界对抗。这一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名噪一时,但赞同者少,批评质疑者多。9.11事件却似乎使亨廷顿的理论得到了证实。这是否意味着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冲突的开始?亨廷顿本人坚决否认。美国总统布什有一次曾把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比做“十字军”,但立即改口称,这只是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不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世界各国政要都极力避免把反恐斗争与“文明的冲突”相联系……“文明的冲突”真的是未来世界的主要矛盾吗?参加本期“论坛”的几位学者各抒己见。——编者  相似文献   

9.
就中国的历史情境而言,与我们擦肩而过的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一个世俗化浪潮跌宕起伏的时代,而这一历程的演变又显然集中在“城市”的地域空间和精神空间内完成。于是,对百年以降市民文化与文学之相互关联和流变轨迹的考察,便为我们洞察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奥秘”提供了一种契机(或者说视角);而且,置于文学的阈限之内,这种  相似文献   

10.
在诗学领域,把长江文明引入中华文明发展的总进程中的首功是屈原。屈原丰富、改造、拓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结构中诗的神经。屈原对江南湖湘间的诗性文明的开拓,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重华情结”与“求女异行”:追求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融合梦;“九歌”世界:开拓民间智慧进入文人传统的巨大潜能;南音真传:地域文化对于审美形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覃怀文化概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焦作地区历史文化的称谓,曾出现了多种概念。本文针对各种地域文化称谓,以丰富而厚重的历史史实,从地域的界定、行政建置的设置、文化的内涵、文化形成的标志等方面对焦作地区地域文化称谓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探讨,以为:还是以“覃怀文化”的称谓来界定焦作地区的历史文化为最佳的称谓。也只有覃怀文化这一称谓,才能体现焦作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灿烂。  相似文献   

12.
日欧文明发生碰撞后,织丰时代以及德川初期的日本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的调整。这说明16、17世纪的日本已经具有强韧的文化选择力,正是这种力量使得日本能够在近代的历史发展中取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塞缪尔·亨廷顿11年前在《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首次阐发“文明冲突论”后,许多政治家和学者均意识到这一论断的危险性,并为此感到极度不安。“民族国家仍将继续在世界事务中挑大梁,但是全球政治的重大冲突会发生在不同文化体系的国家与团体之间”。“在新世界中,冲突的主要根源不会是意识形态或经济。人类之间的分裂隔阂与首要冲突,根源在于文明”。“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壁垒分明的文明界线,将会是未来世代的战线”。亨廷顿认为,西方决策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使西方文明日趋强大,并抵御其他文明,特别是伊斯兰文明。亨廷顿一些大胆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服饰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以吴服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梅 《科技信息》2009,(25):I0222-I0222
四世纪初,我国的纺织技术即“吴服”就已东传日本。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日本人民虽然将它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但直至今日“吴服”一词仍然频繁使用,“吴服”为众人爱穿,“吴服屋”遍地可见,谣曲《吴服》至今流传,“吴服神社”多处矗立,这一切不仅表明日本重视和善于保存外来优秀文化.同时也是中日文化渊源悠久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5.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转换过程中,乡愁就成为一个城市特色打造重要的历史发展背景与文化渊源.历史建筑延续着城乡的历史文脉,承载着城乡的地域文化,我们要重视其历史建筑价值的挖掘、元素的提炼,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留下城市和乡镇的历史记忆,让“新型”与“特色”并存.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中国科技大学核物理专业的高材生、三项发明专利享有者;他被誉为“中国政府第一新闻发言人”、“中国政府公关总领”、“中国形象大师”;他是学者型官员,常常语出惊人:“人一动物:文明或文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靠越剧传播,在中国难过黄河;但若换作小提琴协奏曲,世界传播也不在话下”……谈笑问闪烁着理性而智慧的光芒。他和著名的神学家、基督教福音传道者路易·帕罗有过三次对话,帕罗说:“和他这样有智慧的思想家、哲学家的谈话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他的谈话促使我思考过去30年当中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一些问题。”……他就是赵启正。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车轮驶入明治二十年代、这一时期日本文学家们的目光,开始逐渐转向人的内心世界。他们一方面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一方面批判当时“文明开化”的浅薄、提倡日本的古典文化。明治二十年代是日本文学的起步期、种种尝试都在这一时期进行。  相似文献   

18.
日寸 《世界知识》2013,(20):65-65
大洋彼岸,有一块神奇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非常了不起的三大历史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卡文明;在达片土地上,据说中国航海家郑和的脚印要比哥伦布的脚印早几十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人类学界的最后一次盛会,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14届世界大会于1998年7月26日~8月回日在美国威廉斯堡玛丽大学召开。出席这次盛会的有来自世界各大洲50多个国家的学者1500余人,18位中国人类学者出席了这次大会,并首次由中国人类学者在世界大会期间主持两个研讨会:“中国文化及其对亚洲的影响”,“下世纪初世界民族关系发展趋势。”许多外国学者到会共同研讨,交流观点,增进了友谊。一、学术活动与中国人类学家主持的两个研讨会大会期间秘书处安排了三次中型报告会:1.人类学历史;2.城市及其未来;3.种族和权利。’小型…  相似文献   

20.
北京文化史可分为燕文化,幽州文化和京师文化三个不同的时期,其文化可分别概括为地域文化、特区文化和社区文化。燕文化的特征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混合体;幽州文化的特征是“胡汉兼融”;京师大化的特征是多元性,多元文化在兼融、混溶之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京师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