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2个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对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强度、延性和钢筋、钢板的应变等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具有较强的受剪承载力、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节点的受力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后结合预应力组合梁桥的预压应力分布和负弯矩区抗裂性能,设计2根连续组合试验梁,其中一根为负弯矩区设计成全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后结合组合梁,另一根为无预应力的普通组合梁。测试了试验梁在张拉预应力筋和静力加载过程的受力性能,得到负弯矩区截面的应力状态和裂缝分布。试验表明:因钢梁和混凝土板不连接,预压应力由混凝土板承担且混凝土截面的预压应力沿着横向的分布不均匀。后结合预应力组合梁的初始开裂荷载和群钉孔外的开裂荷载分别是普通组合梁的3.1和5.0倍。后结合预应力组合梁抑制裂缝沿着横向贯穿混凝土板,提高了负弯矩区的抗裂性能。混凝土平均裂缝间距约等于横向钢筋间距。后结合预应力组合梁在开裂后的受力状态与普通组合梁类似。  相似文献   

3.
核心区和柱混凝土强度不等时节点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 4个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试验 ,研究了柱混凝土强度比梁高时核心区和柱混凝土强度不等节点(简称夹心节点 )的受力特性及简单易行的加固措施 ,结果表明 ,夹心节点的开裂荷载、抗剪承载力、刚度、延性、抗震性能等比普通节点差 ,在核心区增加X型钢筋是加强夹心节点的有效方法 .并对通用的节点开裂荷载计算公式进行了考虑核心区箍筋影响的修正 ,在参考规范承载力公式基础上提出与 fc 和 fbv有关的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  相似文献   

4.
装配式结构中预制框架梁与框架柱连接的可靠性尤为重要,是研究的热点。笔者提出一种预制装配式框架连接节点,该节点核心区采用预制钢管约束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形式,预制混凝土梁外伸钢筋与贯穿预制节点核心区的钢组件焊接连接、然后在梁端局部现浇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实现预制混凝土梁与预制核心区的连接。为验证其可靠性,设计了1个装配式框架节点和1个对比的现浇框架节点进行滞回性能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2种节点在延性、强度和刚度退化、耗能能力、梁端塑性铰区域弯矩-曲率等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2个试件均发生梁端塑性铰破坏,但贯穿装配式节点核心区的钢组件、外包钢管及柱钢筋均未屈服、核心区外包钢管也未发鼓曲;此外,该装配式框架节点的延性、耗能能力、承载力等指标均略高于现浇框架节点,说明该装配式框架节点能达到等同现浇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拟动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5个低周期反复荷载下钢骨高强混凝土柱与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试验,分析了节点核心区水平剪力的分配情况,讨论了节点核心区水平剪力的计算方法,研究了节点核心区中高强混凝土、钢骨腹板及箍筋在各个受力阶段的抗剪受力情况·研究表明,节点核心区钢骨的存在并不能提高节点的抗裂承载力,却能大大增加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同时在节点荷载 位移曲线上没有明显的拐点;节点核心区抗剪强度由核心区混凝土、钢骨和箍筋三部分提供,且高强混凝土是节点抗剪能力的主要承担者·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裂性能,开展24个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12个边节点和12个中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节点类型、尺寸效应、轴压比、节点核心区配箍率、贯穿节点的梁内腰筋及柱内非角部钢筋等因素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节点抗裂性能的影响;提出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开裂荷载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与中节点试件相比,边节点试件的初裂剪力与极限承载力更接近,为极限承载力的51.8%~70.4%;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开裂荷载存在尺寸效应,随着节点截面面积的增大,节点开裂时的平均剪应力降低;节点核心区的开裂荷载随配箍率和轴压比增大而增大;贯穿节点的柱内非角部钢筋和梁腰筋对初裂剪力影响不明显,但对节点核心区的斜裂缝分布有影响;本文提出的开裂荷载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可为实践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我国现行钢管混凝土柱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状况,提出了用于方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框架结构的新型连接节点形式非穿心暗钢牛腿方钢管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梁节点,采用了X型加载试验方案,制作了1∶3的试验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得到了相关的钢筋应力应变发展规律和相应的滞回曲线,通过对试验结果节点破坏的机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节点具有可靠的受力性能,与常规的连接方式相比相对简捷而可靠.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充填混凝土窄幅钢箱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的弯曲性能,以及栓钉间距、配筋率对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翼板抗裂性能、裂缝开展和宽度的影响,完成3根反向加载的简支组合梁的静力加载试验;考虑翼板混凝土收缩应力的影响,推导出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翼板开裂弯矩理论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荷载下连续组合梁翼板负弯矩区就会开裂,而发生明显的内力重分布;箍筋间距对裂缝间距有一定的影响,且剪力连接程度和配筋率对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发展以及宽度的影响较明显,适当增加配筋率可以减小组合梁负弯矩区翼板最大裂缝宽度。通过求解组合梁负弯矩区的开裂弯矩,考虑收缩应力的影响能够更准确的控制混凝土的开裂,并对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比较,证明这种理论计算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半连续组合梁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了两榀足尺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试验,分析了梁端节点弯矩承载力和极限转角,组合梁的曲率、挠度和正负弯矩区截面弯矩承载力。通过试验结果与理论、规范比较,考察了不同荷载水平作用下半刚性连接对组合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半连续组合梁比简支或连续组合梁要经济合理;梁端半刚性连接对组合梁承载力和挠度有较大影响,在组合梁设计时须考虑端部节点特性;钢梁下翼缘屈服对组合梁挠度计算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U型钢筋环扣连接的力学性能,进行了4个装配式连接节点和2个现浇节点的单调加载和拟静力试验,观察其破坏现象,研究其滞回性能、承载力、变形能力及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装配式节点钢筋U型环扣核心区混凝土和U型钢筋均实现了预期的破坏形态;2组装配式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试验值与相应的现浇节点的极限承载力的比值分别为0.80和1.03;装配与现浇节点的初始刚度基本相同,混凝土开裂后,装配与现浇节点的刚度比值分别为0.76和0.85;而装配式节点相对于现浇节点的延性系数比值则达到约2.4倍,延性和耗能性能远高于现浇节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组、每组2个足尺寸节点试件进行的低周反复循环荷载试验,研究了装配整体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其中第一组试件为按"弱节点"设计的中节点,第二组试件为按"强节点"设计的边节点,且对第二组的1个试件的节点核心区附近框架梁H型钢的上、下翼缘采取狗骨式削弱的构造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轴压比的条件下,2组试件均有较好的延性,且第二组试件的耗能能力明显高于第一组试件;对节点核心区附近框架梁H型钢翼缘采取狗骨式削弱,能够将框架梁的塑性铰从梁端根部转移到削弱部位,从而有效地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节点核心部分和梁拼接部位的型钢腹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钢筋采用套管连接的构造方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新型钢管混凝土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提出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节点形式,在节点区中断外钢管,加设芯钢管,使钢筋混凝土梁中的钢筋在节点直通、节点与所连接构件的混凝土成为一体,解决梁的内力在节点传递的问题。为验证新型节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合理选择材料本构关系、破坏准则的基础上,采用通用有限元工具ANSYS,建立一个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芯钢管中柱节点模型的外钢管应力、芯钢管应力、混凝土应力、节点区裂缝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节点的承载力大于被其连接的构件的承载力,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证实了新型节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3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位于受拉区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组合梁(UHPC-NC组合梁)和1根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弯曲性能试验。对UHPC-NC组合梁的受力过程、跨中截面应变分布、裂缝开展模式和破坏形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UHPC-NC组合梁在加载过程中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并且在UHPC层中配置适量的纵向钢筋,能大幅度提高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同时,将钢筋和UHPC对试验梁极限承载力的贡献分为4个阶段(初始状态、阶段状态、极限状态和破坏状态)进行计算。最后,对组合梁受拉区UHPC层等效矩形应力系数k进行推导。结果表明,UHPC层对组合梁抗弯承载力的贡献效率随着配筋率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4.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设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但受到原有不完善节点形式的制约,因此需要提出新型的承载力高、传力合理、构造简单和施工方便的节点形式。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柱钢管在梁柱节点区不连通、梁纵筋在节点区可连续直通,非连通柱钢管通过环梁节点加大节点区截面并配置环形钢筋加强,以达到节点更强目的。同时还介绍了关于该新型节点的部分前期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带圆钢管劲性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包括带圆钢管的劲性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以及普通高强混凝土短柱在内共13个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主要研究了带圆钢管的劲性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的破坏特征、延性和极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核心圆钢管的存在,改善了高强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性能;短柱中的混凝土与钢管能够共同工作直到破坏,其极限强度可以用叠加原理计算.  相似文献   

16.
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结构体系(CTSRC)是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它由工厂预制的钢构骨架和现场浇筑其中的混凝土构成墙体和楼板,从而形成整体结构。为研究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结构楼板的受力性能并确定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6块单向楼板的静载试验破坏;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一种等效钢筋混凝土梁的计算方法和一种截面条带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建议采用基于截面条带法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并编写了计算程序。最后,对实际结构中此新型楼板体系进行堆载试验,获得实际结构中楼板的受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建议的设计计算方法可行,且此楼板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7.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因承载力较高和延性较好等诸多优点而应用广泛.以往的研究多数集中于整体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有关采用钢板对焊拼接形式的预制装配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以上考虑,设计了两个预制装配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组合体和一个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组合体,进行了柱向轴力恒定的拟静力加载试验.对节点组合体的破坏形态、延性、承载力退化、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作了详细论述.结果表明,轴压比对预制装配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破坏形态无本质影响;相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预制装配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好的延性;预制装配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塑性变形能力强,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随轴压比的增大,预制装配式钢骨混凝土框架节点组合体的刚度退化和承载力退化速度提高,延性系数和耗能能力减小;梁连接区和节点核心区的应变随轴压比的增大而减小;框架梁连接区和节点核心区的钢骨和钢筋均未屈服,钢板对焊拼接的连接方式可行.  相似文献   

18.
FRP筋和钢筋混合配筋增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FRP筋和钢筋的本构模型,提出了FRP筋和钢筋混合配筋增强混凝土梁2种名义配筋率和3种破坏模式的概念,并给出了3种破坏模式的判别条件.利用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基本假定和截面受力平衡条件,推导了FRP筋和钢筋混合配筋增强混凝土适筋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建议计算公式.设计制作了5根不同FRP筋和钢筋配筋面积比的混合配筋混凝土梁进行静力抗弯试验,并结合相关试验数据分析表明,适筋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建议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可供工程设计参考;建议在对承载能力要求较高而挠度控制较低的情况下使用混合配筋混凝土梁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合理控制混合配筋梁的配筋率及FRP筋和钢筋的配筋面积比,其延性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拉部位粘贴纤维强化塑料(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板,可以提高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随着载荷加大,在弯矩比较大的弯曲段经常出现钢筋层与FRP板之间的层间开裂和失效.建立了多层复合梁的层间裂纹分析模型,并对其失效行为进行分析.在线弹性断裂力学(LEFM,linear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范畴内,应力强度因子和能量释放率(或裂纹扩展力)是两个重要参量.提出了拉伸弯曲组合梁的能量释放率的计算方法,通过弯曲平面假设研究了复合梁的变形与受力特点,计算和讨论了裂纹在不同位置时的能量释放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