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所在地的滇东地区震旦系-寒武系边界层中新发现的遗迹化石娄型及新的化石层位,根据生物相和沉积相的综合分析将本区划分为3个沉积相区和Skolithos,Cruziaua,Cuziaua-Zoophycus 3个遗迹相带,最后讨论了遗迹化石在划分震旦系-寒武系界线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四川西部峨眉、甘洛等地是我国研究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重要地区之一。近年来,通过在本区开展系统的界线研究工作,在寒武系最低三叶虫层位以下,至寒武系底界附近,不仅发现了门类多、数量丰富的小壳动物化石,而且在不同地区相当的层位中发现了多种多样的遗迹化石(见表1)。二者从寒武系底部向上平行发展,为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沉积相的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为该时期后生动物的发展和演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梅树林剖面地质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晋宁县,即滇池西南侧、昆明磷矿区内,距昆明市65公里。该剖面的走向近东西,由三部分组成。北端为梅树林西北三团山顶地段,长600米;中部为小歪头山地段,长400米;南端为八道湾地段,长1170米。剖面总长2170米,保护区面积0.58平方公里。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剖面由震旦系东龙潭组、震旦—寒武系渔户村组及寒武系筇竹寺组组成,总厚度为632米。东龙潭组主要由藻白云岩段组成,厚度大于300米,含核形石、花纹石等化石,其与下伏地层及上覆地层均呈整  相似文献   

4.
小壳化石是前寒武纪—寒武纪地层界限的主要生物标志,代表着地球生物矿化发生的起始,通常以磷酸盐化的骨骼碎片和微管保存,在寒武纪早期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该文首次系统描述了陕西汉中梁山地质实习基地大南沟剖面灯影组顶部杨家沟段以及寒武系仙女洞组灰岩中的微型壳体化石.研究发现,杨家沟段富含似软舌螺类、开腔骨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全球范围内当前已知的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中最优秀的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的最新研究材料。认为该剖面小歪头山段与下伏白岩哨段岩性甚为接近,两者应予合并。梅树村阶进一步划分出来的各亚组合带不能成立。许多材料都说明白岩哨段顶部和大海段顶部均有短期沉积间断。梅树村剖面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点选择在“B”点,也即Anabarites trisulcatus组合带与Paragloborilus subglobosus组合带分界点上最合适。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认为,事件地层学是建立地层界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由此建立的界线是自然的、真实的。由于事件的等时性,这种界线也代表了特定范围内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另一方面,认为地层界线的范围或级别应取决于相应地质事件的范围和强度;一般来说,全球性事件可用于建立全球性或级别较高的界线,区域性事件可用于建立区域性或级别中等的界线,地方性事件可用于建立地方性或级别较低的界线。据此,还建议将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置于云南梅树村剖面的“A”点,即小壳化石Anabarites-Protohertzina组合带之底。  相似文献   

7.
桃源、慈利一带位于江南地层区边缘,与扬子地区相邻,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附近的地层发育良好,沉积连续,化石丰富,生物具有扬子型和江南型之间的过渡性特征,是我国研究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理想地区之一。本文描记了界线附近的地层,建立了三个笔石带,自下而上为:(1).Dictyograptus wutingshanensis带,(2).D.flabelliformis带,3).Anisograptus带。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位于D.wutingshanensis带与D.flabelliformis带之间。本文还对笔石动物群的性质进行了分析,与邻区和国外相当地层进行了对比,并讨论了本区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  相似文献   

8.
根据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和氢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气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均以甲烷为主,重烃含量偏低而非烃含量较高,为典型的干气;2研究区天然气热演化程度较高,震旦系天然气中部分乙烷发生裂解,导致残余天然气的δ13C2变重;3研究区天然气以正碳同位素序列为主,仅部分寒武系天然气的碳同位素序列发生局部倒转,可能是高热演化阶段下同源不同期气或同型不同源气混合所致;4氢同位素显示,震旦系沉积环境的水介质盐度高于寒武系,且震旦系天然气为震旦系烃源岩和寒武系烃源岩的混源气,而寒武系天然气母质来源为寒武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滇东早寒武世磷块岩薄片中发现大量藻类化石。本文所讨论的磷质藻类化石主要有:球状藻类、丝状藻类、疑源类、叠层石类、核形石类和花纹石类(凝块石类)等27个属种(或型),它们构成各种颗粒磷块岩、叠层石磷块岩、藻丘磷块岩,是磷块岩富矿的主要组分,P_2O_5可达30—37%。这些多门类的藻类化石,为生物成磷作用和成矿环境提供了主要依据,也为震旦—寒武系界线划分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专题是地质部1980年下达的科研项目《中国晚前寒武纪建系与地层对比研究》的一个分题。具体要求是;“在完成川西(以峨眉麦地坪剖面为重点)震旦系—寒武系界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川西面上研究对比,写出震旦系的研究专题报告”。三年来,我  相似文献   

11.
黔中寒武系底部生物化石新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贵州中部寒武系底部的桃子冲组泥质粉砂岩、硅质岩和牛蹄塘组底部黑色碳质粉砂质页岩中发现了大量帽状化石和少量的类Ediacaran型化石,这一发现说明早寒武早期不仅小壳动物繁盛,而且还有大量的其他动物存在,它们包括海绵动物、软体动物、蠕形动物和类Ediacaran型动物;也说明早寒武小壳动物繁盛期和澄江生物群繁盛期之间存在有另一个重要的生物繁盛期.特别是其中发现的类Ediacaran型化石,说明Ediacaran动物群的分子可能延伸到早寒武早期.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地区的一条连续的前寒武系剖面中,存在着三次构造运动的遗迹。其中神功运动在我国东南地区属首次发现。运用构造运动的继承与上迭原则及岩石建造的对比分析等方法,把本区前寒武系从下向上划分为:双溪坞群,骆家门群,红赤村组,上墅组和震旦系(南方)等四个岩群。并讨论了华南地槽折皱区地层和构造运动的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四川峨嵋高桥麦地坪组是前寒武系-寒武系连续沉积的重要层型剖面之一,小壳动物化石在该组中出现.对该组小壳动物化石出现层位白云岩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单体正构烷烃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其规则甾烷中C27甾烷的较高优势,可能与小壳生物的贡献有关.正构烷烃的碳同位素值随碳数增加的曲线变化范围较窄,反映了较为单一的母源输入特征.但被认为是与藻类输入有关的nC19的碳同位素值略低于C21~C26和C27~C37的碳同位素值,显示了不同生物母源的输入,具有藻类和细菌输入的特征.结合生物标志物参数显示,峨嵋高桥麦地坪含胶磷矿白云岩生物母质以蓝藻细菌类生物输入为主,可能含有部分的小壳动物输入.  相似文献   

14.
宽背虫(Bathynotus)这一传统早寒武世或寒武纪第2世晚期最重要的三叶虫属,广泛分布于全球寒武纪3个生物大区,为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准化石.Bathynotus在贵州剑河八郎乌溜-曾家崖剖面凯里组下部极为丰富.该剖面已成为全球寒武系第2统和第3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表明凯里组是一个穿时的地层单元,其3个三叶虫带最下部一个带为Bathynotus holopygus-Ovatoryctocara granulata.经过逐层大量的化石标本采集统计证实,乌溜-曾家崖剖面宽背虫(Bathynotus)在距凯里组底部51.60 m处骤然绝灭,距寒武系第2统的顶界(距凯里组底52.80 m)只有1.20 m.本文就乌溜-曾家崖剖面凯里组下部宽背虫(Bathynotus)的数量分布变化认为其灭绝过程是逐步的.  相似文献   

15.
王曰伦(1903—1981年)是著名地质学家、我国前寒武纪地质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对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初步确立西南地区早寒武世地层层序和与震旦系的分界;初步奠定了五台山区早前寒武纪构造地层基础;参与发现、命名和进一步证实“蓟县运动”的存在,正确解决了华北震旦系与寒武系的分界问题;最早发现南北震旦系属同名异纪的上下关系;为全国各地上前寒武系划分和对比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坚持实践和创新的楷模。  相似文献   

16.
苏皖北部上前寒武系发育良好,生物化石比较丰富,加之在大地构造上又处于中朝地台的东南缘,目前已成为解决我国南北上前寒武系对比和衔接的关键地区之一。为了进一步对苏皖北部上前寒武系进行深入研究,1981年夏我们和江苏省区测队、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共同对徐淮地区上前寒武系剖面,进行了详细考察和系统采样。在徐淮地区,上前寒武系厚达4200米,以不整合覆于泰山群片麻岩之上,与含三虫叶的猴家山组(下寒武统)则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根据苏皖两省地质局的工作成果,该区上前寒武系由下而上可划分为13个组,即兰陵组(八公山组)、新兴组(刘老碑组)、岠山组(寿县组)、贾园组、赵圩组、倪园组、九顶山组、张渠组、魏集组、史家组、望山组、金山寨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川、滇地区震旦系的划分、沉积环境以及震旦、寒武系的界线等问题已先后发表了不少论文。考虑到震旦时期存留在沉积物中的自然信息是多方面的,迭层石、微古植物、岩石矿物、化学元素、同位素等,均可从不同侧面共同揭示震旦纪不同时期地质作用进程及环境方面的若干规律。因而,笔者认为,以数学地质方法对系统的元素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龙门山雁门坝泥盆系剖面下中统交界区划分出4个腕足化石带。依据现代终层学原则,将下中统界线确定在甘溪组顶部,以Xenospiriferfongi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此界线与国际界线层型相当。文中提出了在无指定化石带地区确定年代地层单位界线的方法。论证该段剖面沉积环境属泥质浅海陆栩。描述4个腕足动物新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下寒武统界线的划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华南过渡区中、下寒武统界线位于Bathynotus-Nangaops组合带与Oryctocephalus-Xingrenaspis组合带之间,可与北美·西伯利亚等地的界线对比。贵州凯里相区是华南乃至中国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分最好的地区,台江八郎凯里组剖面是潜在的最佳界线剖面之一.提出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分的原则及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高建华、蔡克勤等最近在天津市蓟县长城系发现最古老的遗迹化石。这一发现,对我国上前寒武系的划分、对比及沉积环境的研究,以及探讨地球上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