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和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均为水生哺乳动物,生活在长江中。白(?)豚食鱼,江豚以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为食。由于工业废水中有毒物质对长江的污染,水质中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白(?)豚、江豚体内积累。对白(?)豚和江豚肌肉中残留毒物的检测,可以反映长江相应江段水质的污染情况及其对此两种动物的影响;对白(?)豚和江豚肌肉中一些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可以探讨这些元素在这两种动物肌肉中的分布和积累情况。  相似文献   

2.
贵州黑洞内一个食物链层次上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食物链层次上对贵州黑洞内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进行了探讨,该洞内的典型食物链是土壤(有机质和无机物)→马陆和斑灶马→蜘蛛类→红点齿蟾,由于喀斯特洞穴内仅有少量低等植物分布而食物贫乏,故食物链的最初营养级不是生产者(植物)而是土壤,在该洞内各条食物链的顶级营养级均是红点齿蟾。物质从初级营养级逐级传递到顶级营养级是逐级减少,最后又返回到土壤中,形成封闭式的循环。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通,能量的流通也是逐级减少,但是开放式的循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金字塔型不明显是因为顶级营养级的红点齿蟾不仅取食第3营养级的蜘蛛类还取食第2营养级的马陆和斑灶马。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7年铜陵江段上下游两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参照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及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江段水质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和渔业水质要求,仅总氮、大肠杆菌和铅略超标,主要系沿岸的生活污水与农业生产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重庆段汞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三峡库区上游重庆段的汞污染现状及特点,表明三峡库区水域特别是重庆主城区水域中汞的污染已经较为严重,三峡水域水质基本为Ⅲ类水状态,部分江段处于Ⅳ类水,个别断面的超标因子就是汞含量。探讨了造成库区重庆段汞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污染主要来源有面源、城区点源、汞矿开采和固体废物等。面源主要是水土流失、库区燃煤;点源主要是主城区、长寿以及涪陵等沿江两岸工业、生活废水排污口;汞矿主要是乌江以及武陵地区,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沿江堆积的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提出了防治汞污染的一系列技术、法规、政策措施,从源头控制汞污染,采取有效的汞污染治理方法,建立水库水质监管体系,健全机制及制定相关法规,为三峡水库的水质安全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云南通海县杞麓湖、路南县长湖、宜良县草甸海均属于静水型淡水生态系统。笔者对三湖水生生态系统中元素的循环规律进行研究,探索元素在水、底泥、生物体内的吸收、迁移、富集情况及其在系统中的循环规律。各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上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并且在同一营养级上量的分布又因种类而异,一般讲营养元素的含量是鱼>植物>底泥>水:而重金属元素因其强烈的沉降作用和底泥的吸附作用,其含量是底泥>鱼>植物>水.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又因其种类不同而各有差别.如长湖中营养元素氮在动植物体中含量(ppm)为:轮藻(8540)、弧尾藻(11340)、刚毛藻(14560)、海菜花(17220)、鲤鱼(91000)、草鱼(123830)、鲫鱼(88340)、鲢鱼(87780).一些有毒重金属元素,在高原湖泊生态系统中各环节有较明显的分布规律,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含量依次递增、富积积累,高原湖泊生态系统中某些元素含量的高低,与他的土壤背景值、地质结构和成土母质等因素有关。如Ca,Mg在三湖生态系统各个环节中含量都很高,长湖中Pb,Cd含量较高。本文为开发和应用云南高原湖泊积累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1年调查资料,对汉江中下游河段水生态系统理化性状(包括水温、pH、总悬浮物、可溶解磷、总磷、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硅、溶解氧、CODMn、生物需氧量及叶绿素a含量)和生物群落结构(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现存量)的沿程变化及其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沿江污染物的排放对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临近污染源的江段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和耐污性的底栖动物现存量较高,甲壳动物现存量较低,浮游植物现存量与水温和水文情势有关.  相似文献   

7.
分别对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鱼类、甲壳类和软体类动物)体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与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海洋生物对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中华白海豚其肝脏中高浓度的重金属含量是通过食物链(网)而逐级积累的.栖息地中海水质量介于海水I类与II类水质之间,表层沉积物质量符合I类标准,3类不同类...  相似文献   

8.
朱岩 《科技资讯》2007,(34):131-132
对常州城市饮用水两个断面生物学方面的监测,表明常州市城市饮用水源水粪大肠菌群指标介于1100-5000个/L,卫生学状况满足饮用水源功能使用要求;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也表明常州市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无急性毒性生物效应,毒理学评价尚属安全;生物群落结构显示水污染特别是有机污染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9.
淡水水域中的周丛原生动物,是水污化的指标。因此,是极其重要的指示生物,它可以客观地反映水环境的污染程度。不仅如此,周丛原生动物又是水生态系中食物链的重要组成,是淡水鱼类的仔鱼喜爱摄取的饵料。因此,近年来周丛原生动物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2004年1至5月对贵阳市南明河三江口至水口寺水质研究的基础上,选择5个断面于2004年10月、2005年1月和5月按平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对南明河的底栖动物再次进行了监测,2005年5月对底泥汞进行了测定。共获底栖动物17种,底泥汞含量在0.18~1.18 mg/kg之间。污水生物指数法和生物学指数法对南明河的水质评价为中污染-重污染。底泥单因子汞评价表明,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底泥土壤级别为2~3级。  相似文献   

11.
铜在海洋食物链中的积累转移和致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海水中铜在亚心扁藻(Ptotymonas suboordiformis)、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组成的食物链中的积累转移规律和致毒效应,通过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物的相对细胞数或相对个体数(以对照实验的百分率表示)的动态变化,讨论铜对食物链各生物生长的影响,确定铜的抑制效应波度(BC_(50)),根据铜的生物相积累量、转移率的变化,分析铜在各生物体的积累量与毒性效应的关系,探讨了铜在本食物链传递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BCF技术中变形管结构及气压对变形管内流场的影响。采用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不同结构的变形管以及不同气压下变形管射流场的速度分布、湍流度分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变形管几何结构及空气压力对变形管内流场有明显影响。合理的喷嘴结构,较高的空气压力有利于对长丝进行热流变形。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重庆市郊瓜类蔬菜昆虫群落研究结果的第一部分,主要报道瓜类昆虫落(包括蛛形纲和软体动物门中的一些有害生物及天敌,下同)的组成和结构,初步查明对瓜类蔬菜有直接或间接危害的动物有53种,分属于3纲,14目中的32个科;天敌38种,涉及2纲,9目中的21个科,另外还有传粉昆虫和杂食性昆虫各1种,分属于2个科,在初步弄清群落内物种间营养关系的基础上,用营养物种的概念探讨了不同营养物种数,不同类型链节数,链节总数与物种数之间的关系,表明瓜类昆虫群落属于发育不成熟,结构较为简单的群落,本文还同时应用基于食物网映射矩阵的匹配系数和基于物种及其多度的群落系数对5种瓜类昆虫群落相似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酸性降水及地表水对贵州主要土类———黄壤进行了溶出汞的实验。结果表明:自然土总汞的溶出及流通规律是表层土壤大于深层土壤,随溶液酸度增高,溶出流通增大;有机汞规律相似;耕作土规律相反,中性偏碱溶液总汞的溶出流通反而高;土壤对总汞的吸附率均在90%以上;溶液的离子强度对总汞的溶出及流通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武夷山黄山松群落的钾、钠累积和循环。测定结果表明:(1)群落现存量中钾、钠的库量分别为35.876g/m~2和2.637g/m~2,其中地上部分为19.944g/m~2(占总库量的55.59%)和1.817g/m~2(占68.90%);地下部分别为15.932g/m~2(占44.41%)和0.820g/m~2(占31.10%);(2)在钾、钠的生物循环中,年吸收量分别为2.230g/m~2·a和0.136g/m~2·a;年存留量分别为2.230g/m~2·a和0.036g/m~2·a;(3)钾的周转期55年,钠的周转期75年,钾的周转比钠快;(4)钾的富集率为1.160,说明该群落中林木仍在对钾吸收累积;而钠的富集率为0.929,说明了在该群落中林木对钠不再累积。  相似文献   

16.
陆萍  冒乃和  刘波 《武夷科学》2004,20(1):41-45
在有机农业质量监控体系下 ,通过种养结合、轮作、施肥等措施形成有机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肥 ,保证植物营养平衡供给 ,保持和发展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同时保障了有机食品及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一类三种群捕食链的数学模型,其中被食者对第一捕食者具有广义Hollin型功能反应,讨论了捕食链系统的稳定性及其有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BCF纱热流变形过程中丝在变形管和填塞管中的受力情况及形态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对丝的弯曲过程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BCF变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BCF纱的大多数弯曲是在丝撞击丝塞时产生的,变形管的主要作用是使丝充分分离,而填塞管的作用除保证丝弯曲外还对已形成的弯曲进行定型。  相似文献   

19.
BCF的热氧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连续实验方法,借助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力学测试等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热氧稳定化过程中聚丙烯腈纤维序态结构、化学结构与生物碳纤维吸附特性、力学性能的内在关联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腈基热氧稳定化纤维晶区尺寸、取向指数等结构参数与BCF比表面积、吸附特性及力学性能的优劣具有直接内在联系.在热氧稳定化过程中增加聚丙烯腈纤维热氧稳定化结构转化有益于改善生物碳纤维吸附特性,且与生物碳纤维力学性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