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锡硫化合物的性质,对Sn-S体系中化合物进行了第一性原理研究,优化了Sn-S体系中化合物的结构.研究表明计算时采用局域密度近似(LDA)比广义梯度近似(GGA)能更好地描述该体系的交换-相关能,从而在对该体系进行进一步研究时,采用LDA进行计算能得到更好的优化结果.计算所获得该体系化合物形成能及结合能的计算结果显示,在形成化合物过程中SnS2优先于Sn2S3形成.  相似文献   

2.
采用量子化学MP2方法对煤燃烧过程中的氯化汞系列化合物生成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探讨 .通过计算确定了 7条生成氯化汞系列化合物反应通道 ,优化了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构型 ,在QCISD(T)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 .同时 ,用经典过渡态理论计算了 7条反应通道的速率常数 ,并与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发现计算所得的反应速率常数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  相似文献   

3.
对几种橙酮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G水平下优化了3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结构分析表明:3种化合物的各环均处于同一平面,体系为较大的共轭体系.在振动分析中,均未出现虚频率.基于此,分别用C IS方法在B3LYP/6-31G和B3LYP/6-311G水平下计算了该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相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此外,对两种水平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表明:虽然两种基组的计算结果都与实验值较为吻合,但6-311G基组水平上的计算结果相对较好,所以在对计算精度要求较高时,优先选择6-311G基组水平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4.
采用理论计算化学手段结合分子动力学与量子化学方法,对玉米须相关的几种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分子结构和活性进行了理论计算.从几何结构、自由基稳定性、前线轨道能等角度分析了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因素.在分子层面上探讨了玉米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机理,预测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芳烃化合物一般具有较大的共轭体系,是一类良好的电致发光材料.本文对三种芳烃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G水平下优化了3种芳烃化合物的几何构型.在振动分析中,均未出现虚频率.基于此,在B3LYP/6-31G的水平下计算了该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所有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萘及其化合物一般具有较大的共轭体系,是一类良好的电致发光材料.对萘及其卤代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G水平下优化了4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在振动分析中,均未出现虚频率.基于此,在B3LYP/6-31G的水平下计算了该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所有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酚类组分,具有多种生理与药理活性.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当今新药创制的研究热点.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AM1对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G水平下优化了5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在振动分析中,均未出现虚频率.在此基础上,采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荧光光谱,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第3长周期过渡金属配合物最优的理论计算方法,预测有可能被实验合成的新三核锇羰基化合物的结构.采用3种密度泛函方法和2种有效核势基组对中性三核锇羰基化合物Os3(CO)n(n=12,11,10,9)进行理论计算,优化出18个稳定异构体.通过Os3(CO)12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说明MPW1PW91密度泛函方法与有效核势基组相结合,在预测第3长周期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分子构型和振动频率方面具有很好的可靠性.用该计算方法得到了不饱和三核锇羰基化合物Os3(CO)n(n=11,10,9)的优化结构,并与相应的铁羰基化合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B32-LiAl点缺陷结构的第一原理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B32-L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基本物性及其点缺陷结构的几何、能态与电子结构.通过对不同点缺陷结构形成热与形成能的计算与比较,分析和预测了B32-LiAl金属间化合物中点缺陷结构的种类与存在形式.结果表明:B32-L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点缺陷主要是在Li子晶格上出现空位缺陷与在Al子晶格上出现反位缺陷.基于晶体总电子态密度与电荷密度分布等电子结构信息,对上述计算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15种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理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M1半经验和密度泛函计算相结合的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1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解离焓(O—HBDE)和电离势(IP),以此为理论指标评价了这些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并讨论了部分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计算得到在非极性溶剂中3,7,8号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最高,活性最低的是11,15号化合物;在极性溶剂中3,4,5号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最高;可以得出,3号化合物(3,7,3′,4′-四羟基黄酮)无论在极性和非极性溶剂中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提示其可能作为抗氧化、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等药物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1.
对木材加工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调研了16个木材加工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制作了用于评价作业位置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检查表和采访表;建立了分析企业及作业位置安全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129个不同种类的作业位置进行了现场观察采访。测定了家具和刨花板生产车间多种作业位置的噪声以及空气中木粉尘浓度。研究表明: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与劳动对象密切相关的事故隐患以及个人防护措施的问题很突出。家具类作业位置的劳动安全卫生状况相对其它各类位置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2.
超滑研究进展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低温超流理论,宏观力学超滑理论,有序与分子刷理论等方面着手,介绍了超滑态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超滑的产生机理以及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根据低温超流的本质以及流体与固体界面特性,探讨了实现超滑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在室温下,研究了聚醋酸乙烯酯(PVA_c)与NaSCN,聚醋酸乙烯酯——乙烯共聚物(EVA)与NaSCN在摩尔比分别为2∶1,1∶1,0.5∶1的络合物膜,及聚环氧氯丙烷(PECH)和NaSCN,在金属∶氧原子(M∶O)摩尔比为1∶1,1∶4,1∶8的络合物膜的导电性能。在不同温度时,对环氧氯丙烷——环氧乙烷共聚物(PECH-PEO)与LiClO_4,环氧氯丙烷-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PECH-PEO-PPO)与LiClO_4的M∶O,分别为1∶2,1∶4,1∶8,1∶10,1∶12的络合物膜的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PECH-PEO,PECH-PEO-PPO与LiClO_4络合体系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  相似文献   

14.
La—XO和La—XO—CPC体系的导数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镧-二甲酚橙和橙-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两个体系的0-4阶导数光谱并给出最佳仪器参数。结果表明,镧-二甲酚橙体系在pH为4.00-6.00和pH〉8.00时可用于分析测定,在pH为7.00-8.00无吸收光谱;镧-二甲酚橙-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在所研究的pH范围内均可用于分析测定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硝酸铋和柠檬酸为起始反应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氧化铋超微粉.研究了凝胶煅烧温度和时间对最终产物的成分、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干凝胶煅烧过程中的热滞后,在500℃煅烧1 h,得到的主要产物为亚稳β-Bi2O3纳米片,平均厚度约为45 nm;500℃煅烧3 h,或600℃煅烧1 h,均得到稳定相-αBi2O3微粉.所得纳米片可能是由于凝胶的模板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热解过程中晶粒的长大和团聚而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丙酮—水体系密度的测定,求得丙酮在该体系中的表观摩尔体积和偏摩尔体积。数据表明在x_丙=0.04处这两种体积具有极小值,体系出现最紧密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性油在浮选工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中性油乳浊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乳浊液的粒度分布、油-水界面电性、化学活性等)进行了研究,并详细地讨论了界面电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振动筛板鼓泡塔(简称R.P.C塔)第一阶段终时形成气泡体积及气泡直径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用数学分析方法推导了第一阶段终时气泡体积及气泡直径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在常温下进行正负电晕驻极处理后的材料配制成电流变流,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电晕驻极并没有增强其电流变效应的强度,我们的结论是常温电晕驻极对增强材料的电流活性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优良的驻极体不会是好的电流变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等离子体源及其在纺织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这里主要的工作就是采用并建立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此基础上,使用空气和氩气两种工作气体进行等离子体放电,对等离子体放电电流和放电电压等参数进行较为系统的测量和诊断。由此找到适当的等离子体放电条件。这样,选择1mm宽的放电间隙,获得了较为理想且均匀的等离子体,并用其对大豆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从扫描电镜等测试结果显示,改性后大豆纤维的表面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