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泛应用于道路车辆检测的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对于车辆车型的实时分类正确率较低,主要原因是面对各种车辆电磁感应特性的复杂多变和未知车型的新车辆层出不穷问题,其模式固定的分类模型难以胜任.基于通过环形线圈时车辆电磁感应特性波形提出一种新的车辆车型实时判别方法:运用主分量分析法提取特征,采用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聚类建立车辆类别模式,动态划分各车型包含的类别模式;以半监督学习方式在线增加未知车型的新车辆模式,算法自适应新车辆的车型识别. 7种车型的道路现场实时车型识别实验平均正确率为91.3%,加入新模式自动识别后提高至92.5%;Alexnet多层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对比实验中,训练集和测试集正确率分别为99.5%和87.1%,相差较大.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在道路车辆模式不断变化情况下实现车型识别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海洋浮游生物利用人工提取特征的传统检测方法,存在检测精度低、检测过程冗余等问题,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多模块融合的浮游生物检测器(multi module fusion single shot detector,MMFSSD).首先,提出了特征信息增强模块,在不增加网络复杂性的前提下增加了网络的感受野,将下采样图像注入该模块中,以增强特征图的低级特征信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选择性特征融合模块,在网络中学习融合时的权重,选择性地融合不同尺度的特征.有效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数据集PASCAL VOC和MS COCO中的平均精度均值分别为80.70%和32.20%,在浮游生物数据集PMID2019中的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0.41%.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互联网中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无法对未知攻击作出有效判断,而造成信息误报和漏报的问题,从入侵检测和蜜罐的基本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蜜罐技术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协作模型,通过引诱黑客入侵,记录入侵过程,研究攻击者所使用的工具、攻击策略和方法等,提取出新的入侵规则,并实时添加到IDS规则库中,以提高IDS检测和识别未知攻击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网络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4.
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网络入侵检测的入侵者定位系统.该系统利用分布在网络内的多个网络检测器检测网络攻击,并提取攻击指纹信息,由中央分析器对指纹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构造攻击路径,从而得到入侵者的网络地址.和已有各种方法相比,该系统有更好的准确性、可扩展性和实时性,可有效地解决可控网络环境下的间接攻击问题.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元学习的网络入侵协同检测框架.利用数据挖掘/分布式数据挖掘技术提取检测到新型攻击行为的模式,并实时地加入攻击特征库;利用元学习方法进行协同检测,并给了出一个改进的最佳检测模型的搜索算法,能够自动地调整分类算法的参数和系统阈值.  相似文献   

6.
SQL注入攻击通过入侵目标数据库实现对数据的窃取或破坏,危害性极大.SQL注入攻击检测可帮助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从而有利于数据库安全防护.然而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由于其内部的复杂性和SQL注入攻击新变种的不断涌现,可供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的异常标签样本往往较少,使得现有大多数SQL注入攻击检测方法容易存在模型过拟合和性能退化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综合考虑智能交通系统和SQL注入攻击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比特编码的SQL注入攻击检测框架.该框架无需预训练词嵌入模型和进行语法规则解析.基于该框架,本文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半监督SQL注入攻击检测模型(ASDM).该模型首先通过重构数据样本,学习样本特征的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等高层次特征,表达特征后验分布和特征偏离程度;接着将该高层次特征与数据编码特征融合,突出不同类别数据间的差异;最后引入注意力机制和残差网络构造检测器输出判定结果,以使模型能够根据重要程度对特征施加不同的关注力度,同时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数据标签不平衡的情况下,相较于其他SQL注入攻击检测方法具有更优的检测性能;并能够检测未知SQL注入攻击.  相似文献   

7.
依托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面临多重信息安全风险,现有智能家居入侵检测方案存在难以处理大量高维度数据、检测率低、误检率高、依赖经验确定网络层数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深度学习与模糊神经网络的多层神经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基于深度学习完成数据特征的学习,将高维数据映射为低维数据;基于网络重构误差训练并优化确定网络深度。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提高对攻击行为的检测准确率和检测效率;针对远程非法访问的检测率可达到94%,对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准确率可达96%,对网络中新型攻击的检测率超过60%。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物免疫系统抵抗疾病维护自身健康的功能,与计算机系统及网络抵抗入侵维护自身系统安全的一致性,进行入侵免疫系统的研究,从生物免疫系统工作原理抽象出免疫系统自适应、自学习的主要机制,并应用这些机制,构建了入侵免疫系统,在构建的系统中,基于特征元素的信息融合,为系统识别未知攻击提供了物质基础;模式的模糊匹配为识别未知模式提供了可能;以规则描述其行为的代理,为系统的分布性提供了架构;积木式的规则组合机制,使系统具备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成为可能,该系统具有分布性、自学习能力及自适应性,可以有效提高入侵检测效率,特别是对未知攻击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
直敏 《科技资讯》2010,(30):20-20
将数据挖掘方法引入到入侵检测系统中,便于从大量数据中识别可以理解的模式,有利于发现未知或新类型的攻击。本文拟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对其理论依据和实现过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使用交叉熵检测和分类网络异常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准确识别网络攻击行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熵的流量异常检测和分类方法.首先使用流头部特征属性和行为特征属性对DoS攻击、端口扫描和网络扫描等3种常见攻击进行描述,并使用交叉熵来度量各属性上流量的分布变化,建立各攻击的行为特征向量,然后使用指数加权滑动平均控制图方法对多种交叉熵指标进行异常检测得到检测异常向量,最后以检测异常向量和各行为特征向量的相似度来判别攻击类型.针对路由器中Netflow流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强度较小的攻击,相比香农熵度量法,交叉熵度量法的攻击分类正判率和精确率平均提高了13%和15%,正确率提高了13%.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入侵检测系统因采用的网络攻击样本具有不平衡性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较大偏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将改进后的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与深度神经网络(DNN)相结合的入侵检测模型(DCGAN-DNN),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能够通过学习已知攻击样本数据的内在特征分布生成新的攻击样本,并对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中生成网络所用的线性整流(ReLU)激活函数作出改进,改善了均值偏移和神经元坏死的问题,提升了训练稳定性。使用CIC-IDS-2017数据集作为实验样本对模型进行评估,与传统的过采样方法相比DCGAN-DNN入侵检测模型对于未知攻击和少数攻击类型具有较高检测率。  相似文献   

12.
多点协作复制攻击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应用中,许多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个多功能的异构网络,同时存在静态网络和移动网络,这对节点复制攻击检测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利用静态网络和移动网络相互协作实施检测,提出一种协作式检测方案,实现了节点复制攻击的检测与防御。通过实验对方案中的静态网络检测的密钥对预分配方案(PTPP)和移动节点复制攻击检测的协作式检测方案(CCD)进行了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以接受的成本和开销,是一种实用的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复制攻击检测方案。  相似文献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部署在无人维护、不可控制的环境中,除了具有一般无线网络所面临的信息泄露、信息篡改、重放攻击、拒绝服务等多种威胁外,无线传感器网络还面临传感节点容易被攻击者物理操纵,并获取存储在传感节点中的所有信息,从而控制部分网络的威胁.通过研究蚁群系统中的协作,把基于生物激励信任模型(BTRM)中的信任协作机制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分析了当前常见的信任协作模型研究现状,归纳出常见的几种信任模型,并提出基于BTRM的无线传感器网路的信任协作模拟系统的功能及体系结构.重点论述了基于BTRM模型的无线传感器信任协作原理和信任协作模拟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通过把BTRM中的信任协作机制应用到WSN环境中,模拟显示,该机制在输出平均路径长度、平均满意度、平均满意偏差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基于ART2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基于ART2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采集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特征数据,分析入侵行为的空间和时间关联性,并对入侵特征数据中的关联信息进行处理,提取入侵行为之间的关联性,降低入侵检测算法的复杂性;利用ART2算法的自学习能力、自组织能力、良好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以及快速识别能力,实现对用户行为的近实时检测,取得了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在识别未知攻击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入侵检测技术是解决网络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文中提供一个基于规则和神经网络系统的入侵检测模型。主要思想是利用神经网络的分类能力来识别未知攻击,使用基于规则系统识别已知攻击。神经网络对DOS和Probing攻击有较高的识别率,而基于规则系统对R2L和U2R攻击检测更有效。因此该模型能提高对各种攻击的检出率。最后对模型存在的问题及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网络结构鲁棒性指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测度网络抵御破坏的能力,基于网络连通和恢复能力提出了连接鲁棒性和恢复鲁棒性两种指标.运用这两种指标,以网络规模为500,取20次独立实验的均值,对ER随机网络、规则网络、BA无标度网络以及WS小世界网络4种典型网络结构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ER随机网络对于恶意攻击的鲁棒性要优于其他3种网络;BA无标度网络仅节点恢复鲁棒性较好,边恢复鲁棒性和连接鲁棒性最差;规则网络拥有很好的连接鲁棒性但恢复鲁棒性最差;WS小世界网络受其参数影响,鲁棒性介于ER随机网络和规则网络之间.同时还发现,网络结构鲁棒性的下降随着去除节点个数的增加和网络结构参数的改变而呈现出一定的"涌现"现象.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非线性观测器的故障检测方法。它是将规范正交的小波函数作为基函数网络中的基函数,得到小波神经网络。通过小波的去噪和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功能,获取系统输入输出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进而实时计算出残差并进行逻辑判决,可提高故障检测的速度和准确率。对同步交流电机的结构损伤故障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ed an online quality inspection system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Chromatism classification and edge detection are two difficult problems in glass steel surface quality inspection. Two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were made and the two problems were solved. The one solved chromatism classification. Hue, saturation and their probability of three colors, whose appearing probabilities were maximum in color histogram, were selected as input parameters, and the number of output node could be adjusted with the change of requirement. The other solved edge detection. In this neutral network, edge detection of gray scale image was able to be tested with trained neural networks for a binary image. It prevent the difficulty that the number of needed training samples was too large if gray scale images were directly regarded as training samples. This system is able to be applied to not only glass steel fault inspection but also other product online quality insp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Petri网的协同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将不同类型的入侵检测器组织起来,协同检测不同类型的入侵,提出了基于模糊Petri网的协同入侵检测方法.采用基于负载信息的模糊Petri网推理算法,区分不同类型的入侵并选择相应的入侵检测器,同时使多个入侵检测器承担的检测任务相对均匀.设计了基于模糊Petri网的协同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多个入侵检测器联合检测多种入侵组成的复合入侵,又可以检测不同类型的单个入侵.仿真结果表明,所有的复合入侵能够被多个检测器协同地检测,且92%的入侵数据能够迁移到合适的检测器上.  相似文献   

20.
考虑现实网络中流的分布式传输方式和边的负载-容量关系,提出了一个带有可调权重参数的边级联失效模型.依据新的度量网络鲁棒性指标,探讨了两种典型复杂网络由蓄意边攻击而引发的级联失效行为.仿真结果表明,存在最优参数值使得网络达到最强抵制边级联失效的鲁棒性,能够显著降低灾害动力学发生的可能性.而且,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平均度均对网络鲁棒性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