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无疑对高职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积极实行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商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高端化、多样化需求使得我国大学日语教学研究开始关注如何满足学习者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以及怎样提高学习者的日语实际综合运用能力。具有综合性、高端性、实践性等特征的日语翻译教学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逐渐被研究者们所认识。文章通过对日语翻译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提高日语翻译教学的授课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竞争力,最终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3.
关勇 《科技信息》2011,(20):I0164-I0164
独立学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富有群众首创精神的新型办学模式。它既不同于重点本科院校,又不同于高职、高专,其生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术,要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核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得以就业。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才市场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企业对日语人才强调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一变化,给独立学院日语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商务日语教学往往是较单一的语言文字教学,显然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论日企的人才需求和商务日语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绮霞 《科技信息》2009,(22):4-4,6
从目前我国高校商务日语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在学生了解国际经贸知识和相关用语方面有所突破,但在外语与商务教学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还远未达到社会和市场的期望。本文在分析日企对商务日语人才所具备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第二课堂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日经济交流的深化,日企在我国的不断发展,日企对人才的要求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过去单一的以语言、文化为主的日语型人才已不能满足需求。培养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成了现今职业日语教育的主要任务。商务日语教学应使学生在掌握基础日语的同时,导入和加强日企经营理念,培养在日企工作必备的职业技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日本企业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6.
张玉莹 《科技资讯》2013,(5):201-201
根据现代社会对综合型日语人才的需求,在分析目前日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日语教学改革的几个方向,在日语教学中改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引入文化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婷  殷秀珍 《科技信息》2012,(1):441-441,46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日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社会迫切需要既精通日语又有相当广的知识的、社会急需的、复合型的高级日语人才。在这种大势所趋的条件下,高校开始担当起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日语人才这一历史重任,高校的日语专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而高校的培养目标就是面向一线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可以说高校人才的培养,要有一种新的思路,注重实用,加强听力口语的场景的训练.为企业及社会培养出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的日语复合型人才。我们基于这一观点,从新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日语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建立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陈贺丽 《科技信息》2009,(28):133-133
近年来,随着许多高校开始增设日语专业。日语学习者也逐渐增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多学习者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对日本文化,日本人心理等了解甚少,从而引起跨文化交际能力差。本文想就目前高校日语专业日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跨文化知识传授,阐述一下在日语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提出解决目前这一薄弱环节的几个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外语言人才的渴求也在不断地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之间的合作与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日语也成为继英语后又一个热门的语种,许多高校也相应的设立了专业的日语课程。本文就从当前高校日语教学的现况入手,围绕日语教学的目标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分析阐述日语会话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张晓敏 《科技信息》2011,(33):355-355
与综合性大学相比,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而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已难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日语人才。因此高职日语教学要建立新的教学思维,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培养他们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平时不断积累。本文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来阐述高职日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于日语旅游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专业技能,而是越来越看重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型日语旅游人才,已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旅游院校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使旅游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专业技能,而是越来越看重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型日语旅游人才,已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旅游院校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使旅游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化进程地日益加快,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熟练应用第一外语,而且要熟练掌握第二外语,以适应社会对多语种型人才的需求.在众多的第二外语选择中,日语占据首要地位,这是因为日本是我国一农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往来十分频繁.随着两国交流的深入发展,大学日语第二外语课程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文对大学日语第二外语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分析,找到符合大学日语第二外语课程的特点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就业市场对应用型日语人才的需求由“量”向“质”的方向转变,企业和社会对日语人才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对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应用型日语人才,是高校日语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试探索应用性日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新课改背景下,国家愈加重视青少年综合能力的发展,信息素养也成为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小学信息技术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兴趣,使其跟进时代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于此,该文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社会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前者称为学术性人才;后者称为应用型人才。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学习重在理解与运用,外语学习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2010年开始日本语能力考试进行了改革。那么,新日本语能力考试改革下如何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本论文试图探究一下新日本语能力考试改革下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企业对软件人才需求量的激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也在不断提升,需要我们培养出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日资企业对华投资力度的加大,人才市场对经贸日语人才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企业对日语人才强调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给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日语教学往往是较单一的语言文学教学.显然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阐述日语专业经贸方向建设的必要性,结合笔者所在大学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对日语专业经贸方向建设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办学规模上不断发展壮大,在办学质量上也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着一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白秀芳 《甘肃科技》2010,26(12):193-194
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这一时代基础教育最具特色的概念,而基础教育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由此看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它关乎着民族兴衰,寄托着祖国的未来,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也是这一代教师的责任和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