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持久竞争力增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ArcGIS、GeoDa软件,探究了2002~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6年各省市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总体呈"东中西"依次递减的空间演变格局;制约耦合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总体存在空间一致性,均属于科技创新滞后型;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显著,区域发展不均衡,在空间上两极集聚的现象明显,"高—高(HH)"集聚区的省市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低—低(LL)"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且已发展为较稳定的空间格局.最后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全面提升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对中国2008-2017年30个省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且引入物理耦合模型对双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最后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省市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在时间层面,中国省市的双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在空间层面上,耦合协调度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各省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高耦合协调度省市在东部集聚,低耦合协调度省市在中西部集聚,影响因素主要有创新投入、创新结构、创新产出、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并且一个省域双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会带动周边省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最后基于研究发现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的内涵,建立了包含89个指标的初步评价体系,并以我国28个省市的数据为基础,运用VIF-变异系数法,确定了耦合协同测度指标体系.构建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耦合协同测度模型,对我国总体及15个试点地区近10年的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进行耦合协同测度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两系统耦合度较低,耦合协同度由高度不协同发展逐渐转变为低度协同发展;从区域上看,试点地区的耦合协同度稳步提高且高于总体水平,东部地区的耦合协同度高于中西部地区.这说明试点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态势较好,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存在不同步、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4.
基于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的内涵, 建立了包含 89 个指标的初步评价体系, 并以我国28 个省市的数据为基础, 运用 VIF-变异系数法, 确定了耦合协同测度指标体系. 构建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耦合协同测度模型, 对我国总体及 15 个试点地区近 10 年的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进行耦合协同测度及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 从总体上看, 我国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 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两系统耦合度较低, 耦合协同度由高度不协同发展逐渐转变为低度协同发展; 从区域上看, 试点地区的耦合协同度稳步提高且高于总体水平, 东部地区的耦合协同度高于中西部地区. 这说明试点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态势较好, 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存在不同步、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9—2018年辽宁省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关指标为研究样本,使用功效模型、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根据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机理及相关理论,对辽宁省的耦合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实证结果表明:耦合情况分为三个阶段,2009—2011年耦合协调度呈山峰形态;2012—2014年开始大幅上升;2015—2018年上升趋势放缓.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增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管理协调、开创政府支持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新模式、完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政策法规、加强科创企业内部管理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驱动力已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因素.基于投入-产出-载体-绩效的科技创新驱动力系统框架构建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科技创新驱动力及其系统内部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创新综合驱动力呈现金字塔型等级结构,存在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的梯度化空间分异特征;投入、产出和载体分系统呈现与综合驱动力类似的空间分布特征,绩效分系统的空间分布更为均衡,头部城市在高投入背景下已显现边际产出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驱动力系统内部的耦合协调性总体偏低,但科技创新综合驱动力较强的城市耦合协调度相对更优,表明科技创新驱动力两极化趋势明显;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基础有待夯实,低度耦合-失调城市需首先建立和完善自身科技创新驱动力系统,低度耦合-协调城市需加强跨区域合作形成长板效应,良好耦合-协调型城市在科技创新能力不断自我强化的同时还需充分发挥区域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测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了两系统评价指标的权重,综合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解析了2006-2017年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呈逐年增长态势;在时序上,北京两系统同步发展,天津、河北科技创新系统存在滞后;在空间上,各地区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线性拟合显示,北京耦合协调态势良好,天津耦合协调趋同且潜力巨大,河北协同效应不明显;未来天津、河北两地区应重点考虑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2004—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对科技创新及人口老龄化与新型城镇化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人口老龄化均会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工资及对外开放水平显著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及结果分解,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协调水平呈现“下降-上升-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和显著空间分布非均衡特征。因此在日渐突出的老龄化情况下,应注重科技创新投入,进而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空间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伟  王硕 《创新科技》2023,(3):35-49
构建政策性科技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政策性科技金融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我国政策性科技金融有效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政策性科技金融发展得分偏低,尚存在亟须破解的难点;科技创新与政策性科技金融的协调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二者没有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市场科技金融与政策性科技金融的协调程度同样不高,彼此存在着一定的相互替代而非互补的情况。但在研究时段内,政策性科技金融有效性表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不论是政策性科技金融的自身发展分数,还是与科技创新和市场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分数都有明显上升趋势。因此,需要从提升供给质量、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与市场科技金融良性互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提升政策性科技金融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选择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福建省龙岩市作为研究对象,在定量识别乡村三生空间功能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龙岩市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具体分析,探讨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发展特征及耦合协调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龙岩市乡村三生空间功能呈“高耦合,低协调”状态,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发展不均衡,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影响耦合协调关系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森林覆盖率和农作物播种比例;随着时间的演变,区域的生态因素对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的影响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1.
《科学管理研究》2016,(1):25-28
通过介绍在新时代背景下立足于科技创新以及科技革命的特征,分析其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我国在面对这样的时代政策背景下所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为我国适应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新趋势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再论技术创新及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创新的内涵,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基本思路及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具体措施,从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调节机制和完善国家政策体系等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适应加入WTO后新形势需要,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主导产业群,全面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3.
针对植物纤维制品所具有的环境及资源优势,在对其两类制品——餐具和缓冲包装衬垫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植物纤维餐具在生产过程中应解决的卫生性能、防水防油防潮性能、强度及脆性、外观及颜色等主要工艺技术问题;并对两类制品的原材料选择及预处理、发泡工艺、防潮剂选择、热压成形4项关键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科技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科技生产力”学说为基础,分析现代科技的历史作用,初步建立科技地理学的理论;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客观需要,给出科技地理学学科轮廓。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日益上升。加强科技创新,可以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科技成果转化必然对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科技创新的意义。其次,分析了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其中的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从积极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助推企业技术创新;扶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外实行科技交流合作联姻,推动产学研联合;完善和落实政策措施,激发企业科技自主创新活力;依法行政,强化服务企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制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七个方面对如何加强我国的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雷舜东  熊源  袁神 《科学管理研究》2012,30(4):15-18,26
科技创新与文化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是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文化是发展的"内容",科技是发展的"形式"。总结了国内外对文化和科技创新关系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了文化和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文化和科技创新的影响情况。最后从制定和鼓励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政策措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等5个方面分析了具体的体制融合方法,为我国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7.
《科学管理研究》2016,(2):17-20
通过中外技术发展历史的审视表明,技术创新与专利制度互生互促,密切关联。技术发展催生了专利制度,并推动着专利制度的不断创新:变革立法原则,扩大规定事项,促进世界范围的通约合作等,专利制度得以发展与进步;反过来,互动的专利制度又形成了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激励、促进与保驾护航,推动技术不断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基础上,分析科技创新与"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通过资料研究与调查分析,深入研究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具体问题,从工业化、城镇化各个不同角度分别对科技创新的价值与其相互间的相关关系展开研究,得出科学结论,通过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提出科技创新与工业化、城镇化协同机制,建设发展模型,有效促进彼此协同与统一。  相似文献   

19.
绿色技术创新策略及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阐述了企业实行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说明实行绿色技术创新的四种战略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设计出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绿色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模型,最后结合个案进行实证分析。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利用神经网络进行企业绿色创新战略选择的结果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