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眉山溶洞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青眉山溶洞的形成及出土文物情况,重点分析了其洞穴喀斯特旅游景观的类型及其成因.依据特尔菲法建立的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青眉山溶洞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在此基础上,对其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敏  李怀斌 《科技资讯》2010,(10):30-31
针对落脚河右坝肩在施工开挖中揭露出来的K3溶洞问题,对其发育的位置、特征进行了详细勘察,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并采用有限元计算了溶洞对拱坝应力的影响。实践证明,K3溶洞的处理措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在尚家湾隧道施工期间,曾预报并揭露大型溶洞,溶洞的存在给隧道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以尚家湾隧道为背景,开展数值试验。通过对比隧道前方有、无溶洞条件下开挖工况,从位移、应力、塑性区3个方面分析了隧道前方大型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本工程而言,溶洞对隧道底部和左侧拱腰的影响要大于对隧道顶部及右侧拱腰的影响;隧道前方存在大型溶洞条件下塑性区体积随开挖位置呈指数增长。隧道前方无溶洞条件下,塑性区体积随开挖位置呈线性增长,即溶洞的存在大大加速了隧道开挖塑性破坏区的增长。该研究对岩溶地区隧道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从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与游览价值、旅游开发价值方面进行了定性评价。采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景观单体评价和园区综合价值评价。结果显示,溶洞(群)、泥盆系岩相剖面等地文景观以及明清古建筑群、古街、商号等人文景观资源单体等级较高,优势明显;三个园区均为二级景区,其中,柞水溶洞—泥盆系岩相剖面园区分值最高。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结合园区旅游资源特色,对各园区的资源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郭瑞  黎晨  郑波  舒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9):3770-3777
为探究溶洞对隧道结构变形与受力特征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改变溶洞分布位置、尺寸大小以及与隧道结构净距等不同因素,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溶洞对隧道结构位移与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洞使隧道结构变形与受力发生了改变,伴随溶洞与隧道距离的增大,隧道结构产生的位移逐渐减小,在同一净距下,随溶洞尺寸增大隧道结构位移逐渐增大,与无溶洞工况对比,溶洞使得隧道结构内力发生了重新分布,在靠近溶洞一侧隧道结构变形与内力均较大。当溶洞直径小于0.4倍隧道尺寸时,溶洞对隧道结构变形与内力影响均较弱,当溶洞直径大于0.6倍隧道尺寸,且与隧道净距小于0.3倍隧道尺寸时,溶洞对隧道结构变形与内力影响显著,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对隧道稳定性最不利的溶洞位置是隧道侧部溶洞。研究成果可为岩溶隧道设计施工提供科学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桥梁基桩下伏溶洞围岩应力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先昆  张燕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4):3390-3393,3410
运用弹塑性力学基本理论,首先分析了地基中下伏溶洞围压应力状态,辨识应力集中影响范围,并讨论了溶洞洞体形状以及地下水位埋深对溶洞壁应力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厚壁圆筒分析的溶洞围岩应力集中效应带大于6a,基于厚壁圆球分析的溶洞围岩应力集中效应带大于4a;溶洞几何尺寸、土体侧压力系数、m值和地下水位埋深均会对溶洞围岩应力状态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大小、位置不同溶洞对隧道围岩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实验成果,通过对比分析隧道围岩正常变形特性,与溶洞影响下隧道围岩变形特性的差异,总结溶洞影响隧道围岩变形规律。通过位移监控量测,为预测开挖中未揭露的溶洞提供辅助判据。  相似文献   

8.
以大众旅游者生态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子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生态旅游景观、社会文化环境、旅游活动项目、服务设施、成本、生态教育6个一级因子和景观特色、空间距离等23个二级因子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子的权重.结果表明:一级因子层中对生态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力最强的3个因子为,生态旅游景观、旅游活动项目、服务设施;二级因子层中影响力最强的因子为景观特色和旅游活动项目的安全性;一级因子生态教育及其二级因子对大众旅游者生态旅游目的地选择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存在最危险滑移面时主动区溶洞对桩锚支护基坑稳定性的影响,首先运用FLAC3D软件模拟出没有溶洞时基坑最危险滑移面的位置,然后再分别模拟出主动区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溶洞对桩体最大水平位移和弯矩、锚索最大轴力以及地表最大沉降位移的影响规律,最后提出主动区溶洞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最危险滑移面的剪出口出现在强风化石灰岩与中风化石灰岩的分界线处,最危险滑移面为与基坑内壁夹角约45.方向的弧形面;在同一溶洞中心埋深下,越靠近最危险滑移面的溶洞对基坑稳定性影响越大,当溶洞中心埋深不同但都在最危险滑移面上时,越靠近剪出口的溶洞对基坑稳定性影响越大;溶洞边长越大,对基坑稳定性影响越大,当边长大于等于2 m时,需要对溶洞进行处理,且利用增大锚索预应力的处理方法对主动区溶洞的处理效果比较明显.可见,考虑最危险滑移面的不利影响对研究主动区溶洞对桩锚支护基坑稳定性的影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溶洞上方条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岩溶地区典型围岩条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岩溶地区条形基础下溶洞顶板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溶洞顶板跨度、顶板厚度不同时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分析了极限承载力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有限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溶洞顶板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当顶板跨度从B增加到4B时,地基极限承载力降低1/3;当跨度一定时,地基极限承载力随溶洞顶板厚度增加而增加;当顶板厚度达到安全厚度时,溶洞对地基极限承载力影响可以不计.  相似文献   

11.
织金洞洞穴环境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最美十大奇洞之首的织金洞,岩溶景观规模宏大、形态万千、色彩纷呈,以"美奇绝"的特点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洞穴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洞穴景观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织金洞的岩溶景观,和为游客提供一个完美旅游洞穴,定期对织金洞的洞穴环境进行监测十分必要。本研究以织金洞3年的定点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洞穴环境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保护洞穴景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结合粤北喀斯特地区某高层大楼桩基础工程,根据溶洞的不同特征,确定相应的溶洞处理措施,并对所采取的溶洞处理措施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浅论中国旅游洞穴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穴作为一种自然地貌景观被人们开发利用而成为一种旅游资源时,我们就称之为旅游洞穴,本文从洞穴理论研究者和洞穴经营开发者两个不同的角度对目前中国已开发的旅游洞穴作出了较为详尽的两种分类--理论性的分类和实践性的分类,并指出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黔南是喀斯特发育强烈的地区,分布有1000多个洞穴。根据地形图上洞穴的位置、洞高、洞长、发育方向、坡顶海拔、坡底海拔以及岩性等信息,以GIS技术为平台,建立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库和洞穴信息系统,主要在于为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资料查询、分布规律、空间相关关系、潜在资源开发、部门辅助决策和为旅游及相关部门对黔南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提供信息。同时将系统应用于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采用相应的"最优路径选择"方法,提出黔南相应的旅游线路规划及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桂林是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奇特的洞穴景观是桂林喀斯特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桂林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洞穴使得洞穴景观的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干扰,这些干扰使得洞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挑战。本文对桂林喀斯特洞穴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对其保护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罗书文    陈伟海    杨桃  潘晓东    邓亚东    覃星铭   《广西科学》2019,26(4):444-455
探测清虚洞发育特征及景观资源组成,研究清虚洞形成机理,为科学开发、保护提供参考。本文在探测清虚洞的基础上,根据清虚系统的洞道结构和空间展布特征,分析其资源构成及特征;分析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对清虚洞形成的影响;以区域新构造演进为主线,讨论清虚洞形成与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清虚洞洞穴系统属于大型洞穴系统,其洞道结构为"一桥、两坑、一窗、一支洞";(2)天生桥、天坑、天窗、洞内景观及边缘坡立谷等,是清虚洞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边缘坡立谷、清虚洞天生桥及云坛天坑构成了核心资源;(3)区内地形特征及下伏非碳酸岩夜郎组(T_1y)地层,为外源水流入碳酸岩地层溶蚀成洞提供了隔水条件;(4)区内地下水不仅沿着构造节理和裂隙运移溶蚀,而且单斜构造条件也有利于地下水沿着层间裂隙溶蚀、侵蚀,是控制清虚洞成因之一;(5)清虚洞穴系统在形成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溶蚀期、崩塌期和下切3个时期。区内岩层空间展布和区域构造是清虚洞形成的前提条件,外源水是清虚洞形成的基本动力,在区内地文演进过程塑造了世界罕有的天生桥景观。  相似文献   

17.
文章借鉴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岩溶洞穴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提出了发展的目标;分析了岩溶洞穴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包括负面影响分析、环境容量的计算、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桂林旅游洞穴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桂林旅游洞穴的现状及可持续利用方式。【方法】洞穴环境因子的长期监测、分析及实地考察。【结果】桂林市芦笛岩、七星岩、冠岩、丰鱼岩、银子岩等主要旅游洞穴都不同程度存在钟乳石脱皮掉块、砂状风化、颜色变黑变暗、灯光植物破坏等沉积物老化问题,景观美学价值大大降低,对洞穴资源的旅游寿命构成较大威胁。同时认为洞穴开发中的施工改道、增加高能光源,以及大量游客涌入等,极大地改变了洞穴的自然环境,钟乳石化学风化、物理风化和生物风化等综合作用,加速了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景观的风化速度。【结论】在洞穴系统区域构建良好植被生态环境;减少洞穴与外部空气交换;减少游人在洞穴中滞留时间;调整、改造灯光系统,使用冷光源,减少开启时间;预防和控制灯光植物的滋生,及时处理灯光植物;定期用适宜水质的水对洞穴景观清洁湿润;开展次生CaCO_3的沉积效果试验与研究;对洞穴空气环境进行长期、在线观测和预警;加强旅游管理,控制游客数量,规范游客游览行为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洞穴环境与洞穴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喀斯特洞穴是喀斯特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营力溶蚀,侵蚀和崩塌作用下形成。由于地质构造,岩性及气候的复杂性,地表、地下洞穴形态复杂,类型多样,构成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开发价值。从洞穴的地质地貌,大气圈、生物圈、水文方面讨论,评价洞穴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