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中小学生出现的"自残"现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一是生命教育的缺失,学生不懂得去珍惜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二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缺失一个良好的输出途径。三是学生意志薄弱,往往难于经受挫折,甚至是一点小小的挫折也受不起。然后,完整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小学生,在父母的关怀、爷爷奶奶的呵护中长大,一切事情大人都为之准备好,让他们免受一切挫折,一旦挫折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就惊恐万分,茫然无措,甚至很容易绝望轻生。正因为这样,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使他们懂得“逆境是到达真理的一条道路”,这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人格的不断完善,能顽强地战胜挫折,掌握知识技能,增长才干,取得成就,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历史使命。然而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障碍问题非常突出,抗挫折能力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中学生所面临的挫折及成因的分析探讨,提出了增强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幼儿的挫折状态是幼儿在活动时由于目标受到了严重的障碍或干扰而产生的心理失稳和行为无序的现象,它与幼儿遭受困难有明显不同.幼儿陷入挫折情境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环境原因.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要从多方面入手,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意志训练,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二是对幼儿进行挫折应对指导,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也就是说一个人受一些挫折,特别是早期受些挫折很有好处,可以催化他更快地成熟,所以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如何对他们进行挫折与承受力的教育。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应对有术,把准“挫折”教育的“舵”,让挫折也能成为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6.
和谐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和谐教育以追求师生关系的和谐为核心.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由教与学活动联系起来的工作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突出体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互动的、互为主体的,师生之间要通过相互靠拢而形成深层次的新关系,这种深层次的新型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的、情感交融的、协力合作的、思想共生的关系.要形成这样的新型关系,首先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通过艺术的教学过程,完美的人格魅力,来实现真正的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承受挫折的打击,保持自身心理平衡与个性完整,这是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明显标志。家长应尽早使孩子认识挫折,正确地对待挫折,培养孩子的耐挫力,使孩子在挫折面前不退缩,勇敢、理智地面对挫折。  相似文献   

8.
我们农学院经常有人上山搞昆虫调查,有些人不了解,就问:"你们不研究生产,上山捉虫子干吗?"这是他们还不懂得农业生产和基础理论之间的关系.四人帮横行的时候,还批判我们这是"三脱离".如果要回敬他们一句话,那就是左倾幼稚病.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社会支持对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及自尊、自我效能感在其间的作用机制,采用社会支持问卷、抗挫折能力问卷、自尊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967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中学生抗挫折能力与主观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度、自尊、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主观社会支持正向预测抗挫折能力,客观社会支持负向预测抗挫折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主观社会支持和抗挫折能力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且存在主观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自尊→抗挫折能力的链式中介效应.认为主观社会支持能通过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影响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评唐太宗的音乐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岩 《洛阳师专学报》1999,18(4):60-62,76
唐太宗的音乐观分作两个层面,其一是音乐认识论。由于他不懂得音乐表现人的感情,更不懂得音乐以其特殊的语言来表现感情,就认为音乐作品本身不带悲苦欢乐的情绪,而是作为作品接受者的人,由自己心情的悲苦欢乐而赋予作品以情绪的。这便无限夸大了接受者的主观认识能力,从而取消了作品自身质的规定性。其二是音乐社会学论。由于他不懂得儒家功利主义音乐观,不懂得音乐同政治、社会、风俗等的关系,就认为音乐作品同国家的兴亡、社会的治乱没有什么关系。他的音乐认识观,是音乐社会学论的理论基础;音乐社会学论,是音乐认识论向社会生活、政治活动的必然推演。音乐对于唐太宗来说,还是一片盲区。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内涵丰富,内容深刻,现实针对性很强.文章从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辩证关系,思想路线和法制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制的16字基本方针,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阶级斗争、对敌专政和法制建设的关系等六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瑞金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进行了了若干民主与法制建设。由于时代原因,尽管有明显的局限性,但作为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之源,其历史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目标的理念。法治建设是以民主建设为基础的法制建设。以人为本通过民主引导法治建设的方向、内容。法治通过法律制度的强制力保证民主,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论苏联新经济政策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的指导,新经济政策失去了相应的理论支撑。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的形成有赖于宽松民主的政治环境,列宁去世后苏联缺乏民主和法制,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失去发展和创新的政治土壤,最终窒息了新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目标的理念。法治建设是以民主建设为基础的法制建设。以人为本通过民主引导法治建设的方向、内容。法治通过法律制度的强制力保证民主,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践者,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宪政的概念,也没有对宪政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述,但他关于民主与法治的诸多论述中已经明显地包涵了丰富的宪政思想,在实践上亦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作过巨大努力。宪法至上是列宁宪政思想的前提;民主政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法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最终目的。列宁的宪政思想及实践,对我国现阶段的宪政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毛泽东一生孜孜追求民主说明其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开创者。他倡导和争取"人民民主",唤醒人们的民主意识,推动民主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大发展;他晚年喜好和极力推行"大民主",使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政治文明建设停滞和大倒退。  相似文献   

18.
民主政治是人类经过几千年历史发展所逐渐孕育出来的一种制度结晶。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不仅要继承现存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思想,而且还要总结借鉴我们在制度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从国情出发,构建符合民主和法治精神的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在提高我国政治体制的社会适应性和有效性.尽可能地将民间的参政需求和民主冲动纳入到现行体制框架内来有序释放,不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积极稚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十分鲜明的独特优势。她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机构;是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平台;是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是履行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在工作中,我们要高举旗帜,突出主题,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努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要突出优势,集思聚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支持作用;要发扬民主,有序参与,开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扩大党内民主是十七大的核心价值诉求。党内民主已成为党的监督制度: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中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思维;加快民主进程要走群众路线,以巩同党的执政根基;完善党自身的民主制度建设,以程序民主保障制度民主、政治民主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