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开放地区工业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在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许多经济开放地区正在兴建大量小型工业园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兼具单个建设项目环评和区域环评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针对这类环评工作的需要,本简单比较了单个建设项目、区域开发项目和小型工业园项目的建设特征及其环评特点.并以深圳龙华工业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例,简述小型工业园项目环评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提出在工业园项目环评中要增加污染物总量控制、招商引资建议和污染控制合同等内容.为我国广大经济开放地区进行的工业园项目环评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环评制度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管理体制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环评本身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该文对现行环评制度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环评法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梳理分析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的衔接关系研究成果.结合环评与排污许可"放管服"要求,基于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特征,全面分析了规划环评与排污许可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园区规划环评与排污许可内容,结合各地环评与排污许可改革事项,提出了园区规划环评与排污许可之间的5个衔接链条和衔接内容,并提出做实规划和规划环评、推进园区环境自行监测、试点探索衔接实践工作、加强衔接内容落实情况监管4个方面的建议.通过建立规划环评与排污许可之间的衔接关系,巩固排污许可在固定污染源监管中的核心地位,推进排污许可与区域环境质量挂钩.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我国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与专项环境规划之间存在的问题并从反规划、环评制度、技术创新等方面,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冯晓 《安徽科技》2011,(1):47-48
环评的公信(有效性)依然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要使环评的公信力落到实处,必须从环评机构设置、环评机构体制、环评制度等方面着手,建立起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评机制,细化各个方面的职责,做到权责明确,才能使环评不流于形式,切实提高环评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保领域的基本制度之一,公众参与在环评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国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公众参与的结果,用表达公众对项目支持程度的量化指标公众认可度和认可等级及其计算公式进行了实例分析,并对实例分析的结果作了讨论,最后对我国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邻避效应引起的城市规划管理难题和邻避运动, 在北京西二旗餐厨垃圾相对集中资源化处理站案例的研究与数据调查基础上, 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在规避邻避效应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 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项目信息公开途径和公众参与平台, 提高了受影响群体参与邻避设施决策的程度; 同时, 环境影响评价还存在社会熟知度低、居民信任缺失、制度与标准不健全、技术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削弱了其对邻避效应所能发挥的规避作用。结合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与邻避效应的相关研究, 提出改进策略: 增强参与主体之间的信任,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优化环评顶层设计和操作平台, 加强环评技术研究以及多方协作配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深入实施,其实施领域已由项目环评向区域环评和规划环评转变,评价内容也由广泛实施的预测评价向后评价和跟踪评价转变。然而,对于区域规划环评的评价层次、评价程序和评价内容目前还没有明晰的认识;同时,对于促进规划环评有效实施的跟踪评价,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几近没有。本文就此问题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9.
梳理了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的法律要求、政策文件和相关研究.从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系与差异、联动的主要形式、联动的基本原则、联动的范围界定等方面解析了联动的内涵.以产业园区为例,对比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技术导则内容设置和要求,分析了项目环评简化的可行性及具体的简化内容,从推动规划环评落地、提高规划环评质量等方面指出了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条件,提出了开展联动有效性评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有环保把关的特点,提出如何结合环评审批制度来促进和监督清洁生产实施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北京市居民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认知度,包括对环评公众参与的了解程度、参与积极性、理性情况和最关切问题等方面。对1043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市居民对环评公众参与的认知度相对较高,超过半数居民对环评公众参与有所了解,参与积极性较高,能够理性看待环评结论,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两个角度提出完善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制度的具体建议,以期切实提升环评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从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审批实践看,公众参与制度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立法本身存在缺陷与不足。浙江省政府制定相关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落实公众参与环评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实施依据。但现行规范文件依然存在种种弊端,主要有立法滞后与审批被动、规范抽象与概念模糊、程序漏洞与责任缺失、内容冲突与衔接脱轨等。为更好地服务于新一轮行政审批改革,需要运用法律适用技术消解规范不和谐,并进一步创新地方政府环评审批立法。  相似文献   

13.
煤矿改扩建项目环评的初步探讨与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谢玲  伍溢春 《科技信息》2009,(32):I0306-I0306,I0305
煤矿改扩建项目环评目前是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热点之一,环评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从源头控制污染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以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文简要介绍了煤矿改(扩)建环评应遵循的原则,以重庆M煤矿环评为例,探讨了当前煤矿改(扩)建项目环评的重点应为工程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水土流失、以新代老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吉林省"十二五"期间审批的1 163本省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得到每个建设项目环评有效性的分数及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2010年—2015年环评有效性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效性等级相对较高的"优"和"良"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与此相对应的等级"中"和"差"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全省有效性均值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说明吉林省近几年环评有效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吉林省近几年严把环境准入关、严格落实环评制度、控制环评报告书编制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林林 《科技与经济》2008,21(2):48-49
对南京市的环境保护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尽早启动城市空气洁净计划;加强河流水污染防治研究,提高水质监管水平;高度重视规划环评和环境评价工作,立足根本,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强保障力度,切实落实"环保优先"政策;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加强项目与资金管理;严格依法征收排污费,合理制定征收指标;完善环境法规体系,规范执法工作,强化执法力度;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政策的宣传工作;重视研究解决环境投诉中的热点问题等九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环评作为环评领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目前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通过规划评价工作实践发现,规划本身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制约规划环评开展和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着重讨论了现阶段如何进行规划环评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开展规划环评的主要思路与对策,以促进规划环评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识别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意义重大。本文在系统回顾中国环评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厦门PX项目和四川什邡事件进行再审视,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存在时点滞后、效果不佳、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参与权和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和满足、滞后于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速度等5方面问题。鉴于此,文章从4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强化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外部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细则;三是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决策的倒逼机制;四是加强环境宣传和教育,提升公民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陶莹  高建峰  张秀燕 《科技信息》2011,(1):I0382-I0382
本文通过对我国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特点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指出应从进行以公路网为基础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国际环评接轨;重视公路建设带来的负面生态环境影响;重视验收和后评价工作四个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问题一直是社会公众环境权益争论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基于自然科学认知为基础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工作的顺利展开。本研究针对该问题,从国内对环境影响评价科学研究的现状展开论述,并结合环评理论在国外的发展缘起出发,从本质上把握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发展的轨迹,甄别亟待解决的症结,引出对环评中科学认识与价值判断的探讨:着重在理论层面对科学认识与价值判断进行认识和解读的基础上,提出将自然科学性与人文社会属性两者进行复合。即研究人类的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后果的客观影响的同时也需强化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社会属性的认知与实质性落实。为不断更新环评理论知识,有必要将社会环境价值纳入环评价值判断体系内,量化其影响,实现环评工作自然科学性和人文社会性的有机结合,以推动环评实践工作的开展。进而科学地将其引入到环评研究的范畴中,实现价值判断对推进环评工作的重要社会功能,根据当前对环评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两者结合研究,特别是推进环境社会研究的思路与框架的建构,以便有力地促进环评理论工作的广泛展开和更为有效地推动环评实践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郭羽 《科技信息》2007,(24):352-35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着定位模糊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效.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审批环节中强调实质审查.通过形式审查制度的明确可以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跟踪评价程序得到应有的重视,从建设项目的实际结果上考量各方责任的分别承担,实现审批机构与技术提供方的脱离、环评单位向建设单位承担责任、建设单位要保证环评基础材料的真实.实践中,在审批环节进行形式审查对环保行政机关来说易于操作,减少了利益因素的干扰.同时,使参与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各主体角色定位明晰,责任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