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考虑初道屏蔽效应,研究了低能电子碰撞H(e,2e)的反应过程.计算了共面非对称几何条件下能量为27.2 eV的入射电子碰撞H(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将其计算结果与3C、DS3C和CDS3C模型所得结果及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DS3C模型能对上述碰撞过程成功描述,改善了与实验结果的符合程度.  相似文献   

2.
考虑初道屏蔽效应,计算了不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碰撞He(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并与BBK模型计算结果、DS3C模型计算结果、已有的CCC理论结果和实验数据做了比较.表明,考虑初道的屏蔽效应成功地修正了BBK模型和DS3C模型,改善了与实验结果的符合程度.  相似文献   

3.
在入射能为70.6eV,两个出射电子等能分享几何条件下,分别用3C模型和DS3C模型对散射平面内以及垂直平面内电子离化氦原子的三重微分散射截面进行了计算,并把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了各种效应对截面的贡献.结果表明:当散射角较小时,末态各种屏蔽效应对散射平面内和垂直平面内截面幅度以及角分布均存在较强影响;交换效应对截面的贡献始终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4.
用3C模型和DS3C模型计算了散射电子能量为500 eV特殊几何条件下电子离化氦原子的三重微分散射截面,并把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系统研究了屏蔽效应和交换效应对截面的贡献。结果表明,末态屏蔽效应以及交换效应对三重微分散射截面的幅度和角分布均存在一定影响,并且当入射能较高时这种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CDS3C模型,研究了低能电子碰撞H(e,2e)反应过程.计算了能量为54.4eV的人射电子碰撞H(e,2e)反应的TDCS,将其计算结果与3C、DS3C模型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在碰撞过程中初通道存在一不可忽略的库仑场.  相似文献   

6.
电子碰撞Li+离子(e,2e)反应微分截面中的干涉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修正BBK理论,计算了能量为145.6eV的入射电子碰撞Li (1s),(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TDCS),并讨论了交换,关联与干涉效应及入射道库仑场对TDCS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考虑初态He原子电子间的关联效应和末态出射电子与剩余束缚电子间的关联效应,计算和分析了在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能量为5500 eV的入射电子碰撞He原子电离激发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并将计算结果与Dupre等人的实验数据及其它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能够定性地描述反应的过程,且初态He原子电子间的关联对TDCS的影响较弱,而末态出射电子与剩余束缚电子间的关联对TDCS的影响较强.  相似文献   

8.
以入射能量为64.6eV、能量均分、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He原子电子碰撞电离过程为例 ,分析低能(e,2e)反应中的碰撞机制和交换效应 ,在回顾了中高入射能量下两种传统的碰撞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的碰撞机制 ,从而成功地解释了三重微分截面的结构 ,特别是binary 峰和recoil峰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柔性梁和刚性球正碰撞过程中2种碰撞阻尼模型的适用性.基于Euler Bernoulli假设,考虑几何非线性,用绝对节点坐标法建立了平面柔性梁的动力学模型.用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建立了柔性多体系统的碰撞动力学方程;在考虑局部残余变形的前提下,用弹塑性模型建立了柔性多体系统的碰撞动力学方程,将碰撞过程分3个阶段(弹性碰撞,弹塑性碰撞,弹性恢复)进行分析.设计了柔性梁和刚性球的碰撞实验,将仿真计算与实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弹塑性模型更适用于碰撞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单粒子理论和电子与光子非弹性碰撞模型,对激光-电子非线性康普顿散射的电子的速度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电子的能量变化因子的表达式,同时讨论了电子与光子碰撞后的速度.结果表明,电子与光子碰撞后的速度不仅与碰撞之前电子的速度和n光子集团的频率有关,还与电子与n光子集团入射方向与散射方向间的夹角和光子的散射角有关.  相似文献   

11.
考虑末态波函数动量相关效应,计算了入射能量为5599eV时,敲出电子等能分享几何安排下的He(e,3e)反应的五重微分截面,并比较采用各种末态波函数动量相关下的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末态波函数动量相关效应对He(e,3e)反应的五重微分截面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PSII)技术中,被加工材料表明形状的弯曲使附近鞘层中电场结构出现聚焦效应,从而引起离子束流和离子注入剂量在材料表明上分布非常不均匀.在半圆容器表面情况下,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利用MonteCarlo方法,考察了有共心附加零电位电极时半圆容器内底中央部位Ar^+注入能量和角度分布及真空室中气压参数的影响.通过在不同半径的鞘层边界上随机抽取与半径成正比的离子数量,计算了注入到内底表面的所有离子能量分布和角度分布.在模型中,通过考虑两种主要碰撞过程:电荷交换碰撞和弹性碰撞.对不同工作气压下的离子注入进行了考察.随着中性气体压力的增加,离子在穿越鞘层的过程中与中性粒子经历比较频繁的碰撞.这些碰撞一方面使离子失去能量,另一方面也使离子改变运动方向,导致注入的低能离子和不垂直于表面入射的离子增多.  相似文献   

13.
运用修正后的BBK理论计算了入射能为64.6eV非共面对称不等能几何条件下,电子入射离化氦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符合的较好。从碰撞的微观机理上分析了影响出射电子角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甲烷(CHI)在金刚石(001)-(2×1)表面的碰撞动力学过程与化学吸附构型的关系.观察到了甲烷分子表面碰撞产生的5种化学吸附结构,主要讨论了入射位置以及甲烷入射时的空间取向和入射能量对吸附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单次碰撞过程和CHl分子与表面的能量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基于半经验势的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入射能量下C60+C60和He@C60+He@C60的对心碰撞动力学性质,并比较了富勒烯内嵌He原子的存在对碰撞的影响.发现随着入射能量的不同,形成的碰撞产物的二聚体结构不同,并呈现出自组装的性质.He原子在能量较高时对碰撞产物的结构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富勒烯二聚体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基于半经验势的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入射能量下C60 C60和He@C60 He@C60的对心碰撞动力学性质,并比较了富勒烯内嵌He原子的存在对碰撞的影响.发现随着入射能量的不同,形成的碰撞产物的二聚体结构不同,并呈现出自组装的性质.He原子在能量较高时对碰撞产物的结构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富勒烯二聚体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离子与分子碰撞是涉及复杂电子关联效应、多通道耦合效应的多体反应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其过程广泛存在于多个领域,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碰撞参数模型的半经典理论框架内,以几种典型分子(线性分子、平面分子和立体分子)分别作为靶分子,固定入射离子的初始速度方向,根据靶分子结构的对称性相对于入射离子速度方向的空间取向,设计离子与分子碰撞的空间构象,并结合球坐标的角度参数将方法推广至离子与对称性较低的靶分子碰撞的普遍情况.最后,以质子与一氧化碳分子碰撞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模拟结果为例,分析5种碰撞空间构象下的电子俘获概率随碰撞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初态部分子分布函数核效应、入射质子的能量损失效应,以及末态粲夸克对能量损失效应的基础上,对质子-原子核碰撞J/ψ产生过程的微分截面比RW/Be(xF)进行了领头阶的唯象分析,并与E866实验数据中代表J/ψ粒子在靶核外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了粲夸克对的能量损失值(0.69±0.23)Ge V/fm.研究结果表明:当J/ψ粒子在靶核外形成时,末态粲夸克对的能量损失效应是影响J/ψ粒子产额压低的主要核效应;当xF较大时,初态入射质子的能量损失效应也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9.
在考虑经典扩散、电子碰撞电离、激发和电荷交换条件下,数值模拟了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粒子的输运行为,计算了中性氢密度的空间分布,在日冕模型下得出了粒子体发射系数的空间分布,与测量结果相符.讨论了粒子入射速度对粒子约束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射粒子入射速度直接决定粒子约束时间的大小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0.
利用BBK模型对电子碰撞电离H(2s)过程进行理论研究,计算了对称和不对称几何条件下的三重微分截面。除将部分结果与现有理论进行比较外,首次给出了入射能量为150eV共面不对称条件下的三重微分截面和H原子2s态的电子动量谱,从而为实验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