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他始终重视教育,不但亲自开办学堂、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自已的教育思想。在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体系中,教育目的论是一个重要内容。他的教育目的论阐述了两个问题:一是论述了教育在人性培养中应达之目的;二是论述了教育的社会目的。他  相似文献   

2.
旅游外宣资料汉英翻译中的"译与不译"问题,应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目的论"的指导下,突破传统"忠实"翻译原则的束缚,强调以读者为中心,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予以解决,以实现目的语读者的交际目的。具体表现在增译、缩译、编译和创译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旅游外宣资料汉英翻译中的"译与不译"问题,应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目的论"的指导下,突破传统"忠实"翻译原则的束缚,强调以读者为中心,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予以解决,以实现目的语读者的交际目的.具体表现在增译、缩译、编译和创译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四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教育实践活动,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在理论逻辑上,"四个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四史"教育是特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实践逻辑上,坚定"四个自信"是做好"四史"教育的思想保障,"四史"是形成"四个自信"的实践逻辑;在历史逻辑上,"四个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四史"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前进动力。  相似文献   

5.
王元春 《科技信息》2011,(14):I0159-I0159
陈鹤琴"活教育"的三大纲领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目的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方法论。学习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有着很深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谈一谈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日语高职教育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是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在分别论述"四个学会”的同时,把学会做人做为"四个学会”的根本和关键,把求知、做事、共处做为做人的组成部分,只有坚持"四个学会,才能使青年学生成为德才兼备,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相似文献   

7.
约翰·杜威主张的"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的内部存在教育目的,而外部并不存在教育目的,看似矛盾的论述对教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通过分析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有关教育目的的论述,深入研究他对三种不全面的观点和三种流行的教育目的观的评述,揭示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李荣 《科技信息》2007,(16):494
一、新时期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教育的要求 1、在教育目的方面,人本主义教育家们认为最基本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儿童个性、人性、潜能的发展.因此,人本主义的教育目的论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促使我们关注被教育者的身心特征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但是应该看到,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所持的毕竟只是儿童本位性质的教育目的论.它与社会本位一样,都是片面的,都是只考虑了一个方面的需要,忽视了另一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功能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本文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江西景点介绍文本翻译纲要,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翻译策略,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0.
从杜威的教育思想内部看.他的教育无目的论自成体系;从杜威教育思想与社会思想的关系中看.教育则成为他实现社会理想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他始终把教育看作是社会和人之间互相促进的动力性因素.他的教育目的实际上服务于教育外的社会目的:改造现存社会、建立"民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教育理论本土化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理论本土化是本土教育实践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保存本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的需要,是理性应对教育全球化的需要.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教育理论本土化含义的理解却不尽相同,因此,本文讨论了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含义和教育理论本土化的两个维度、四种境界.两个维度即"从外到内"和"从内到外"的本土化;四种境界即移植、借鉴、对话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是做人的工作,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做人"导向的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当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本文从师德教育的维度出发,阐述了师德的涵义及内在要求,进而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师德维度及内在要求,以期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从反思教科书的正确性入手,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再研究。通过语言学、目的论、个体性三角度的批判取证,对恩格斯的论述进行四个层次的分析,重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真理性源命题。  相似文献   

14.
对于亚里士多德是否是功能主义者这一问题历来学者们争论不休。从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解读中我们发现目的论与功能主义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古希腊哲学家们十分关注的灵魂问题,亚里士多德选取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理论路径。他将目的论和功能主义的立场贯彻到对于灵魂问题的解决中,把灵魂定义为具有诸官能的自然物体的原始实现,从而对灵魂做了目的论功能主义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作为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为中国时事政治术语的翻译研究开辟了新视角。从目的论的角度讨论中国时事政治术语四个主要语言特点:高度概括和凝炼,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涉及面广,口语化,并针对缩写词,解释性词,新名词以及带政治色彩的古语诗句类型的时政术语,提出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汪家羽 《科技信息》2012,(22):187+191-187,191
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反映了翻译理论的全面转向,即由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以及侧重形式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观。把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是对传统"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并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目的论当今在许多领域仍然具有难以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教育"主要是指西方近代以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文章介绍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教育目的论,进而文章在批判接受赫尔马特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现状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共性,更有其特殊性。将民族院校"四个认同""五观"教育融入到民族院校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才能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在明确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内涵与特性基础上,确立"四个认同""五观"教育视域下的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原则,并努力加以实施,力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目的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较详细的阐述了该翻译理论内容的三个基本层面与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三大突破的关系,即笔者从一个新的角度阐述了对目的论与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做人思想的实践活动,这一客观现状要求我们在把握人性原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人性理论,以此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教育的实效性。本文较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人性理论,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