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大庆市大龙虎泡、红旗水库、黑鱼泡、东湖水库不同水体进行了浮游藻类的采集及分类鉴定;利用浮游藻类的生物量、优势种以及藻类群落组成等指标评价了水质。结果表明:四水体有浮游藻类6门,即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甲藻门;四水体的优势种均为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水体均出现富营养化。根据研究结果,应对四水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2.
太阳岛景观水体藻类演替与生物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宇宙培养法模拟北方景观水体富营养化过程,揭示浮游藻类的演替趋势及多样性变化。研究表明,北方静止景观水体在无外源污染输入情况下,水体污染程度加重主要来源于底泥向上覆水释放营养物质。富营养过程中,藻类并不是所有物种共同繁殖生长,而是优势物种逐渐发生演替。演替过程为:初期为绿藻门、迁移至蓝藻门,至富营养化阶段优势种为黄藻门;蓝藻门数量先增加,后减少;黄藻门由于适应低温淡水环境,其个体数量一直上升,最后成为优势种,不同于我国其他淡水湖及景观水体的水华藻类。通过Margalef’s、Menhinick’s、Shannon-W iener、Simp-son’s和OD(多样性测度)多样性指数计算发现,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浮游藻类的物种丰度逐渐变小,多样性减退。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桓龙湖水库水质状况、预测水质变化,对桓龙湖水库2014年枯、丰、平水期四个监测断面浮游藻类生物密度和种类进行监测.三个水期共监测到浮游藻类4门6纲9目16科23属,硅藻门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水库处于中-富营养状态;监测到浮游藻类在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平均数量分别为8.97×10~2个/m L、7.90×10~2个/m L、5.55×10~2个/m L,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根据2011—2013年水质历史数据运用SPSS建立了多元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根据模型建立以综合营养指数为预警指标的分级预警方案,对其验证结果表明20组预警结果 90%可信,预警方案基本能够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入滇池河流柴河、宝象河与盘龙江从上游到下游河段的24个样点水样水质理化指标测定与浮游藻类研究,利用生物指示法(藻类种属数、藻类密度等)与生物多样性指数法(Maglarf、Shanon-wiener、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3条入滇池河流进行水质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河流各样点浮游藻类多样性与各项理化指标数值没有出现从上游到下游由低到高的顺序变化.各样点理化监测指标TP值达到0.1 mg/L且TN值达到0.8 mg/L,浮游藻类能够被检出.检出藻类的10个水样中,藻类频度大于12.5%的浮游植物主要有硅藻、绿藻、蓝藻与裸藻植物,其中硅藻植物最多,频度最高包括硅藻门的舟形藻Navicula、针杆藻Synedra、小环藻Cyclotella,绿藻门的栅藻Scenedesmus、纤维藻Ankistrodesmus、新月藻Closterium较高,裸藻门的裸藻Euglena较高,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等较高.3条河的共有藻类有舟形藻Navicula、栅藻Scenedesmus、纤维藻Ankistrodesmus、裸藻Euglena、小环藻Cyclotella,多为富营养化水体指示种.3条河流中盘龙江各样点浮游藻类检出率33.3%最低,宝象河检出率50%,柴河80%最高,宝象河与柴河水样中藻量也高于盘龙江水样,盘龙江水质在近年治理后明显改善.作者认为,在河流水质监测中,浮游藻类的检出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动态反映河流整体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香农指数比其他指数在较少样本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河流水质监测识别度.  相似文献   

5.
以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人工湖为对象,对湖中的浮游藻类进行了重点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同时对湖中的固体污染物、人群活动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湖共有浮游藻类植物37属,隶属于7个门,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13属35种,占该湖浮游藻类总属数的35.14%;蓝藻门(Cyanophyta)有10属15种,占总属数的27·03%;硅藻门(Bacillariophyta)6属占16·22%;黄藻门(Xanthophyta)有4属,占10.81%,绿藻和蓝藻类是人工湖中的主要优势藻类.按照浮游植物组成特点划分,2个人工湖均属于绿藻-蓝藻型湖泊,多样性指数(Margalef)显示,整个湖区已处于较为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分析了导致人工湖富营养化的原因.建议通过防渗整修、有规律地轮换湖水、湖岸浅水区建立人工湿地及在湖中投放人工浮岛等措施,来降低或彻底改变人工湖的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6.
湖泊蓝藻水华发生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藻水华频发,湖泊富营养化是诱因。但蓝藻水华暴发的确切机理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蓝藻生长密切相关的物理影响因子、化学影响因子和生物影响因子,他们共同作用使蓝藻与其他藻类相比有生长优势,进而过度生长形成水华,并对蓝藻监测中采样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发现,富营养化湖泊中,水变的最核心生态机理是浮游藻类单一种类暴发式增长,主要特征是藻类处于高密度状态,数量高速度增长和不同种群暴发式更替。三年的生态工程治理,使南湖水质有明显好转,藻类生存密度大幅度下降,种类组成明显增加,种群暴发式更替显著受控,表明生态工程治理效果显著,南湖“水变”可能性减少。  相似文献   

8.
对山仔水库2016年7~9月蓝藻水华发生期间浮游藻类及部分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采用克里金空间插值得到叶绿素a空间分布,采用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指示法和TLI(∑)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法对库区2016年7~9月营养状况进行评价,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叶绿素a含量与水体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6年7~9月山仔水库浮游植物种类以绿藻门为主,蓝藻门的微囊藻和铜绿微囊藻在种群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叶绿素a空间分布结果和TLI(∑)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结果都显示,2016年7月七里和皇帝洞、2016年9月皇帝洞水质为轻度富营养化,其它监测时间水体为中营养,监测点位营养化程度为:皇帝洞七里日溪库心坝前。  相似文献   

9.
对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人工湖的浮游藻类进行了重点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同时对湖中的固体污染物、人群活动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湖共有浮游藻类植物37 属,隶属于7 个门,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 13 属35 种,占该湖浮游藻类总属数的35.14%;蓝藻门(Cyanophyta)有10属15种,占总属数的27.03%;硅藻门(Bacillariophyta)6 属占16.22%;黄藻门(Xanthophyta)有4 属,占10.81%,绿藻和蓝藻类是人工湖中的主要优势藻类.按照浮游植物组成特点划分,两个人工湖均属于绿藻-蓝藻型湖泊,多样性指数(Margalef)显示,整个湖区已处于较为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 两湖持续的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最初的设计不当导致湖水自净能力差,且周边植物的大量落叶在水中分解导致水体营养过剩造成的. 建议通过防渗整修、 有规律地轮换湖水、湖岸浅水区建立人工湿地及在湖中投放人工浮岛等措施,来降低或彻底改变人工湖的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7年4-7月春夏之交水华高发期间,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交替变化的跟踪观测结果,对水华的发生和种群变动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浮游植物主要由绿、硅、蓝藻组成.绿藻在细胞密度和物种种类上都占优势.浮游植物优势种在研究期间存在明显的交替现象,水温升高和营养条件的改变是引起物种交替可能的重要原因.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明显的先增长后减少趋势,各断面的平均细胞密度从4月初的4.51×105/L升高到5月中旬的106.53x105/L,至7月底回落到14.43×105/L.其中,由于蓝藻水华的暴发,细胞密度的最高峰出现在5月中旬的黄石断面,其值为2.97x107/L.在水华暴发前后,蓝藻中的水华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明显取代了绿藻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确定水华暴发关键因子,分析关键因子与藻类变化的关系,研究藻类水华生消机理,用智能Agent仿真技术建立了湖库水华产生与暴发过程模型。在一系列规范约束下,构建实体、Agent和Agent间的交互协作模型,动态地描述湖库藻类生消过程及其关键因子动态变化,对藻类生长趋势和湖库水系的能量流动以及物质流动状态进行有效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为藻类水华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建模新途经。  相似文献   

12.
北京密云水库水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库,水质优劣对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影响很大。1987~1988年的调查研究表明,此库水体为中营养-绿藻、硅藻型,水质尚好。但是总氮含量和浮游生物的密度偏高,有向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的水华治理问题,选取藻类密度为衡量指标,利用电子舌技术测量.基于傅里叶级数理论和逻辑斯谛理论,建立湘西州水华污染处理的优化模型,并对6种常用的污染处理方法采用遗憾准则计算.结果表明,在3-5月采取微生物絮凝剂强化混凝方法处理水华污染更经济有效.最后结合湘西州地域的特点,提出防治和治理水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2种藻类储磷释磷过程与生长情况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同氮磷比的培养条件下,利用实验室静态培养试验,通过结合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生长情况分析对比了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储磷能力和营养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在培养环境下,2种藻类都能够在最初的延滞生长期首先将水中全部磷吸收并储存于细胞体内,而后随着生长的需要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将体内的磷释放出来供细胞繁殖所用,但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在不同氮磷比的营养条件下释磷生长的规律表现有所差别.因此,在以磷作为水体是否会发生水华的监测指标时,应注意到对藻类生长而言水中磷的存在具有隐蔽性这一特点,需要使水中的磷质量浓度始终保持较低水平,包括在藻类的低速生长期,这样才能确保减少水华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至嵊泗列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与赤潮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嵊泗列岛位于长江口外,其附近海域是长江口外赤潮的多发区域,我们在其赤潮多发时期的6~8月进行四期监测,结果表明:嵊泗列岛附近海域6~8月海水多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浮游植物密度极高,主要优势种夜光藻等均为赤潮种类,极易引发赤潮.海水中的活性磷酸盐含量对限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可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监测期间现场还监测到一次中缢虫赤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浅水富营养水库中藻类生物量与营养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释为什么蓝藻在淡水藻类群体中会异军突起成为优势种的主要假设中,1983年由Smith提出的"氮磷比理论"可能是最流行的,然而一些质疑的观点也逐渐出现.因此,以天津市于桥水库为例,分析了降雨水文过程与营养盐负荷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点源和面源污染对水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水库的污染源类型.探讨了氮磷比以及无机氮源与藻类生长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如下结论:于桥水库污染源属于面源污染型,夏季第1场降雨来临的时间决定了夏秋季水库中藻类暴发的时间和程度;水库中充足的营养盐是藻类暴发的诱导因子,低氮磷比不是藻类增殖的条件,而是藻类增殖的结果;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与ρ(NH3-N)∶ρ(3NO--N+2NO--N)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藻类生长大量消耗的无机氮源为3NO--N.  相似文献   

17.
水体治理中鲢鳙生物操纵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针对水体中水蚤类浮游动物的孳生,该文提出利用鲢、鳙鱼对其进行生物控制。在30g/m^3水体的放养生物量下,对微型生态系统中鲢、鳙鱼的生物操纵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鲢、鳙鱼的放养,尤其是混养可有效抑制水体中水蚤类浮游动物的孳生,而且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去除、有机物指标下降、溶解氧水平有所提高。在混养系统中,浮游藻类尤其是蓝、绿藻的生物量也被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从而有效控制和缓解了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佛子岭水库浮游生物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对佛子岭水库进行水质理化监测的同时.对水库5个站点进行浮游生物群落生态调查。佛子岭水库共检出浮游藻类8门221种,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主;检出浮游动物83种,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水质生物监测评价结果表明,佛子岭水库受到轻一中度污染,水质等级为II类,属中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19.
为定量化研究水动力对鄱阳湖撮箕湖水体中蓝藻生长的影响,该文采用灭菌撮箕湖原水在光照培养箱中控温、控光的无菌条件下,使用自制有机玻璃环形槽进行水体流速控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撮箕湖原水培养液中微囊藻的生长随水流速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水流速度为45 cm·s-1时最有利于微囊藻的生长,微囊藻最大比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