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秦月梅 《科技信息》2012,(11):150-150,140
光伏并网是世界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并网光伏发电将主要用于调峰电站和屋顶光伏系统。本文介绍了小功率光伏系统的设计,详细阐述了并网逆变器的设计以及并网电流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
针对小功率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的新颖单相先伏并网逆变系统的设计.根据系统的结构和控制原理,设计出最大功率跟踪算法和锁相环的软件设计流程图.仿真争实验的结果表明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基本同频同相,并网系统的功率因数近似为1,完全满足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单相光伏并网系统仿真设计方法。根据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光伏阵列MATLAB仿真模型,利用S-Function函数编程实现了电导增量法的MPPT算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利用SimPowerSystems库搭建了单相光伏并网系统动态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光伏电池输出功率能很好的保持在最大功率点,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率和相位与电网电压的频率和相位相同,真正实现了并网。  相似文献   

4.
针对光伏系统工作在低功率状态下LCL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变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根据逆变器瞬时输出功率改变开关频率的控制策略.首先,分析LCL滤波器各参数的设计方法,采用单级光伏并网逆变结构,在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VOC)的基础上建立频率控制环,以确定当前功率状态下开关管的最佳开关频率.其次,分析频率环中功率鉴定器、频率鉴定器和频率滞环比较器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对比传统固定开关频率控制和自适应开关频率控制的并网电流波形.实验结果表明:该自适应开关频率控制方法能降低并网电流畸变率,有效改善并网电能质量,控制策略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李英来  赵沛虎 《天津科技》2010,37(3):108-109
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例阐述了其接入电网的理论和技术。介绍了以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大功率跟踪技术解决功率输出不稳定的问题,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控制方法和策略解决其并网控制的技术问题。说明了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电网接入的保护问题和如何应对孤岛问题,并针对我国的情况进行了适用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考虑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用蓄电池储能系统和氢气发生器来调节并网功率,以提高光伏并网运行的稳定性.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安装一个高纯度氢氧发生器来产生氢气.用PSCAD/EMTDC对具有储能单元的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下,采用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的蓄电池储能系统能够快速平滑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的有功功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屋顶光伏并网系统是光伏发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根据屋顶光伏并网系统的技术特点,讨论了光伏系统中的最大功率跟踪的实现、并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的控制策略问题,并着重对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所采用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指出了屋顶光伏并网系统走向大规模应用在技术上需要满足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利用FPGA实现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在分析Boost型DC/DC转换器和电压源型逆变器组成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硬件结构的基础上,对最大功率跟踪、SVPWM调制、并网控制等关键控制环节进行了研究,通过在FPGA内搭建AD采样控制、数据处理、最大功率算法、SVPWM发生、PI控制器、数字锁相环等模块实现该控制系统.搭建应用该控制系统的3kW光伏并网逆变器样机,在分布式发电实验平台运行,结果验证了该FPGA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证明了其并行运算能力有助于提高控制效率和光伏并网系统的输出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DSP的光伏并网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DSP为控制平台设计光伏并网系统,在改进型单纯形加速法的基础上,采用电压型全控桥为逆变结构,设计新型光伏阵列最大跟踪控制优化算法,跟踪光伏阵列最大输出功率点.在线调节步长改变电压收敛速度,设计锁相控制电路,自动同步跟踪电网频率和相位.测试数据表明:结合优化技术的变步长MPPT算法能快速准确跟踪最大功率点,系统波动小,稳定性高,逆变器电流和电网电压同频同相馈送电网,从而有效提高系统逆变效率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着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能源创造更大的价值,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需求,:科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着重阐述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原理,深入了解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目标,并结合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原理和控制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并网运行质量,基于电流重构技术,设计了直接功率控制的并网逆变器。该设计由SVPWM控制原理,得到母线电流与三相逆变电流的对应关系,通过引入新型电压矢量作用算法,实现了全区域的逆变电流重构。验证实验在并网功率为1000 W、采样频率为10 kHz的小功率实验平台上进行,结果表明:该设计理论算法正确,电流重构效果良好,能够保证发电系统的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小型光伏并网装置,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对单相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光伏并网系统的数学模型,由于锁相环技术可以使逆变器输出的电流与电网电压基本同频同相,电网电压前馈可以抵消电网对光伏并网系统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基于锁相环技术和电压前馈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使光伏并网系统输出更好的并网电流波形,降低总谐波畸变率.  相似文献   

13.
在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为了向电网提供最大的功率,要求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为此,本文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提出了一种基于TMS320LF2407芯片的锁相控制方法,并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思路,该方法简单实用,主要由软件编程实现,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罗扉  周武强  邵鸿翔 《科技信息》2013,(21):100-101
在对系统进行拓扑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单相光伏并网系统主电路的动态数学模型,根据准滑模控制逆变工作原理对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进行了分析,完成了准滑模并网控制的逆变单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实现功率因数为1的并网控制目标,具有动态响应快、稳态跟踪性能优良的特点,给出的系统设计方法是正确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TMS320F2812芯片,阐述了一种单相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分析并设计了系统主电路,介绍了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电网跟踪控制以及电网电压锁相环的设计方法,并使用Matlab进行仿真,最后构建了实验室样机.实验结果表明并网电流波形良好,逆变器输出基本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该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是一种丰富干净的可再生性能源,研究可靠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策略非常重要。该文分析了光伏阵列特性、光伏电源与交流电源之间功率流动特征,提出了改进常压法与同步矢量电流比例-积分(PI)调节器控制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调制方法相结合的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使电压源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完全与电网电压相位一致,向电网输送的电能质量符合IEEE929-2000标准要求。仿真与实验结果一致,表明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案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光伏电站直流并网系统中存在的升压比较低,各光伏单元输出变化时复杂的功率控制和电压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磁集成变压器(Magnetic Integrated Transformer,MIT)的光伏电站直流并网拓扑方案。首先给出系统拓扑结构、设计了MIT参数和功率控制策略,通过Boost电路和磁集成变压器的双重升压,使光伏电站能够输出高压直流,并实现电压和功率的灵活控制。然后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在稳态和暂态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并网方案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系统设计及反孤岛效应策略。系统通过双闭环控制实现了并网逆变器的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对电流内环采用固定开关频率PWM控制方法,有利于滤波的设计和控制算法的实现;通过对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的典型系统设计,满足了电流跟踪的快速性要求和直流电压的抗扰性要求,结果证明了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光伏并网发电是太阳能发电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对光伏逆流器的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DSP的光伏逆变器控制平台的设计方案,并基于该设计方案加以实现.该控制平台主要用在kw级小功率光伏发电系统.实验运行结果表明,网侧电流的波形接近正弦,同时表明此控制平台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20.
三相光伏发电系统瞬时电流控制及其孤岛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相光伏并网系统为对象,研究了一种逆变器瞬时电流控制策略以及基于功率解耦控制和新型锁相环的孤岛检测方法.基于逆变器参数的瞬时电流控制作为内环控制器可以实现准确快速的电流跟踪,有功无功电流解耦控制作为外环控制器用来稳定逆变器直流电压稳定以及实现并网功率输出.还设计了一种基于无功-频率关系的锁相环,将该锁相频率作为正反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