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以2004年前的98只开放式基金2004~2010年的半年数据为样本,运用合并数据-pooling方法估计模型参数,以对比形式研究影响基金投资者基金持有份额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基金业绩对基金持有份额的影响存在差异,尤其是单位累计净值增量因素;基金风险显著影响基金持有份额,且个体投资者更明显;基金管理公司规模显著影响基金持有份额,体现了其规模效应;基金上市时间的长短总体上显著影响基金持有份额,但未体现其品牌效应;基金交易费率总体上不显著影响基金持有份额;基金投资者前一期基金持有份额显著影响其当期基金持有份额.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GARCH类模型实证研究了NYMEX期货市场2002年1月—2009年9月间原油价格的收益和波动的关系、杠杆效应及周日历效应。结果显示,期货市场的收益与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原油期货价格波动存在着杠杆效应,相同幅度的油价下跌比油价上涨对未来收益的波动具有更大的影响;采用交叠样本的方法对各时间段进行检验,发现周五收益始终为正而波动幅度却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一年两收金槐花不同时期叶片内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规律,以营养期、花芽期、花蕾期、盛花期和果期5个时期的一年两收金槐叶片为试材,对其干物质、粗纤维、粗脂肪、粗蛋白、钙和磷等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干物质含量在第一季果期阶段含量最高(37.2%),第二季花蕾期含量最高;第一季和第二季花芽期至花蕾期的干物质含量都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该阶段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第二季采收时各时期粗蛋白含量均低于第一季采收各时期,均在花芽期含量最高,其中第一季采收花芽期为5.99%,第二季花芽期为5.35%。第二季粗脂肪含量除了花芽和盛花期略高于第一季外,其他时期都低于第一季,第二季粗脂肪含量最高为盛花期(1.19%)。第二季采收时金槐在花芽-花蕾-盛花阶段粗纤维、灰分和钙含量明显高于第一季,第二季磷含量在营养期-花芽-花蕾阶段要低于第一季,但在盛花期到果期要显著高于第一季,其中第二季时磷含量最高为盛花期(0.126%)。第二季芦丁含量显著低于第一季,其中第二季花蕾时期芦丁含量为27.5%,但第一季花蕾时期芦丁含量却达到36.7%。因此,可在第一季采收结束及时补充磷肥,以促进二季金槐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国内基金经理的行为模式和市场有效性,选取2004年至2010年国内11支封闭式成长型股票基金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该文采用相关系数检验与Copula分解系数对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股票型基金不遵循基本分析而遵循技术分析进行投资,在市场上升时买入、在市场下跌时卖出,具有显著羊群效应;国内基金经理不显著具备预测股票趋势的能力;并且技术分析的依赖程度和基础分析的效果与基金业绩表现都没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国内股票市场弱有效和半强有效。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一种经济又有效的裂缝期次定量划分方法,本文以重庆天府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地层为例,对构造裂缝形成期次的划分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大量野外观察与测量的基础上,以基于概率统计学的马尔科夫链为方法,进行了转移频数统计、马尔科夫性质检验、随机值计算、残差矩阵分析,得出研究区的裂缝发育期次主要为三期:第一期裂缝为近东西向,第二期裂缝为北西西-南东东向,第三期裂缝为北北东向-南南东向;结合基于地球化学的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分析,取对应期次的裂缝充填物进行实验,对上述分析结果进行佐证,结果发现其同位素值主要散落在三个区域:第一期裂缝充填物δ18O平均值为-8.58‰,δ13C平均值为3.32‰,形成时平均埋深为3864m,形成温度为130℃;第二期裂缝充填物δ18O平均值为-7.16‰,δ13C平均值为3.79‰,形成时平均埋深为3084m,形成温度为107℃;第三期裂缝充填物δ18O平均值为-5.18‰,δ13C平均值为3.70‰,形成时平均埋深为2147m,形成温度为79℃。综合研究区构造演化史以及埋藏史分析认为:第一期裂缝形成于燕山早期,第二期裂缝形成于燕山晚期,第三期裂缝形成于喜山早期。实验结果成功验证了马尔科夫链的分析,因此马尔科夫链为一种可行的裂缝期次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一种经济又有效的裂缝期次定量划分方法,以重庆天府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地层为例,对构造裂缝形成期次的划分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大量野外观察与测量的基础上,以基于概率统计学的马尔科夫链为方法,进行了转移频数统计、马尔科夫性质检验、随机值计算、残差矩阵分析,得出研究区的裂缝发育期次主要为三期:第一期裂缝为近东西向,第二期裂缝为南东东向,第三期裂缝为北东向和南南东向;结合基于地球化学的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分析,取对应期次的裂缝充填物进行实验,对上述分析结果进行佐证,结果发现其同位素值主要散落在三个区域:第一期裂缝充填物δ~(18)O平均值为-8.58‰,δ~(13)C平均值为3.32‰,形成时平均埋深为3 864 m,形成温度为130℃;第二期裂缝充填物δ~(18)O平均值为-7.16‰,δ~(13)C平均值为3.79‰,形成时平均埋深为3 084 m,形成温度为107℃;第三期裂缝充填物δ~(18)O平均值为-5.18‰,δ~(13)C平均值为3.70‰,形成时平均埋深为2 147 m,形成温度为79℃。综合研究区构造演化史以及埋藏史分析认为:第一期裂缝形成于燕山早期,第二期裂缝形成于燕山晚期,第三期裂缝形成于喜山早期。实验结果成功验证了马尔科夫链的分析,证明马尔科夫链为一种可行的裂缝期次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杜萍 《甘肃科技》2012,28(17):41-44,31
本文以2010年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甘肃省幼儿部分体质监测结果与5年前第二次监测结果相比较,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做对比发现,2010年幼儿形态指标监测结果均高于2005年,表明我省幼儿的身体形态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女性幼儿三个部位皮褶厚度平均数皆高于男性幼儿.与2005年比较,男女性幼儿肩胛部、女性腹部皮褶厚度的平均数呈现下降趋势.幼儿的速度灵敏素质呈现提高的趋势;幼儿的下肢力量素质和男性幼儿上肢力量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女性幼儿柔韧素质呈现整体提高趋势;平衡能力男性4岁组和女性各年龄组幼儿呈现整体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川东北地区嘉二段为例,在野外露头实测、岩心和薄片统计的基础上对储层裂缝的发育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阐述,同时结合包裹体、声发射实验和川东北地区构造演化史,对构造裂缝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该地区构造裂缝形成于3个时期:第一期为晚燕山期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第二期为早喜山期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第三期为晚喜山期的北东-南西向挤压作用.该地区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主要受到岩性、层厚、构造、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讨论了凤城县吕家堡子铅锌矿区变形方解石大理岩的超微构造特征。总结出不同构造部位具有不同的超微构造特征。该矿区主要经?过三期变形作用。第一期低温(<300°C±)高应变,产生走向褶皱。局部高温(400—600°C)低应变,产生翼部小褶皱(小走向褶皱);第二期高温(600℃±)低应变,产生倾向褶皱;第三期低温高应变,产生脆性与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10.
基于Copula的澜沧江流域气象干旱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云南省澜沧江流域9个气象站点在1953—2015年逐月降水、蒸散发序列,构建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采用游程理论分离干旱特征变量,利用Copula函数建立联合分布函数,分析干旱发生概率及其重现期. 结果表明:1)当发生相同程度历时、强度的干旱事件时,澜沧江流域北部区域的发生频率高于南部;2)不同地区的联合重现期等值线变化趋势不同,实际重现期介于联合重现期与同现重现期之间,联合重现期与同现重现期的值可作为预测实际重现期的区间范围;3)通过重现期确定不同程度干旱对应的区间范围;4)流域内轻微干旱风险概率为5.50%~11.05%、中度干旱风险概率为17.43%~39.31%、重度干旱风险概率为12.89%~17.83%、特大干旱风险概率为7.20%~14.00%. 研究结果可为澜沧江流域干旱风险应对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