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本质上来说,信用其实是一种社会关系,只有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之中才能产生、存在与发展。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信用”,既可以体现为以“诚信”为特征的道德约束,也可以体现为作为一种有条件的价值转移形式的经济关系.在发达的、现代的市场经济中,对整个社会而言,信用也可以说是一种具有正的外部性的社会资本;对单个主体而言,作为信用体现的“信誉”、“守信”以及“诚信”等,也是一种能给自己带来价值的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2.
文艺是一种综合价值系统。邓小平同志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从当代中国社会国情出发,以人民大众利益为首位,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文艺的党性原则,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确立了文艺的“社会价值”优先、努力实现文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文艺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文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崇高伟大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民俗风情对文艺创作有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文艺民俗学因之而成为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民俗”在民间创造和传承过程中具有集体性、传承性、神秘感及地域时代差异。民俗与文艺的结合与互动,缘于人类把握世界和表达自我的共同需要,是一种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普遍性文艺现象。民俗从内容描写上的渗入与补充、形式构成上的影响与借鉴两个方面对文艺创作产生影响,体现出自身的多重艺术价值。强化文艺的民俗倾向,是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降边嘉措先生是著名的藏族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格萨尔”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格萨尔王传”堪称反映古代藏族历史、宗教、文艺、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在古代藏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围绕“格萨尔王传”的写作特点、艺术价值、史料价值,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等问题,对降边嘉措先生进行了学术采访。  相似文献   

5.
真理和价值     
真理和价值是认识论中紧密相联的一对重要范畴.如果对这对厄畴及其相互关系缺少科学的理解,就无法把握“实践——认识——实践”这一规律,也不可能充分发挥人所特有的认识和实践功能.要把握真理和价值这对矛盾,就必须从主客体矛盾双方入手.价值和真理高度地概括了主客体相互作用中的两个“尺度”价值和真理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达到互补,从而实现统一;这种统一是辨证的统一,是在现实的历史活动中达到和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净化”最早源于宗教,文艺悲剧的“净化”说实质是指人的情感的净化作用。追溯“净化”概念的由来,剖析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考察并阐述“净化”说在当下审美化生活中的艺术观照功用和意义。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艺术悲剧“净化”说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情感现象,它涉及到人的身心情感的过滤与净化功能。对当下忙于生计、焦虑不安和忘却自我灵魂的人如何保持净化的心境、走向审美人生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贺拉斯《诗艺》中的文艺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关于文艺的本质问题,他继承了传统的模仿说,提出了文艺模仿古典的原则,模仿之外亦有创造;在艺术理想方面,他进一步拓展了亚理斯多德强调过的“合式”原则;在艺术功能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美学观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美的属性的事物,与人的美感的统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类能够依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生产并且能够到处适用内在的尺度到对象上去,因而人类也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形。从这一美学观出发,马克思提出并论述了文艺审美本质的理论,认为文艺既是人类审美地“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又是人类通过使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达到对本质力量艺术“肯定”的一种活动;而在文艺创作中.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作家艺术家成了被资本家雇佣的生产劳动者,他们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变成了为资本家赚钱的商品。根据马克思这一理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文艺生产是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商品化的;可是,如果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鼓吹“文艺商品化”的话,那实质上就是要变社会主义文艺生产为资本主义文艺生产。  相似文献   

9.
艺术典型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所注目的重要问题。在文艺史上,人们对艺术典型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见解。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文艺理论界也对它进行过讨论,有些问题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有些问题也还一直存在着分歧。近十多年来,“四人邦”在文艺理论领域中散布了许多谬论,其中艺术典型的问题就被弄得相当混乱,因此,在抓纲治国的今天,我们讨论艺术典型的问题,努力澄清被“四人邦”搞乱了的理论,对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和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是很有意义的。所谓艺术典型,是指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反映一定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的艺术形象。也就是鲜明的个性与充分的共性的统一。对于典型的个性,在以往的讨论中,人们并没有多大分歧,一般都是指人物不同的气质、兴趣,爱好、习惯、思想方式和行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中,皇甫公窟是中型洞窟中唯一标有绝对纪年、保存比较完好的典型洞窟.皇甫公窟的造像内容丰富,造像艺术充溢着对称、照应格局,具有“奇”“正”和多样统一的美学特征.皇甫公窟运用象征手法以示人即是神,神是人的化身,以达到“拜天子就是礼佛”的效果.如此利用佛教为政权服务,以消散人们对社会不平事理的怨恨和不满,皇甫公窟的美学功用与价值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深化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指出: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必须以坚持“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为前提;马克思关于价值分配的理论与按要素分配并不矛盾,恰恰是相通的;由于占有不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按要素分配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要素分配有着本质区别,不能笼统地说按要素分配就必然会有剥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本质上不同“源”,但在符合“马克思条件”下,现象上同“源”。  相似文献   

12.
蔡仪认为,“美是典型”,美在本质上与人无关。这些观点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美的规律”、“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化自然”等论述是不一致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美既要符合“物种的尺度”,也要符合“内在的尺度”即人的尺度。因此,美无法排除人的因素。从这个角度说,“美是典型”这一命题应修改为“美是符合人的尺度的典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深化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指出: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必须以坚持“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为前提;马克思关于价值分配的理论与按要素分配并不矛盾,恰恰是相通的;由于占有不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按要素分配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要素分配有分本质区别,不能笼统地说按要素分配就必然会有剥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本质上不同“源”,但在符合“马克思条件”下,现象上同“源”。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从文艺的本质、文艺的创造性以及文艺的社会作用几个方面分析比较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摹仿说”的不同内涵。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是根据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对柏拉图的理论进行改造的结果,因而更具有进步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文艺研究者”的知识分子精英立场定位和强调精神向度的文学价值取向,与“文化研究者”的反知识分子精英立场定位和强调人间情怀的文学价值取向,共同促成了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论争.  相似文献   

16.
王晓莉 《科技信息》2011,(17):154-154,121
哲学家们对“哲学的含义”“人的本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得出多种答案。笔者认为哲学是一种存在方式,对于物,人们侧重追求它存在的真理,对于人,则更注重其价值追求。然而对于事物真理的追求,也是人的行为,是人价值追求的一种情况。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主要蕴含于人自己创造的文化中,因此对人的认识,就是对文化的认识,就是对人的价值变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从阿Q到许三观--谈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Q是个不朽的文艺典型,他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在文中有十种表现,其实质是“为自己的奴隶地位辩护粉饰”,它的产生有其阶级、社会和认识根源。许三观的内涵意义是形象地反映了中国人“求诸内”的传统心理定势和精神机制。他与阿Q有些相近,但差距仍很大。通过两者比较,可深刻地阐明文艺典型是历史具体性和社会一般性的统一体,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美与艺术都是价值形态,论美论艺术都离不开人。因此美学和文艺学一般总将关于人的哲学视为一种基础和前提,将探索人和人的本质问题放到重要位置。毛泽东同样重视人与人性问题。他在论述美与艺术问题时,总将它们与人的问题结合起来。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他结合文艺问题所展开的对人性问题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由于实践实现了对各种价值现象和价值的多种属性的内在统一的规定 ;价值和价值关系的实践生成和再生 ;实践对价值本质的确证、发展和完善 ,从而表明实践是价值存在和发展的本体论结构及其历史性展开 ,价值本体只能是实践本体。实践实际上只是一种本体承诺 ,或者说只是一种理解价值现象的特殊的“价值图式” ,而不是一种形而上的理性“本体”  相似文献   

20.
姜涛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1):106-108
从心意文化的基本概念出发,论述了心意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心意文化是“主观—客观”关系的文化,心意文化过程是一种价值自我认同的过程,心意文化是人们的观念和行动之源泉,是促进人自我完善的内驱力;心意文化的本质是价值的反映,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人“个性发展和人性的完善”;探讨了心意文化价值的主观形态与客观形态,观念形态和行为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