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选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封闭剂3,5-二甲基吡唑(DMP)、可阳离子化扩链剂三乙醇胺(TEOA)、含氟丙烯酸酯单体ZonylTM及其它丙烯酸酯单体合成了用于含氟阴极电泳(CED)涂料的阳离子型丙烯酸酯树脂和阳离子型封闭异氰酸酯固化剂(TId). 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合成的树脂和固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法分析了CED涂料的固化行为,发现CED膜可在较低温度(90 ℃附近)开始交联. 对含氟CED膜接触角的测定证实,含氟阴极电泳涂料是得到低表面能涂层的有效方法.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对漆膜的耐腐蚀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含氟丙烯酸酯的引入可以提高漆膜的防腐性能.  相似文献   

2.
选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封闭剂3, 5-二甲基吡唑(DMP)﹑可阳离子化扩链剂三乙醇胺(TEOA)﹑含氟丙烯酸酯单体ZonylTM及其它丙烯酸酯单体合成了用于含氟阴极电泳(CED)涂料的阳离子型丙烯酸酯树脂和阳离子型封闭异氰酸酯固化剂TId. 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对合成的树脂和固化剂进行了表征; 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A)观测了CED涂料的固化行为, CED膜可在较低温度(90℃附近)开始交联. 对含氟CED膜的接触角的测定证实, 含氟阴极电泳涂料是得到低表面能涂层的有效方法.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对漆膜的耐腐蚀性进行了分析, 发现含氟丙烯酸酯的引入可以提高漆膜的防腐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慢回弹泡沫聚醚多元醇GLR-2000(羟值230 250 mg KOH/g),普通软泡聚醚多元醇EP-330N(羟值3337 mg KOH/g)及聚合物多元醇POP3628(羟值25 29 mg KOH/g)等为主要原料,制备慢回弹聚氨酯泡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拉力机等手段研究了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和开孔剂Y-1900的含量对其泡沫孔径尺寸,开孔率以及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多元醇质量总份数为100份,三乙烯二胺(A33)质量份数为0.35份,随着T12含量增加,泡沫孔径减小,开孔率逐渐降低.当T12质量份数为0.06份时,慢回弹聚氨酯泡沫拥有良好的泡孔结构,无塌陷、中空开裂等情况.随着Y-1900含量的增加,泡孔孔径逐渐减小;当Y-1900含量低于0.5份时,随着Y-1900含量的增加,泡沫开孔率逐渐上升,泡沫硬度逐渐降低,当Y-1900质量份数达到0.5份,开孔率和硬度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低温固化阴极电泳涂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乳液聚合法将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M)和丙烯酸酯类单体加入到改性的环氧树脂乳液中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种能低温固化的阴极电泳涂料。通过FT-IR,DSC和SEM等手段对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研究了自交联单体N-MAM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溶液接枝改性技术相比,此方法可以在低于90℃的低温条件下反应,将改性树脂中N-MAM的质量分数提高至10%,制得的漆膜可在130℃,30min的条件下固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热固型丙烯酸涂料为底层涂料,以潮气固化型聚氨酯涂料为面层涂料,应用于马尾松胶合板基材的水泥木模板涂料的配方及工艺。将合成的涂料体系按所采用的涂装工艺直接涂装在胶合板上作为水泥模板,在保证优良混凝土脱模性能的条件下,可反复使用20次以上。丙烯酸乳液中丙烯酸酯软、硬单体的配比,羟值及酸值的改变,乳化剂的品种及用量,对丙烯酸乳液起固化作用的氨基树脂固化剂品种及用量,固化温度、固化催化剂品种及用量等因素,对热固型丙烯酸底层涂料涂层硬度、附着力、耐碱水性等性能均有较大的影响。而聚醚以及异氰酸酯的种类、溶剂的…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酸和环氧大豆油(ESO)为原料合成了大豆油丙烯酸酯(AESO).通过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硬度测试,研究三乙烯四胺作为固化剂时大豆油丙烯酸酯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DGEBA)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硬度. 结果表明:三乙烯四胺固化大豆油丙烯酸酯的焓变(?H =28.63 J/g)远小于三乙烯四胺固化双酚A环氧树脂的焓变(?H=428.25 J/g);随着混合体系中大豆油丙烯酸酯质量分数的增加,焓变、玻璃化转变温度(Tg)、拉伸强度、拉伸模量以及硬度都会减小,峰值固化温度(Tp)、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会逐渐增加,改性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逐渐变为韧性断裂,证明大豆油丙烯酸酯对双酚A环氧树脂有优良的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7.
有机硅氧烷改性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中引入有机硅氧烷单体进行改性,以提高水性双组分丙烯酸聚氨酯木器涂料的耐水、耐溶剂等涂膜性能.探讨了树脂配方中丙烯酸酯类单体、有机硅氧烷单体的种类以及树脂酸值、羟基含量、玻璃化温度、中和度等参数对涂料双组分相容性、干燥性能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合成配方中选择较高活性的丙烯酸羟乙酯单体和阻碍性的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单体,选择酸值在35~50mg/g(以KOH含量计)之间、羟基含量在3.5%左右、玻璃化温度在25℃左右并配合60%左右的中和度,所合成的树脂配制成的木器涂料具有优异的耐水和耐溶剂性,其干燥及胶化时间均达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8.
热固性高固体分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和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以BPO和AIBN为引发剂,在引发剂用量分别为2.5%和8%(质量分数)时合成了羟基丙烯酸酯树脂,并用丙烯酸环氧酯改性.用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固化羟基丙烯酸酯树脂,固化过程的DSC曲线表明树脂为中低温固化.测试了系列树脂的分子量和粘度以及树脂固化涂膜的机械性能,耐化学试剂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等.发现并讨论了在引发剂BPO用量提高到较高浓度时树脂的分子量和粘度增加的现象.改性后羟基丙烯酸酯树脂固化涂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酸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热稳定性也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用于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羧基化环氧丙烯酸酯水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设计了以马来酸酐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的方案,合成了具有良好水分散性的羧基化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用电导率法表征了羧基化环氧丙烯酸酯的水分散性,研究了羧基化程度、中和程度对树脂水分散性的影响;配制了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所得涂膜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紫外光固化水性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二羟甲基丙酸、丙烯酸-β-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了光敏性树脂。经三乙胺中和后得到稳定的自乳化体系。用红外光谱对树脂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亲水基团含量和中和度对乳液粘度和形态的影响以及亲水基团含量对乳液粒径的影响。考察了二羟甲基丙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比例对Tg以及膜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亲水基团(—COOH)含量的增加和中和度的提高,乳液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增强,乳液的粘度亦增大;固化膜的吸水率随—COOH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固化膜的Tg随DMPA/PBA比例的增加而上升;固化膜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改性纳米SiO2、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磷酸酯三丙烯酸酯(TEAP)及TDI-TMP加成物作紫外(uv)配方体系的功能成分,制备了含P、N及Si三重固化丙烯酸酯涂层。通过红外、紫外-可见、热重及阻燃性能测试仪等研究了不同阻燃体系下不同固化方式对环氧丙烯酸酯(EA)涂层阻燃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A体系双键转化率随纳米SiO2含量及固化重数的增加而提高;可见光透过率随KH-570、TDI-TMP的加入而改善;涂层阻燃及热稳定性随阻燃成分与其含量,及固化重数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2.
镁合金微弧氧化-涂装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有机涂层的镁合金防护体系.在以硅酸钠为主的复合溶液中,利用双向对称脉冲电压在阴、阳极镁合金表面同时微弧电沉积陶瓷膜.利用盐雾实验比较了以镁合金微弧氧化膜为基底并涂覆环氧底漆和聚胺脂丙烯酸面漆的试样与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有机硅、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溶胶凝胶涂装试样的耐蚀性,并利用盐雾实验与交流阻抗谱相结合跟踪对比分析了镁合金/有机涂层、镁合金/铬酸盐转化膜/有机涂层、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有机涂层的屏蔽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有机硅和有机涂层对微弧氧化膜进行涂装的方法均可进一步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其中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有机涂层试样可承受480h以上的中性盐雾实验,且其介质屏蔽性能优于镁合金/有机涂层和传统的镁合金/铬酸盐转化膜/有机涂层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4种由油脂合成的C22DGE、C22TGE、C21DGE、C36DGE可挠性环氧树脂的性能,通过TG-DSC分析,对可挠性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反应活化能及反应热焓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固化产物的耐热性及机械性能与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长碳链环氧树脂固化反应为一相当复杂的放热反应,C22TGE/THPA、C22DGE/THPA、C21DGE/THPA、C36DGE/THPA热焓分别为173.35、131.83、155.671、02.46 J/g,体系表观活化能分别为79.4、56.99、91.30、70.90 kJ/mol。长碳链环氧树脂/酸酐固化产物的耐热性均不如双酚A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但耐冲击性及柔韧性均优于E-51;长碳链环氧树脂适合于对柔韧性及粘度有特殊要求的场合使用,但不适合应用于对温度要求特别高的设施。  相似文献   

14.
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聚氨酯涂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内乳化剂二羟甲基丙酸(DM PA)对异氰酸酯进行改性,然后将其与丙烯酸酯多元醇反应制备了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聚氨酯涂料。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n(-NCO)/n(-OH)、中和度等因素对涂膜性能和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DM PA改性后,增加了异氰酸酯预聚物的亲水性及其与丙烯酸酯多元醇的相容性;涂膜的拉伸强度和耐水性均有较大的提高,涂膜的外观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含氮杂环结构新型环氧树脂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自制新型类双酚单体为原料,在碱催化作用下,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制得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的环氧树脂,用FT-IR,1H-NMR表征了其分子结构,测定了树脂产物的环氧值E和娄均分子量及相以分子质量分布;讨论了单体的特的量比,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和 度对产物的影响,对产物的溶解性能和流动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以双氰胺为固化,测试固化物的耐热性,并计算出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6.
丙烯酸及丙烯酯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了丙烯酸及3种丙烯酸酯类物质对鱼类、藻类及水生甲壳类的毒性,以探讨有毒赤潮藻类棕囊藻所产生的这类物质对海洋生物及海洋环境的影响。方法:使用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物质分别对不同水生生物进行半静止的96h或48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对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96h半致死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5.30、14.56、15.61、19.88mg/L;丙烯酸对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扁藻(Platymonas elliptica)、小球藻(CHlorella minutissima)3种海洋微灌96h生长潜力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60.34、72.41、50.73mg/L;丙烯酸对丰年虫(Artemia salina)、网纹Shao(Ceriodaphnia reticulata)48h半效应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143.50、135.41mg/L。结论:研究得出的丙烯酸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虽大于赤潮期间海水中丙烯酸的质量浓度,但远小于棕囊藻囊内质量浓度,说明棕囊藻产生的丙烯酸类物质对其他水生生物具有一定毒性,丙烯酸的产生与棕囊藻占据整个海洋生态环境绝对优势及赤潮期间鱼类的大量死亡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光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丙烯酸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光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并对光引发剂用量、曝光时间、丙烯酸中和度以及交联剂用量等对光聚合反应的影响和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所制得的吸水性树脂吸水率达1550mL/g,对0.9%NaCl溶液的吸液率为160mL/g。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低成本,高性能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了丙烯酸树脂的结构和分子量分布,以此树脂为基础,采用六亚甲基二酸酯(HDI)缩二脲为固化剂,制得了高性能的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涂料。  相似文献   

19.
通过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及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的乳液共聚合,合成了含有活性酮基的聚丙烯酸酯乳液,通过乳液与交联剂己二酸二酰肼的室温固化反应,制备了系列涂层材料,研究了官能团配比对涂层的凝胶含量、力学性能及耐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核壳乳液的制备及其在耐沾污外墙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普通丙烯酸外墙乳胶涂料耐沾污性不足的缺陷,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内软外硬型丙烯酸酯核壳复合乳液和壳层含氟的丙烯酸酯核壳复合乳液.并采用自制乳液配制了外墙乳胶涂料,研究了核壳乳液对外墙涂料耐沾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均相结构丙烯酸酯乳胶粒子相比,采用上述核壳乳胶粒子制备的外墙乳胶涂料耐沾污性得到大幅度提高.通过在壳层聚合时加入一定量的氟单体,核壳乳液涂膜的表面接触角和疏水性显著提高,漆膜吸水率明显降低,使得涂料的耐沾污性得到显著改善.由于氟组分主要分布于壳层,含量很少就可获得显著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