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古村落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其科学保护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以江西丰城白马寨村为例,从有形文化实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村落文化空间等方面,对古村落的文化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对村落保护与开发策略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苍坡村是楠溪江流域的一个著名文化旅游古村落,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保护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村中标志性的古建筑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古民居的保护情况不尽人意。近年来苍坡村新式民居日益增多,苍坡古村原来独特的庙宇、宗祠、古宅院等整体村落风貌严重受损,村民普遍失去在古民居的居住热情,村民拆除古民居兴建新式民宅和政府强行拆除村民新建民居的事件屡有发生。苍坡古村保护工作出现些许发人深思的现象。从婚姻、养老、人口的变迁角度来看,古村落保护工作应以民众为保护主体,正视并协调好古村落保护规约和民众实际的居住需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孜沫 《江西科学》2020,38(4):475-482,536
古村落是散落在中国大地上的"明珠",研究和解读古村落是科学阐释"美丽中国"和"留住乡愁"战略的应有之义。以江西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镇)和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古村落的时空演化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江西省有352个形成于历史时期的古村落,其中经济社会繁荣和移民大量迁入的唐、宋、明三代是古村落发展的黄金期,并具有由赣北、赣中向赣南拓展的空间时序; 2)江西省古村落在空间上呈集聚型分布,并在赣中、赣北形成3大高密度组团,且历代新增古村落的分布重心具有"一路向南"的迁移轨迹; 3)江西省古村落是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基础性效应与经济、交通等人文因素的关键性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对当前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一直是普遍关注的问题。大理地区因其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众多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如何有效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已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大理地区当前古村落面临的发展现状为依据,通过实地调研云龙诺邓村、巍山东莲花村、剑川沙溪等村落,结合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尝试对大理地区古村落的保护、发展、更新模式作出一些探讨,为古村落的发展与保护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徼州传统村落作为村落文化的一个代表,其区域环境达到了自然与人文的良好结合.为对徽州村落居住环境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以及各环境之间构成的特点全面了解,在针对徽州传统村落居住环境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徽州村落居住环境形成的3要素:自然环境条件、人文精神条件、设施条件.认为进一步延续村落传统居住文化,是一项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可为古村落环境保护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鏊.  相似文献   

6.
正楠溪江传统村落群被冠以"中国唯一景观古村落群"的称号,存在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地方特色,是研究传统村落宝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而其景观格局在当代商业和城市文化的冲击下正不断发生着改变。现以田野调查法对楠溪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苍坡村进行调研,分析其选址特点、街巷格局以及节点空间,对其景观格局特点进行提取,为楠溪江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村落的生成和发展承载着地域的文化和精神,村落的保护是地域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本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碧山村为研究对象,从田野调查入手,借鉴文化生态的学科范式与理论方法,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精神3个层面分析古村落文化的生成。解析构成碧山村文化的景观基因,从而探讨其村落和建筑布局的由来与保护。从关键文化基因的甄别和动态化的保护管理提出了古村落的保护建议,为实现碧山村乃至徽州其他古村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皖南民居为例分析其居住环境,将其聚居空间提炼为主体空间和情趣空间,此两种空间的组合创造了皖南古民居丰富多彩居住环境。文章还讨论主体空间和情趣空间与SAR理论中支撑体与可分体的对应关系,为使未来的村落建设成更适宜人居住的环境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边缘区成为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区域,越来越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村落沦为“城中村”。在城市本位主义思想影响下,原本复杂的城中村问题在加入了历史文化保护的因素后,使得原先作为休憩、交流的公共空间在使用功能和利用特征等方面变得更为复杂。文章以“城市型”历史文化名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施效果评估-实施过程评估-改善策略”的整体框架,通过整合“建成环境-居民活动-社会经济”的定性综合评价,结合多源数据定量分析,从历史文化传承、生活环境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公共空间在城市扩张蔓延和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双重作用之下的发展策略,延续村落中的历史文化传统,激发公共空间的活力,实现城乡之间的融合共生发展,为“城市型”古村落公共空间营造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古村落遗存数量多,空间分布地域特色显著,对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古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形成背景要素的分析,阐明古村落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不同区域古村落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从而为充分开发利用古村落遗产资源,因地制宜地实施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促进古村落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存的村落,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研究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级传统村落绵阳市魏城镇铁炉村为例,采用空间句法定量分析铁炉村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解析铁炉村"组团轴线式"的空间结构,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村落空间形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利用的新思路:应保护村落原有的空间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张中杰 《科技资讯》2014,(5):201+203-201,203
随着古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古村落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古村为例,从古村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闽金二地50余个市、县、区300余个村庄的调研发现,福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古村空巢,开发资源资本产权主体不明,保护修缮资金综合监理不到位,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元素缺失等问题。建立健全古村落文化资源保护验收监理机制,强化古村落村民即为文化遗产资源资本产权主体的意识,转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资金投入方式,发展农业休闲文化产业和村属小学教育,可有效促进古村落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沁水县窦庄村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宋至明清,窦庄村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村落格局.在大量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后,笔者发现窦庄的格局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历代村庄营建者智慧的结晶,这种由历史积淀出的独特格局,正是窦庄最具欣赏与保护价值的部分.本文对窦庄的历史脉络、格局特点、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与介绍,并对将来的保护工作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传统村落是一类保留大量历史痕迹的特殊聚落空间,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区域性农业文明。借助空间聚类与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流域传统村落的价值遗存与流域范围的空间耦合关系。利用ArcGIS平台与层次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影响因素,解读传统村落价值空间的流域性分布特征。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空间聚类有较高内部耦合性,内陆河、松辽流域的传统村落分布较少,缺乏现行认定标准下的保护价值,具有区域的代表性;长江、东南诸河、珠江是传统村落的主要分布流域,拥有较多数量的中国传统村落,价值同质化较强。  相似文献   

16.
古村落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原生态的民风民俗,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山西省古村落遗存较多,但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与保护,文章仅以列入省级以上的历史文化名村为重点,从古村落特点、旅游吸引功能、旅游开发与保护等方面对山西省古村落旅游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邹林芳 《科技资讯》2007,(31):203-204
从其特征和特色要素出发,阐述了优秀的人类文明的产物--古村落的价值,分析其在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协调上遇到的两难境况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士村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导致了给当地的整体风貌遭受建设性破坏等负面影响;通过对案例的实地考察,研究如何在经济利益与遗产保护冲突时进行协调与处理,以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的"双赢"与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介绍贵州屯堡文化及其村落的特点,展示了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意蕴和社会经济价值,说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屯堡文化村落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阐述了当前屯堡文化村落保护与开发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提出了屯堡文化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总路径:"以自组织为基础,他组织为引导,保护与开发并举,人文与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论述了政府、屯堡居民、学术界、社会组织和企业等社会各界,在屯堡文化村落保护与开发路径中所应有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村落是一种独特而又脆弱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科学价值,已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人居空间,有悠久的历史,璀璨的地域文化,是历史的微缩景观,在历史、艺术、美学、建筑、科考、人类学等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一种珍贵的历史遗存,所以历年来它一直成为旅游开发中的重要角色。适度的开发是必要的,但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以破坏古村落的珍贵遗存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本文将从保护的角度探讨中国古村落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省石屏县5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460个古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分析.在宏观层面,对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而在微观层面则挖掘其民族空间分布规律和文化特色,探究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适应性法则.结果表明:石屏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出"坝区高密度,山区低密度"的特点;民族分布总体上具有"一横一纵,两走向"的空间结构,即汉族分布在贯穿中部坝区的东西横线上,彝族则分布在南北山区两侧,形成贯穿石屏县的纵线;通过对民族在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的分布特征以及建筑特色的分析,得出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有一一对应的适应性法则.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建设应从适应性角度出发,守住其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