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技术预见是对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远期未来所进行的有步骤的探索过程,旨在选择战略研究领域和通用新技术。通常采用德尔菲调查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预见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潮流,被各国用来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中国科学院于2003年启动了“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运用德尔菲调查、情景分析等方法识别和选择未来关键技术课题,构建官、产、学、研沟通、协商与协调机制。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2.
《天津科技》2004,31(6):59
技术预见是要对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以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并选择那些对经济和社会利益具有最大化贡献的通用技术。而国家关键技术选择是在社会资源有限、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为实现国家目标,在弄清现状、杷握未来的基础上选择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因此,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有许多重叠,  相似文献   

3.
<正>技术预见(Technology foresight)作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致力于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行整体化预测,系统地选择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关键技术和通用技术,利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手段,实现经济与社会利益最大化。目前技术预见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运用。宏观层面,为政府科技决策与科技管理服务,体现在政府制定科技政策的参考依据,确立制定科技规划和计划的基  相似文献   

4.
技术预见方法论的浅析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技术预见方法论是关于技术预见学方法的学说与理论,即系统研究和分析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未来需求及发展趋势.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科技发展领域以及选择关键技术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假设、原理、理念和具体操作方法,是技术预见研究及其在科技决策过程中开展工作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同时也包括具体的技术预见方法。文章论述了技术预见方法论的内涵、理念假设及技术预见的一般原理,重点分析与讨论了技术预见的一般原理,如系统论、突变论、博弈论、辩证法,以期为我国技术预见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庄珺 《华东科技》2012,(6):34-36
为系统研究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在未来的长期发展状况,选择那些能给社会带来最大化利益的技术,技术预见应运而生。上海市于2001年1月启动了技术预见项目,十多年来围绕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相继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上海科技创新做出了贡献。在上海的技术预见中,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整合各方利益诉求的创新战略管理工具,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预见研究中都得到了积极应用,并取得了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技术预见的定义和发展,对“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能源技术领域的德尔菲调查进行了概要介绍和系统分析,并与日本第7次技术预见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7.
跨国企业开展技术预见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企业的技术预见活动明显增加;到90年代,企业的技术预见活动更加活跃和普遍。跨国企业开展技术预见活动主要有两个中心目的:一是内部目的,即预见活动是企业运作的一部分,企业需要面向未来的长期发展战略;二是外部目的,即预见活动是企业为更好应对未来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而采取的预先步骤。前者包括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研发和创新、组织与管理等,后者包括早期预警、背景信息和市场需求等。跨国企业的技术预见活动给我们诸多启示:我国企业应当将技术预见活动结合于企业的战略规划,我国的咨询业应当看到企业长远战略和技术预见咨询的商机,我国的技术预见研究应当加强对企业预见实践的研究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技术预见(Technology Foresight)是一种新型的致力于科技与经济信息一体化,将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战略管理工具,是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远期未来进行系统探索的过程。其目的是选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通用新技术和战略研究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区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当下的  相似文献   

9.
刘兰  文雷 《创新科技》2017,(10):20-22
电子核心基础产业作为重庆市十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未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重点产业领域。本文以集成电路、平板显示产业为核心,分析国内外电子核心基础产业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探讨重庆电子核心基础产业及技术的现状、优劣势,就未来产业技术发展方向进行技术预见,为未来产业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技术预见的关键模式是让政府、产业界、学术研究机构乃至社会公众对国家科技发展的优先顺序达成共识,积极选择和培育国家关键技术并努力实现产业化,从而实现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整体化预测、系统化选择和最优化配置。开展技术预见活动是我国实现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有力保证,是长期预测科技趋势,综合选择重点方向,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社会系统工程,强调在资源稀缺论前提下对未来科技发展各种可能性的"优选"。  相似文献   

11.
 颠覆性技术事关国家安全,应用于军事领域改变战争规则影响战争胜负,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改变生活方式影响社会形态。综述了颠覆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内涵特征,分析发现颠覆性技术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技术识别,同时面临技术突破需长期积累和技术运用需系统推进等问题。总结了颠覆性技术的预见方法,针对加强颠覆性技术选择培育,提出了技术预见、加强创新、培育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技术预见方法和战略管理规划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主要为国家、产业以及公司的发展规划提供技术预见和战略谋划。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山西省科技战略研究中将科技规划的顶层设计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研究美国如何管理国防领域国家实验室、各类国家实验室如何支持国防需求,对建设中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建议中国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顶层设计必须体现国家战略需求,按照军民融合发展要求统筹确定国家实验室布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创新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并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发展高技术、推动产业化,纷纷加大高技术研发投入,高技术发展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回顾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围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和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能源技术、空天海洋技术、交通与制造技术等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党中央根据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世界科技革命变革趋势,先后提出“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确立了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道路,引领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战略方针从“跟踪模仿”走向“自主创新”,战略重点从“推进国防和重工业发展”走向“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攻关力量从“研发机构”走向“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协同创新,战略体系从“单一拳”走向“组合拳”。面向未来,要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坚持“四个面向”,着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高精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完善新时代创新生态体系,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6.
前沿学科布局是助力科技创新的基础保障,也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为优化前沿学科布局,世界各国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政策文本比较分析美、英、德三国前沿学科布局的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工具,并进一步考察其共性基础和个性特征。结果发现:致力于通过前沿学科布局来占领科技创新制高点是美、英、德三国的共性基础,其中,围绕国家安全、人工智能的相关学科布局是战略重点。从差异看,美国在前沿学科布局上更加全面并强调对科技创新的全面领导,英国注重保持关键产业与核心技术的创新活力与领先优势,德国则着力维护其在欧洲以至全球的工业领先地位,而且各国在推进过程中选择了差异化的政策工具。基于国际比较,主要有4点启示:坚持规划先行、提升前沿学科布局的前瞻性;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科技创新与学科布局的契合度;注重重点突破,强化学科布局对于关键技术的支撑力;推动交叉融合,推动基于跨学科的知识生产创新。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规划,即《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订背景和原因,探讨了该规划的制订和实施情况。该规划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等中央高层领导下制订和实施,是中国和苏联科技合作的结晶。其制订工作于1956年分两阶段进行,全国数百位科学家和多位苏联专家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中坚力量。该规划以“重点发展,迎头赶上”作为中国发展科学的方针,密切结合国家工业、农业、国防,以及医药卫生建设的需要。1957年,苏联组织约600位专家对该规划草案进行了研究。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苏联科学院提出了纲要式的综合性意见。该规划实施成效显著,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和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工业、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规划树立了中国政府组织、领导科学家规划科学技术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科技事业的一座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18.
无人车是指具有完全自主行驶能力并替代人类执行特定任务的智能车辆,在军用及民用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对国防安全建设与汽车产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大数据与云控制技术的出现为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成为推动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综述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其在车辆领域的应用现状,并以团队所研制的系列化功能型无人车为例,介绍了典型无人车的发展情况与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无人车在军用、物流、巡逻、运输、接驳等国防和民用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时,基于团队所研制的无人车云大脑集群控制中心,展望了基于大数据与云控制技术的云端监控与控制技术在无人车领域的应用前景,阐述了其对无人车大规模产业应用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在开展高校国防教育时,存在着许多高校对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认识不足、缺乏较高综合素质的军事教师队伍等问题。应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确立军事课程在高校中的独立地位,以人为本,科学施训,提高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运用经济学供需原理,通过分析创新驱动发展供需矛盾,认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夯实创新根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构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体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用市场的力量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其中标准引领、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加强顶层设计、健全评价机制、弘扬创新文化、构建开放合作新机制,形成良好创新生态,并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