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为地名,地图,地理在古代都是揭示地理实体的学问,根据古今文献记载的分析,人类认识地理实体的过程是由个体开始,继而研究各别个体的空间关系,进而揭示实体的构成,联系和性质,这一认识过程正好是由地名到地图再到地理,由其产生的渊源关系也揭示到三者皆是共同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科学,故都是组成地理科学的成员。  相似文献   

2.
从技术哲学的角度讨论了粉体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对粉体技术的基本构成要素从实体要素、智能要素和工艺要素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归纳,凸显了粉体技术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广泛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技术教育",作为专业型教育硕士培养专业,是为科学与技术教育领域培养高一级从事科学与技术教育工作和研究的实践型人才.而课程设置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的特征分析,对科学性质、技术性质分析和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内涵分析,得出此专业的理论基础学科、策略与方法基础学科和职业要求学科,并以此作为课程设置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唯物史观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特点的科学概括。但是人们在理解这一命题时,存在着通常的误解,把理论形态的科学本身也看作是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从而混淆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本文认为:“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概念,在唯物史观中分属不同的范畴系列,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属于社会意识,不属于作为社会存在要素的生产力,而技术则直接属于生产力。技术有经验性技术和科学性技术,科学性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真实意义不是说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是说,科学性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增材制造技术是基于材料堆积法的高新制造技术,被认为是近20年来制造领域的一个重大成果.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可以由三维数字模型直接成形任意复杂实体结构,省去了传统的材料去除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刀具、工装、冷却液和其他辅助装置,在产品单件或小批量生产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原理与特点,对目前较为先进的金属成型工艺作了重点介绍,阐述了增材制造技术的工程应用及其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唯物史观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特点的科学概括。但是人们在理解这一例题时,存在着通常的误解,把理论形态的科学本身也看作是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从而混淆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本文认为:“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概念,在唯物史观中分属不同的范畴系列。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属于社会意识,不属于作为社会存在要素的生产力,而技术则直接属于生产力,技术有经验性技术和科学性技术,科学性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真实意义不是说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是说,科学性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 ,它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教育在单片机的课堂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于课堂教学之中 ,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 ,在具体运用过程中 ,必须要处理好多媒体技术与教育学理论、教师继续教育和课堂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 STS 教育思想与当前教育改革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教育思想,最初作为一种观念性认识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80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关于工业革命的社会含义”讨论会上首次提出来的.它强调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突出科学知识在生产、技术和社会应用中的重大作用.并认为应当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作为理科教育中课程研究和师资  相似文献   

9.
作为创新设计理论,应当有明确的理论范畴,并建立由它们的逻辑关系组成的框架—构思模式;对各个范畴关系进一步的探讨表明还应挖掘潜在属性和关系属性;而技术原理的建立则是创新构思的核心。在设计构思全程中,模式是自我监控和调节的依据;对于不同设计理论搜索到的实例都须通过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迁移到当前设计任务,这个信息加工过程是一个飞跃的过程,主要通过抽出本质和变换条件完成。  相似文献   

10.
刘军  赵彦云  张若然  李昊  陈靖 《科技潮》2012,(10):68-71
随着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推进和"科技北京"行动的实施,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技术市场作为重要的要素市场为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发挥着的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成为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的主要传播途径.北京技术市场作为全国最大的技术要素汇集和流转中心,随着技术交易规模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也日益凸显. 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作为北京地区技术市场的监管部门,为满足各级政府和社会对技术市场的关注需求,针对技术交易对经济贡献进行了长期的数据跟踪和实践探索,不断丰富完善信息资源和分析手段,并联合专业研究机构依据统计学理论对技术交易对经济发展贡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测算,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 ,在某种环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根据教育传播学理论 ,影响教学模式的三大要素 :教师、学生、媒体 ,这三大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 ,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使教育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 ,对传统的行为主义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认知主义教学思想又重新受到重视。而教育思想的改变 ,使得我们必须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重新认识 ,从而构建能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本…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人文教育理念的兴起,数学教育不再仅仅是纯数学的传道授业解惑,需要对数学教学内容增加人文、科学、历史等类别的要素。因此,数学教学除了传授数学知识之外,还需要融入更多生动活泼的数学史料,丰富数学教学内容的层次感和趣味性。如何在数学教学中高效精确地引用数学史料?这是数学教师面临的共同难题。笔者借鉴当前互联网技术的DIKW原理,思考一种高效精确引用数学史料的方法,供数学教师共同研讨。DIKW是指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是由内部保障体系和外部保障体系构成的一个有机的开放体系,内部保障体系由管理机构、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大学生、资金投入、实践基地等要素构成,外部保障体系由政府、高校和社会等要素构成。高校要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加强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保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持续、和谐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STS教育是根据时代的特征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提出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思想。STS教育是对传统科学教育的超越,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生物教学中应用STS教育是生物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生物教学由传统的科学知识传授转化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技术实在     
真正的技术实在不仅包括以人工制品形式存在的技术实体,而且还包括虚拟技术、技术活动和技术效用。也就是说,它不只是一种实体存在,而且是一种活动与过程实在,还是一种关系实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渗透了人的目的、意志、需求和利益,参入了社会诸种复杂因素。既有客观性,也有主体性。是既存与建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王宁宁 《科技信息》2011,(21):I0265-I0265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增长理论出现之后,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受到经济学家们的普遍关注,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技术变迁和要素积累的两条路径对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探讨,从引入了干中学、技术模仿效率的李  相似文献   

18.
生物教学中开展STS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S教育是根据时代的特征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提出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思想.SIS教育是对传统科学教育的超越,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生物教学中应用SIS教育是生物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生物教学由传统的科学知识传授转化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实现高等专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电化教育作为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可较好地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过程,以它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全面提高高等专科教育教学质量发挥重要作用。电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师、教材、教法、设施设备及其管理等诸要素构成的整体。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电化教育起步都较晚,在进行电化教育建设时,要对诸要素统筹考虑,一体设计实施,才能显示出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0.
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但是空间作为哲学范畴来讨论,在我国由来已久。如果说建筑是墙体,门窗等实的要素,那么空间则是这些实体围合的虚的部分,任何建筑都由这些实、虚有机的组合而成,同时,建筑创作也是在这些实、虚之间寻找着最佳的结合点。在建筑设计中,创作手法和风格五花八门,但空间的营造相比立面造型、色彩等其他设计要素,显的尤其重要!本文从空间构成的角度对建筑设计进行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