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基于在近中性介质中,痕量锰(Ⅱ)对高碘酸钾氧化氨基黑10B的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一个检出限为0.02ng/ml、线性范围为0.40-10.0ng/ml的测定锰的新方法,用于人发、人尿中痕量锰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HAc-NaAc介质中,以氨三乙酸(NTA)为活化剂,锰(Ⅱ)离子催化高碘酸钾氧化溴甲酚绿的褪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锰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20ng/25ml,检测限为0.21ng/ml,用于黄河水中锰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pH为4.80的缓冲溶液中,活化剂邻二氮菲存在时,锰(Ⅱ)对高碘酸钾氧化甲基紫褪色反应的催化效应及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痕量锰(Ⅱ)的新方法。在80℃时其灵敏度为4.23×10~(-12)g/ml Mn,线性范围为0~70ng/25ml,方法简便,可用于茶叶中痕量锰测定。  相似文献   

4.
高碘酸钾氧化吖啶橙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弱酸性介质中,以氨三乙酸为活化剂,高碘酸钾氧化吖啶橙;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锰的新体系.方法检出限为0.1ng/ml,线性范围为0~8.5ng/ml.该方法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直接用于水样和人发样中锰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在 PH6.4的 HAc-NaAc 介质中,痕量 Mn(Ⅱ)对过氧化氢氧化铬黑 T 褪色的新指示反应,其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3.68KJ·mol~(-1),表观速率常数 K=5.68×10~(-4)/S,半衰期T_(1/2)为20.32mm,该反应为一级反应。由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锰的新方法。本方法的 Sandell 灵敏度为4.48×10~(-7)ug/cm~2,测定范围为0~20ng/25ml。对合金钢标样和饮用水中锰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在pH4.6HAc-NaAc缓冲体系中,高碘酸钾氧化煌焦油兰,锰催化,氨三乙酸活化的催化褪色反应,建立了一个催化光度法测痕量锰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1-20ng/ml,检出限为1×10~(-10)g/ml。用于环境标准样品和铝合金标准样品中痕量锰的测定均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锰(II)催化高碘酸钾氧化二苯胺磺酸钠和苯胺盐酸盐显色的新指示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锰(II)的新方法,反应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进行,并以邻菲罗啉和草酸钠作为活化剂,本法测锰(II)的灵敏度为4.6×10^-10g/ml,线性范围是0.5-2.4ng/ml,并对铝合金,纯铝和天然水样中的痕量锰进行了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铬(Ⅵ)对BrO_3~-—还原型罗丹明B体系的催化作用。本文建立了一种荧光增强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运用固定时间法研究了该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其线性范围为4.0~32.0ng/ml,检出限为1.6ng/ml。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酸性介质中及活化剂氨三乙酸存在条件下,锰(Ⅱ)对高碘酸钾氧化酸性品红褪色的反应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利用此性质,建立了测定痕量锰(Ⅱ)的新体系.确定了反应条件及共存离子的影响,方法的灵敏度为5.24×10-11gMn/mL,锰(Ⅱ)的浓度在0.20~19.9ng/mL范围内,△A与Mn(Ⅱ)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用于池塘水及面粉中锰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 pH 为4.8的 HAc—NaAc 缓冲体系中高碘酸钾氧化罗丹明6G、锰(Ⅱ)催化、氨三乙酸活化的催化反应,建立了一个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锰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3.3~25ng/25mL.检出限为3.3ng/25mL,用于发样中痕量锰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根据催化氧化原理,利用4A分子筛为载体,次氯酸钠(NaClO)为氧化剂,通过硫酸锰(MnSO4)在其表面的原位氧化来制备对环境无害的锰氧化物(MnOx)改性的分子筛(MnOx@MS)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Mn元素是以MnOx形式存在,在pH为7.2时,反应得到的MnOx中Mn离子的价态最高.测试表明:Mn离子的价态越高对含酚废水的处理效果就越好.采用在最优条件下得到的MnOx@MS材料作为催化剂,对过氧化氢(H2O2)氧化降解含酚废水进行研究,考察了不同体系、温度、pH值和H2O2用量对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降解条件下,120 min内,未改性分子筛对苯酚的去除率仅为35%,而MnOx@MS改性材料对苯酚的去除率达到82%,说明通过MnOx改性后的分子筛,对苯酚的氧化降解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集了湖南省湘潭市锰矿尾渣坝附近受不同程度锰污染的7个水稻田土壤样品,总锰浓度范围为114~4611mg/kg.提取土壤细菌总DNA,用通用引物对其中的16SrDNA进行扩增,然后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分析长期受锰污染的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变化,存在于污染最严重样点中的细菌种群对锰有较高的耐受性,不同锰污染的样点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并且有菌种的消亡和新菌种的产生.锰污染直接和间接地改变了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在含有汞盐及咪唑的弱碱性介质中,利用锰对Hg-T(4TMAP)P 配合物的金属取代反应,而使T(4TMAP)P的荧光定量熄灭,由此建立了测定微量锰的荧光分析的新方法。本法用于钢中锰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水热法制备Mn离子掺杂的ZnS(ZnS∶Mn)纳米颗粒,研究不同比例掺杂Mn离子对Zn_(1-x)Mn_xS纳米颗粒光致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分析表征,结果显示Zn1-xMnxS(x=0、0.01、0.03、0.05、0.07、0.10)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的球形纳米晶,晶粒大小均匀,粒径在15~20nm之间.室温下,用350nm波长的紫外光激发Zn1-xMnxS纳米粒子,可以得到浅施主能级与锰t2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的蓝色发光,发光强度随锰掺杂量的增大先增强后减弱,发射峰位随锰掺杂量的变化有一定移动.究其原因可能与硫空位有关,硫空位影响ZnS的浅施主能级,锌锰比对硫空位的数量和能级位置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市河段水源水进行了大量的混凝搅拌试验,证实高锰酸钾预氧化可以将地表水中的锰在混凝沉淀阶段很有效地去除,从而可以避免滤池除锰造成滤料发黑和滤头堵塞.同时,试验对高锰酸钾投加量、pH值、预氧化时间、混凝剂投加量、源水锰含量、源水有机物浓度对除锰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市河段水源水除锰效果最佳时的高锰酸钾投加量、预氧化时间、pH值和混凝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16.
以电解金属锰为原料 ,用改进的不溶液氧化法制备四氧化三锰 (Mn3 O4)粉末 ,产品质量 ,达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7.
用均匀沉淀法制备高纯碳酸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锰矿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高纯碳酸锰的工艺. 实验发现,均匀沉淀反应的条件对产品质量和锰的沉淀率有较大的影响.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温度 115 ℃ ,尿素与硫酸锰的摩尔比值1. 10, 反应时间1. 5 h) ,锰的沉淀率达98. 3 % , 产品质量达到 GB10503- 89-型品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用轧钢废酸处理高锰酸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锰泥—制取工业级碳酸锰的方法。其流程可分为三段:(1)还原浸出与沉铁;(2)浸出液的净化;(3)工业级碳酸锰的制备。 在第一段中,只要控制好轧钢废酸中的[H~+]/[Fe~(2+)]比就可使浸出、沉铁同时进行,使沉铁的碱用量大大减少,加Na_2S除去浸出除铁液中其它重金属。用NH_4HCO_3制取MnCO_3避免水中Ca~(2+)带入MnCO_3。所得碳酸锰符合工业级碳酸锰部颁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离子交换膜在无外加电压的条件下分离去除原水中锰离子的技术,探讨了锰离子浓度、补偿离子钾离子摩尔浓度、水力搅拌速度、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水中二价锰离子初始摩尔浓度为0.072 7 mmol/L(即4 mg/L)左右时,在下述的实验条件下:水温为(25±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 h,水力搅拌速度为(600±25)r/min,补偿离子钾离子的摩尔浓度是原水中锰离子摩尔浓度的20倍,锰离子去除率达到80%.此外,在实验装置不改变的条件下,进水锰离子摩尔浓度增加到0.727 mmol/L(即40 mg/L)左右时,去除率会降低到66%;补偿钾离子摩尔浓度与进水锰离子摩尔浓度的比值大于20后,再增加其比值,对去除率影响不大;降低搅拌速度到(300±25)r/min,去除率降低到51%;降低水温到(16±1)℃,去除率降低到60%;水力停留时间(HRT)大于6 h后,再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到12 h,去除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0.
Usui A 《Nature》1979,279(5712):411-413
MANY ferromanganese minerals have been found in marine manganese deposits. There have been terminological and intrinsic problems in accurately defining the constituents of manganese nodules(1), but 10-A manganite and delta-MnO(2) which are often compared with todorokite and birnessite seem to be the only major constituents of marine manganese nodules and crusts. [Note that birnessite is a natural species of delta-MnO(2) of four-line form, whereas marine delta-MnO(2) is two-line form, so marine and terrestrial delta-MnO(2) should not be compared directly with each other.]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few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he mechanism of accumulation and the crystallochemistry of these elements in 10-A manganite of manganese nodules, although many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adsorption of metals to natural and synthetic manganese and iron oxides have been made(7,8). I have now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sm of accumulation of nickel and copper in manganese nodules by synthesising 10-A manganite and comparing the composition with that shown by microscopic and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es of marine 10-A mangani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