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人格结构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本我指先天的本能和欲望,遵循唯乐原则,自我是理性化的本我,遵循唯实原则,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遵循至善原则。《上帝的宠儿》生动地展现了主角萨列瑞人格结构三个层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当三者和谐相处时,萨列瑞人格健全,乐善好施,是受人尊敬的宫廷乐师;当三者失衡时,萨列瑞精神异常,道德败坏,成为谋杀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刽子手。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中男女主人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试图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马贩子的女儿》中两性关系发展变化过程,并进一步分析该小说中的结局对男女主人公而言他们是否找到了真爱,是否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艾丽斯·沃克的<日常用品>一直被大多数批评家认为是沃克所有短篇小说中最好的一部作品.小说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及人格结构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小说的情节发展体现出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和协调,表现出人物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与对待方式,从而凸现主题.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开创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纪元,他从人格结构的"地形观"发展到"结构观",都强调了人格各层面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本文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为切入点,剖析了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小说主人公渡边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并进一步解析三者之间的适度平衡,即弗洛伊德所谓的"和谐人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人古德曼·布朗》深刻地阐述了深奥的人生哲理——人性皆罪,可以自赎;更为精彩地是小说清晰地折射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其精神实质——本我、自我和超我在小说主人公古德曼人格思想中有着完美体现。本我、自我相互对抗,而超我最终酿造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土生子》主人公别格的心理着手,揭示别格悲剧形成的原因。认为在别格身上体现出自我、本我与超我的冲突的心理刻画与描写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从人格结构理论这一新的角度诠释别格的内心冲突与矛盾及其成因,能更深入揭示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关于人格结构"本我"、"超我"的理论,对小说《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的行为和性格进行了具体、全面地分析,从而发现正是郝思嘉内心中"本我"和"超我"的激烈冲突导致了她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但也是这种冲突使郝思嘉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高加林的人生悲剧是震撼人心的。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角度看,它来自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是社会的要求与高加林的自身要求不相符合产生的严重后果。但如果从心理批评的角度看,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我们则发现在高加林整个的人生奋斗过程中,始终充满了由自我、本我和超我三种人生层次构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应该是高加林人生悲剧产生的更深层次的精神原因。  相似文献   

9.
郭宁 《科技信息》2012,(2):58-58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个整体,是由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部分组成的。人格结构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对于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新春  李春光 《科技信息》2009,(33):244-244
《琥珀》是一部经典的历史言情小说。女主人公琥珀正是这部作品的灵魂人物。本文通过应用女性主义和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来诠释她的双重性格。实现对琥珀这个人物的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美国作家霍桑小说《红字》中的主要人物牧师丁梅斯代尔进行心理剖析,旨在从一个不同的视角展现人物性格与心理的发展。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弗氏人格结构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相互冲突相互协调的过程,这三者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其命运的终结。  相似文献   

12.
对罗杰斯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进行分析比较,重点分析比较他们在意识--无意识,人格结构,人性观,以及异常人格等方面的观点的异同.同时也分析其时代背景对他们各自理论发展过程的影响.最后从其人格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发现,虽然罗杰斯和弗洛伊德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两者的人格理论间也存在诸多影响,同时罗杰斯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美国作家霍桑小说《红字》中的主要人物牧师丁梅斯代尔进行心理剖析,旨在从一个不同的视角展现人物性格与心理的发展.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弗氏人格结构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相互冲突相互协调的过程,这三者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其命运的终结.  相似文献   

14.
《你们决不会这样》是海明威本人最喜欢的故事之一.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基础,从防御机制、人格结构和无意识理论三个方面对小说主人公尼克的行为和心理以及海明威的写作意图作更深层次的分析,阐释了战争给尼克造成的生理、心理创伤和身份危机,探讨了海明威的真实写作意图,以揭示战争的残酷及其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相似文献   

15.
张芬芬 《科技资讯》2010,(3):175-175
作为一部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作品,凯特·肖邦创作于19世纪末期的中篇小说《觉醒》在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精神分析法,着重运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分析理论对主人公爱德娜的觉醒过程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原理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阐释,认为作品中的主人公婛、塔贝和叙事者“我”依次是作者本我、超我和自我的再现。  相似文献   

17.
道德人格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人格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在塑造人的心灵秩序和人格结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道德人格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丽 《科技信息》2007,(8):118-118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齐灵沃斯、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恰好分别对应了这三重人格结构。过分放纵或压制本我都回导致自我主体的毁灭。只有三者互动配合,才能达到平衡,人格才能健全发展并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地理解社会个体的和谐。和谐社会个体的含义为个体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个体的标准表现为富足协调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高度完善的文化素养、健康的人格结构。和谐社会个体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培育公平的价值实现环境。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与《日出》这两部名著巧妙地通过人物形象的立体刻画表达女主人公内在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通过使用大量对比鲜明的矛盾意象,直观、生动、细腻地揭示出女主人公在父权制统治下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她们的悲剧命运,深化了主题,并将冲突外在化,使情节高潮迭起,更富戏剧性与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