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淡水中生物膜主要化学组分选择性萃取分离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利用选择性萃取分离技术对不同淡水中培养的生物膜主要化学组分(铁氧化物、 锰 氧化物和有机质)进行选择性萃取分离, 通过比较其萃取效率, 讨论了选择性萃取分离技 术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磷酸氢二钾法分离自然水体中的生物膜胞外聚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磷酸氢二钾水溶液作为萃取剂,对自然水体中培养的生物膜胞外聚合物进行了萃取和分离。通过时糖类、蛋白质、DNA含量的测定,选择了最佳萃取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3.
氢氧化钠法分离自然水体中的生物膜胞外聚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作为萃取剂,对自然水体中培养的生物膜中的胞外聚合物进行了萃取和分离。通过对糖类、蛋白质、DNA 含量的测定,选择了最佳萃取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4.
EDTA萃取法分离自然水体中生物膜胞外聚合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EDTA水溶液作为萃取剂,对自然水体中培养的生物膜胞外聚合物进行了萃取和分离.通过对糖类、蛋白质、DNA含量的测定,选择了最佳萃取分离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萃取效率高、操作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CO2技术提取香榧外种皮并分析其化学组分,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分离温度等单因素对提取物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20 min,分离温度35℃.在上述条件下,提取物得率17.5%.通过GC-MS分析含量较多的40个化学组分,共鉴定出38个化学成分,发现香榧外种皮超临界CO2提取物中大多为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曲拉通(TX-100)对恶臭假单胞菌降解生物膜中双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曲拉通(TX-100)对恶臭假单胞菌降解生物膜中双酚A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低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 CMC)TX-100抑制生物膜中双酚A的降解, 而高浓度(大于CMC)TX-100可促进生物膜中双酚A的降解, 并且随着生物膜中TX-100浓度的增加, 双酚A的降解率逐渐增大; 同时发现TX-100存在条件下生物膜主要化学组分的选择性萃取分离可导致恶臭假单胞菌降解双酚A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钻井废物性质特殊,易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如何资源化利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实验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对钻井废物中含油组分进行提取和回用,对比了2种夹带剂条件下超临界CO_2的萃取效果,重点研究了压强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且通过FTIR,SEM,XRD和GC-MS等手段考察了钻井废物萃取前后官能团、微观形貌、矿物组成和含油组分的构成与变化.结果表明:夹带剂可提升超临界CO_2的萃取率,乙醇作为夹带剂效果更优,在压强为20 MPa条件下萃取率最高可达到92.2%,最低残油率0.9%,萃取后粒径更加均匀并降低至5~10μm;残留物中矿物成分主要为SiO_2,Ba SO4及CaCO_3,在超临界环境下,碳原子数在11~17之间含油物质更易被萃取.最后提出了可能的萃取机理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Lix973作萃取剂,硫酸作反萃剂,从氨性浸出液中萃取分离铜和钴。研究萃取剂体积分数、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相比)、混合时间、反萃剂质量浓度、反萃相比和反萃时间对萃取分离铜和钴的影响,确定获得Lix973萃取分离铜的优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萃取铜的条件为:室温下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1:1,混合时间2 min,萃取剂Lix973体积分数5%。在此实验条件下,铜的一级萃取率达到99.29%;最佳反萃铜的条件为:室温下反萃相比2:3,反萃时间1 min,硫酸质量浓度160 g/L。在此实验条件下,铜的一级反萃率为96.13%。  相似文献   

9.
以糠醛为溶剂对FCC油浆进行了萃取分离。考察了温度、剂油比对两种FCC油浆中富含芳烃组分 (糠醛抽出油 )组成和性质的影响。确定出油浆中芳烃富集的最佳萃取条件 :温度为 50℃ ,剂油比为 2。对比了不同油浆富含芳烃组分合成COPNA树脂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 ,环烷基油浆的糠醛抽出油的芳烃含量高于石蜡基油浆 ,因而更适宜合成COPNA树脂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萃取茶叶中咖啡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超临界CO2萃取茶叶中的咖啡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因素对萃取量的影响,各因素的影响按大小排序依次为压力>流量>温度>时间,适宜的萃取条件为:压力45 MPa,温度65℃,时间240min,CO2流量16 kg/h.夹带剂采用体积分数为50%的CH3CH2OH溶液,其用量对萃取量及选择性均有影响,适宜的夹带剂添加量为120mL.此外还研究了分离部分尤其是一级分离的温度、压力对萃取结果的影响,在压力为12 MPa,温度为44~50℃左右时萃取量和选择性都比较高,选择性受温度和压力影响较大,12 MPa、44℃时选择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张浩  王伟  韩成喜  龚凡 《应用科技》2007,34(1):55-57
以浸渍法制备了Fe-O、Fe-N i-O、Fe-N i-Zr-O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活性组分Fe的含量、反应温度、空速及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并用XRD、BET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Fe-N i-Zr-O比催化剂Fe-O、Fe-N i-O具有较好的脱除NOx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不同配比电子型Nd-Ce-CU-O和空穴型Y-Ba-Cu-O系列样品的CO氧化活性、晶体结构、程序升温氧脱附和导电性的特征.结果表明:超导体YBa2Cu1.5O7-x和半导体Ce2CuOx具有良好CO氧化转化率.后者在120℃时,CO达到完全转化.XRD证明它为2CeO2和CuO混合晶相.由于导电和催化反应机制完全不同,活性高低和样品导电性能间没有发现直接关联.讨论了含Ce、Cu样品的活性中心,认为CeO2为吸附氧和供氧中心,而Cun+为CO活化和氧化反应中心,而前者可能为控制步骤.两者紧密协同,使Cu2+的氧化还原循环更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13.
1 Results Quasi one-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have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unique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nanodevices.Much effort has been directed toward exploring novel synthetic methods and understanding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nanostructures.Th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nd thermal evaporation,are proved to be efficient for the preparation of wirelike nanomaterials,however these methods are quite energy co...  相似文献   

14.
金属氧化物阳极的失效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 Ru Ti Sn、Ru Ti Ir Sn Co、Ir Ti Ta和 Pt/Ti电极在 1 mol· L-1H2 SO4 中的强化电解失效行为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Ir Ti Ta阳极的强化电解寿命最高 ,Pt/Ti电极次之 ,Ru Ti Sn电极最低。氧化物层的溶解消耗、剥落以及在活性层和基体间有膜生成是氧化物阳极失效的几种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空气污染物对人类、动植物生长和大气环境的损害及影响,较详细阐述各种动力装置的主要排放物和光化烟雾特性,最后论述了目前减少污染物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石墨烯是最薄的二维材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作为纳米颗粒的基底.将氧化石墨烯和金属纳米颗粒进行复合,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是一种拓展和增强这2种材料性能的优选方法.本文将乙酸铅引入分散在水中的氧化石墨烯体系,获得了负载铅纳米复合材料,发现在该体系中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性也得到了发挥.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比热法对Bi-Sr-Ca-Cu-O和Tl-Ba-Ca-Cu-O超导体从液氮温度到室温作了详尽的比热测量.类似于YBCO超导体,在临界转变温度与室温的这一区间里发现Bi系和Tl系样品也存在负的比热奇异行为,即存在形状类似于倒置λ相变的比热反常峰.反常峰的位置和数量与样品的受热历史有关.并且实验发现存在一个临界的最高热循环温度T(CTC),当样品的最高热循环温度T(TC)小于T(CTC)时,这类反常峰将消失.对BSCCO和TBCCO这一临界热循环温度T(CTC)分别为238±2K和261±1K.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了硫酸铵-金属氧化物在不同温度下焙烧的FTIR.结果表明,经硫酸铵浸渍的TiO2,Fe2O3和ZrO2样品,随焙烧温度的提高,硫酸根从游离状态转化为双齿键合状态,并配位至氧化物表面的金属原子,形成具有超强酸性的某种表面硫酸根对金属的配合物.而CaO,ZnO,La2O3,MnO2,Ni2O3和Mgo等则没有这种现象发生,说明硫酸根不能与这类氧化物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SCR催化剂的研究应用状况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SCR催化剂的分类,探讨了现有SCR催化剂存在的问题,探讨了SCR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