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药剂热分解对电火工品引爆温度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维热传导理论的基础上,研究药剂按零次阿累尼乌斯定律发生热分解时,所产生的热量对电火工品(EED)三维场分布的影响,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获得了EED被点火时的温度场分布图。由温度场分布图可以认定,EED最初的点火点发生在桥丝与药剂的交界面上,计算结果显示:药剂随着活化能E的增加,电点火时间延长;随着频率因子Z的增大,电点火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2.
桥丝式电火工品安全电流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瞬态脉冲无损检测试验得到桥丝式电火工品的电阻和集总热散失系数等电热响应参数,利用这些电热响应参数分别采用Rosenthal的集总热参数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方法预测电火工品的安全电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预测的安全电流较高的电火工品,在相同的恒流脉冲下发火的概率较小。电火工品瞬态脉冲无损检测技术与BP神经网络模型方法相结合,可以用来预测电火工品的安全电流。  相似文献   

3.
塑料与玻璃基体Ni-Cr桥丝爆发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从理论上推导出Ni-Cr桥丝式换能元的临界爆发电压和电流的计算公式,以塑料和玻璃两种基体的Ni-Cr桥丝换能元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用D最优化法测试其50%爆发电压、电流值,得出电爆规律,并利用集总参数法建立桥丝升温方程,计算出恒流作用时桥丝的临界爆发电流及电容放电作用时桥丝的临界爆发电压,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对比结果表明两者比较吻合,给出的临界爆发电压电流的计算公式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有效质量近似下,通过自洽求解薛定谔方程和泊松方程,计算了在温度不为零时δ掺杂的AlxGa1-x As/Ga As双量子阱系统的电子态结构.研究了温度和掺杂浓度对双量子阱系统子带能级、费米能量、及子带间线性光学吸收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系统的本征能量随温度升高或随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费米能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子带间总的吸收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除子带间跃迁3-6,4-5随温度升高线性光学吸收系数增加外,其他各主要子带间跃迁随温度升高线性光学吸收系数而减小;各子带间线性光学吸收系数随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制的电动机械式针刺火工品动态参数测试仪对HZ-2火帽在0.3~8m/s速度击发时进行了动态测试,并和落球仪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动态测试条件下,输入能量决定了火工品的针刺感度;在本文的研究条件下,击针质量比戳击速度的作用更显著;在击针质量不变的情况下,能量损失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少;静态测试对HZ-2火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估计都是较保守的。  相似文献   

6.
在量子环中电子与体纵光学声子强耦合的情况下,通过求解能量本征方程,得出了电子的第一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及其波函数.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自由旋转品质因子随量子环内径(或外径)的增大而减小,且随电子-声子耦合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电火工品瞬态脉冲试验,利用电热响应曲线计算了电火工品桥丝的温升,根据温升大小将电火工品分组进行升降法试验和发火试验。升降法试验表明温升较大组的电火工品50%发火电流较低,t检验结果表明这2组电火工品的50%发火电流有显著差异。发火试验结果说明。在相同的试验电流下,温升较大组的电火工品发火个数较温升小的多。2项试验结果表明,温升大的组感度较高,说明瞬态脉冲试验是一种可对电火工品进行感度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防止预应力波纹钢腹板连续箱梁发生屈曲破坏,文中以某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空间有限元法分析了预应力波纹钢腹板连续箱梁在各种腹板尺寸参数下,钢腹板屈曲临界荷载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腹板折叠角越大,波纹钢腹板箱梁屈曲临界荷载越大;腹板越厚,屈曲临界荷载随厚度的增大而呈抛物线形的增加幅度越大;腹板倾斜角越大,屈曲临界荷载随倾斜角的增大逐渐增大而近似呈线性变化;腹板越高,屈曲临界荷载随着腹板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合理选择腹板的几何尺寸对预应力波纹钢腹板箱梁桥的屈曲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半导体桥长宽比对其发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研究了电容放电发火条件下,半导体桥长宽比对其发火的临界电压、发火时间以及发火所消耗的能量等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借助于半导体桥的等离子体发火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半导体桥质量、掺杂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长宽比对半导体桥的发火临界电压影响较小;而半导体桥的发火时间随着长宽比的增加而减小,发火所消耗的能量随着长宽比的增加降低.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发火弹药静电放电中的绝缘垫作用问题,以63式130 mm火箭弹为例,采用相对静电感度测试系统测试两种电火工品不同条件下50%的临界发火电压.使用升降法统计不同条件下50%临界发火电压估计值,通过比较相同条件下有无绝缘垫时的电压,发现二者的差值在标准误差范围内.这表明可以将弹体所接受的能量视作全部作用于火工品上,绝缘垫起不到防静电作用,必须采用其它的静电防护措施杜绝电发火弹药的意外发火.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油页岩粉尘着火爆炸危险性,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传热学以及Thomas热自燃理论,建立了稳态条件下粉尘层着火的不对称理论模型.利用热板测试装置测试了我国4大产地油页岩粉尘层的最低着火温度,结果介于503~613 K,最低着火温度随粉尘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产地油页岩粉尘着火温度高低依次为:抚顺桦甸龙口茂名,与油页岩挥发分含量成反相关.利用测试结果确定了油页岩粉尘层燃烧动力学参数值,代入不对称着火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相应厚度粉尘层的临界着火温度,和实验结果对比,误差在10%以内,为预测生产过程油页岩着火危险性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变点火线圈的充电时间,研究了充电时间与天然气空气预混合气点火能量、预混层流燃烧速度及压力和放热率等燃烧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点火能量随充电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充电时间增加到6 ms时,点火能量的增加趋势减缓;点火能量能会影响火核的形成和初期火焰的发展,当火核半径发展到8mm时,火焰传播速度不受影响;压力峰值随点火能量的增加逐渐增大且峰值位置提前,当充电时间由2 ms增加到8 ms时,最大压力峰值增加了3.8%,峰值提前8.6 ms出现,火焰发展期和快速燃烧期分别缩短了5.2 ms和1.7ms.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温热表面油液蒸发和着火过程的时变特征,考虑这一过程中的对流传质传热,建立了热源作用下油液蒸发与着火理论模型,并通过"热图法"和"奇点分析"求解出控制体着火所需的热源最低温度。以正庚烷为研究对象,对高温热表面油液蒸发与着火过程进行了实验。理论分析与实验表明:油液着火所需的热源最低温度随时间变化较大,尤其在蒸发开始的前10min内,点火温度存在极值,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油液热着火时变模型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对机舱防火、灭火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多孔颗粒床阴燃着火实验研究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发生在多孔颗粒床的阴燃着火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针对最常见的加热方式热接触,设计了平板加热的实验模型,实验表明,长时间的缓慢升温后突然出现温度的跃升是阴燃着火的基本特征,采用有限区域临界着火理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发生阴燃着火的临界现象的规律,主要包括:(1)燃料床尺寸不变时,如果临界热流密度增加,则临界环境温度降低,临界点燃温度增高;(2)环境温度不变时,如果临界热流密度增加,则燃料床的临界尺寸减小,临界点燃温度增高;(3)热流密度不变时,如果环境温度较高,则点燃的临界尺寸较小,同时临界点燃温度较高,以上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在超临界压力下甲烷的相变现象消失,并且物性变化非常剧烈,换热过程变得相当复杂.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导入制冷剂物性软件REFPROP中超临界甲烷的材料模型,在准确反映超临界甲烷的热力性能和传输物性变化的情况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竖直加热圆管内超临界压力下甲烷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不同工况下超临界甲烷换热情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浮升力对换热的影响,并得出了适用于甲烷的浮升力影响判别标准.结果表明:换热系数随着压力的减小而增加;当流体平均温度接近临界温度,壁面温度大于临界温度时有利于换热;在高热流密度,低质量流量的条件下容易造成传热恶化;浮升力改变了径向速度分布曲线,抑制了湍动能的产生,削弱了换热.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兰炭余热回收效率,建立了蒸汽-兰炭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对单颗粒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兰炭粒径、料层厚度和蒸汽流量对蒸汽-兰炭传热及余热回收特性的影响。通过搭建蒸汽-兰炭换热实验台对所建传热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对于单颗粒传热,中层颗粒和顶层颗粒热流量均是随着换热时间先增加后减小,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而底层颗粒热流量的变化规律不同于中层颗粒和顶层颗粒热流量的变化规律,底层颗粒热流量是随着换热时间逐渐减小最后趋于0。蒸汽-兰炭换热初期热交换剧烈,料床整体平均温度下降较快,热回收量显著增加。热回收量随着兰炭粒径的增大逐渐减小,随着料层厚度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增加,随着蒸汽流量的增大先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在保证余热回收量最大的情况下蒸汽的最佳流量为9.0 kg/h。  相似文献   

17.
利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了典型热塑性装饰材料的点燃性能,并利用数值模拟结合线性回归方法导出了适合热中型材料的点燃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实验得到的点燃时间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材料的临界热辐射通量、点燃温度与热物性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得到的材料热辐射通量与点燃温度、点燃时间和文献中给出的值比较吻合,导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粉尘云在电火花作用下的着火敏感性,以钛粉为研究介质,通过以电火花能量释放速率为源项的气-粒两相能量守恒方程建立模型,获得了电火花作用下放电火花能量、粉尘粒径、环境氧体积分数、环境温度及湍流程度对粉尘云着火延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粉尘粒径大小对着火延迟的影响最大,越小的颗粒其着火越迅速;环境温度比室温高50~100K时,粉尘着火延迟时间显著缩短;湍流会加速颗粒间换热速度,缩短着火延迟时间;点火能量与环境氧浓度对着火延迟的影响较小.通过模拟计算扩展了实验研究,也为相关粉尘爆炸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均质表面上的单个球缺形液滴换热模型和液滴通用尺度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上的液滴分布和凝结换热特性,得到了圆形径向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上的滴状凝结换热计算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壁面过冷度、接触角梯度、工质物性等参数对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滴状凝结换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缝隙宽度为2mm的窄缝流道壁面上分布的微小凹坑对流道内的流动与传热的影响情况.采用RNGK-8方程模型作为湍流计算模型,应用Stmplo算法求解压力-速度耦合项,模型的可行性用Burgess的实验数据检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凹坑分布的条件下,表面凹坑的几何结构对窄缝流道内的流动传热性在一定雷诺数范围内有显著的影响;在较低雷诺数条件下。随雷诺数的增加窄缝凹坑流道的传热能力将增加,当雷诺数大于某临界点时,表面凹坑对传热能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