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织造模拟后浆纱毛羽的变化可评价浆纱可织性。对单纱精确上浆装置上浆后的浆纱经过织造模拟后毛羽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织造模拟后毛羽的多少取决于产生和消除的比率,同一时间内产生大于消除,毛羽增加;反之,毛羽减少。毛羽的多少与磨损频率、上浆率有关。磨损频率越高、上浆率越低,毛羽越多;反之,毛羽越少。考虑成本与质量,存在最佳上浆率。  相似文献   

2.
集聚纺纱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传统环锭纺存在加捻三角区这一缺陷,详细介绍了用于消除加捻三角区以减少纱线毛羽的集聚纺的类型、特点以及集聚纱的优异品质,并展望了集聚纺的发展前景。就目前3种典型的集聚纺纱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之下,C型集聚纺纱系统优于另外两种。与传统环锭纱相比,集聚纱在纱线结构、米绕、合股、上浆、织造、针织、经编、原料使用以及产兵价格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纱线毛羽直接影响织物的品质,对织机织造效率影响较大.针对原材料、前纺工序对毛羽的影响极大,其中细纱工序、络筒工序是毛羽形成的主要阶段,提出相应的控制办法.  相似文献   

4.
大纺车约始制于宋代,是加捻蚕丝和麻苎纤维的多锭捻线车。我国古代的捻线工具有纺(?),手摇纺车、脚踏纺车、捻线车等等,但是以大纺车的生产效率最高,它有三十二个锭子。捻丝的质量也很好,尤其是加工强捻或弱捻的经纬丝线(纱线),条干均匀,能织造绉絺(麻纱)、(?)(绉纱)、绮锦等高贵织物。大纺车的产生,是在移用其它捻线工具结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形成的,一直沿习使用到近代。但其加捻纤维的工艺方法,和其它工具捻线不同,具有独特性,它的发明是古代手工捻线技术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苎麻前处理工艺降低苎麻纺纱毛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纺27.8tex纯麻纱,探讨和比较了前处理工艺中纤维素酶处理、碱变性、脱胶软麻油剂及其工艺等对苎麻成纱毛羽的影响,指出合理的前处理工艺是降低苎麻纺纱毛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纯纺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POPAN)短纤单纱强力低、耐磨性差、毛羽较多、织造困难等问题,采用聚乙烯醇(PVA)对纯纺POPAN短纤经纱进行上浆处理,以提高其可织性.研究了PVA聚合度和醇解度对浆液粘度、粘附力、浆膜水溶性及回潮率的影响,探索了PVA浆液与纯POPAN织物的静态接触角之间的对应关系,为用于纯纺POPAN短纤经纱上浆的PVA选择奠定基础.然后以PVA浓度及上浆率为变量,通过浆纱的增强率、减伸率、耐磨性、毛羽降低率及退浆性的测试,最终确定适合的上浆浓度.结果表明:PVA-1788在对POPAN纤维的粘附力、浆膜性能及可退浆性方面较理想;浆液中PVA-1788浓度为7%时,纯纺POPAN短纤浆纱的各项物理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溶性纤维为原料,在DREF—Ⅲ型尘笼纺纱机上对苎麻纱进行表面处理,再经后整理,使纱线获得良好的上浆效果,其毛羽明显减少,长毛羽基本伏贴。同时纱线的耐磨性、断裂强度均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苎麻纱毛羽形态、苎麻纱毛羽及均匀度的测试结果。指出苎麻纱的一些疵点和平行伸直度差的纤维是形成毛羽较重要的原因。所以,应保持良好的的工艺和机械状态来改善细纱质量。最后提出了一些减少毛羽可采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高军 《科技资讯》2009,(29):234-234
在无梭织机日趋普及的今天,控制纱线毛羽是提高无梭织机高速织造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本文主要讨论细纱工序对成纱毛羽的影响以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针对竹原纤维纱线表面毛羽问题,通过用纱线加捻,酶处理等方法对减少竹原纤维纱线毛羽作了初步探讨,对实验结果分析后,确定了最优的纱线光洁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对苎麻细纱的毛羽特性进行了研究。对纤维细度,纺纱支数、细纱捻度、变性苎麻纤维与细纱毛羽的关系亦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纤维细度对细纱毛羽有明显影响。纤维支数愈高,毛羽愈少。 2.纺纱支数对毛羽的数量有一定影响。支数愈高,毛羽量愈少。 3.提出了细纱捻度与毛羽的回归方程。 4.变性苎麻纤维对细纱毛羽有明显影响。 5.提出了S_0=KN_1L_1d_0是衡量苎麻纱毛羽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浆纱耐磨性指标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Zweigle纱线耐磨仪对部分纯棉产品的原纱、浆纱、布纱的耐磨性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在织造过程中与浆纱耐磨性损失有关的因素,提出了浆纱耐磨性指标应流考虑织物中纱线该保留的物理机械性能,再加织造中用以抵抗外力的部分这一构想,初步确立了纯棉织物浆纱耐磨性指标范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环锭细纱机高速发展,为保证纺纱质量的稳定提高,对纺纱器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纱线毛羽的多寡是成纱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毛羽的存在不但影响纱线的手感和光泽,还影响后工序的生产。过多的毛羽会使纱线捻度不匀率增加,从而影响细纱断裂强度和单强比值的显著差异,造成强弱捻纱,影响后道织布和染色工序的正常工作和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以低弹涤纶长丝为纱芯的苎麻和亚麻包芯纱,在不同捻系数和不同混和比的情况下,其机械物理性能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包芯纱的断裂伸长率、断裂功和弹性恢复率均高于纯麻纱,乌氏条干均匀度有较明显改善,断裂强度低于纯麻纱。包芯纱断裂强度与捻系数间呈抛物线变化规律;断裂伸长率随捻系数增加而增加,弹性恢复率随捻系数增加而下降,两者均呈线性变化规律。捻系数对条干均匀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壳聚糖纱纯淀粉上浆的可行性,在淀粉浆液中加入复合增塑剂(甘油和尿素),研究增塑剂对浆纱性能的影响,并与含PVA的传统配方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含PVA的配方中,随着含固率的增加,浆纱强力变大而断裂伸长率变小;含复合增塑剂浆料配方中,随着甘油比例增加,耐磨次数和强力提高、纱线弹性损失减少,而甘油比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浆纱性能反而降低。最佳纯淀粉浆料配方为含固率8%、复合增塑剂占氧化淀粉质量百分比6%、甘油/尿素5/5,此时浆纱强力和耐磨性改善明显,减伸率为5.7%,纱线弹性保持好,可以满足后道加工的要求,即壳聚糖纱纯淀粉上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实验方法研究纱线可织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讨论影响经纱可织性的因素以及研究经纱可织性的实验方法。原纱质量、经纱准备、织造条件是影响经纱可织性的重要因素。经纱的可织性可通过改变纺纱参数、纺纱技术来提高,但对经纱可织性有决定性的是织前准备。通过织前准备,特别是浆纱工序可充分地提高可织性。分析表明给定浆纱的可织性可通过浆纱强伸性、浆纱耐磨性、织造模拟后浆纱毛羽变化、织造模拟后浆纱缠结分离力等指标来预测。  相似文献   

17.
针对PLA纤维纱线的特点,选用马铃薯变性淀粉K5为主浆料,PVA、聚丙烯酸为辅,蜡片为助剂,制定了3种经纱上浆配方,对其浆液性能、浆膜性能和浆纱性能及其他指标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得出了PLA纤维纱线上浆的最佳工艺路线。用马铃薯变性淀粉K5替代PVA ,既满足了PL A纤维纱线上浆要求,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尿素-双醛淀粉的制备工艺并测试了该产品的粘度、粘度热稳定性、粘附力,与玉米淀粉进行浆液性能对比,粘度热稳定性提高了6.7%,纯棉和涤棉粗纱的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6.9%和3.6%,结果表明尿素-双醛淀粉浆液性能优良,用作浆料来进行经纱上浆完全适宜;将尿素-双醛淀粉与变性淀粉JFJ以1∶1.98的比例混合后进行浆纱测试,测试结果与现今纺织厂常用的浆料配方相比,浆纱断裂强力、浆纱伸长率、上浆率、增强率和浆纱耐磨次数都基本相近,纱线毛羽降低率、减伸率更为优异,分别提高10.7%、4.8%,浆纱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预湿上浆实验,研究了压出回潮率对浆液含固量和粘度的影响,并从纤维种类、纱线号数、纺纱方法等方面分析其对压出回潮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纯棉或低含涤的涤棉中、粗号纱线品种,其压出回潮率控制在40%以内,浆液的含固量和粘度保持相对稳定,上浆率均匀一致,浆纱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毛羽是衡量纱线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产生于细纱工序,主要增长干络筒工序。本文通过对棉纱、腈纶和两种不同捻度的毛纱进行反复的络筒实验,摸索络筒次数和络筒方向对筒子纱线毛羽的影响,发现了一定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有效地控制纱线毛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