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混凝土强度破坏常发生在水泥石与骨料界面的情况,指出传统混凝土搅拌工艺在提高水泥分散性、水化程度以及平衡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强度梯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用新的二次搅拌工艺改善混凝土界面区的结构和性质,可提高混凝土性能.剖析了二次搅拌的机理,并与传统搅拌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次搅拌改善了混凝土界面的微观匀质性;减少了水泥颗粒的团聚现象,提高了水化程度;改善了混凝土界面区的水化物分布状态,综合提高了混凝土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2.
界面区是水泥混凝土结构中的薄弱区域,为揭示华北地区路面混凝土界面区结构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损伤机理,通过室内试验模拟路面混凝土在荷载、冻融和干湿三场耦合下的工作状态,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工作阶段的路面混凝土界面区结构进行图像提取与分析,揭示路面水泥混凝土在三场耦合下界面区结构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而研究三场耦合作用下路面水泥混凝土细观损伤机制.结果表明:标准养护3个月后混凝土的界面区宽度在30~40μm之间;随着荷载、冻融和干湿循环三场耦合作用时间的增长,混凝土疲劳寿命明显缩短,达到疲劳破坏时,界面区宽度接近60~70μm;三场耦合作用下界面区的扩展速度明显增加,混凝土的结构密实度逐渐降低,最大裂缝长度先延伸然后减小,而裂缝最大宽度则逐渐增加;最终确定了混凝土疲劳破坏时界面区宽度范围以及界面区结构破坏特征参数临界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等温量热仪,研究粉煤灰/矿粉-水泥胶凝体系3 d内水化放热性能,借助X射线衍射仪与热分析仪分析不同胶凝体系的水化产物。结果表明:掺量质量分数为45%时,粉煤灰-水泥胶凝体系3 d的水化放热量为175.4J/g,矿粉-水泥胶凝体系为205.4 J/g;矿粉-水泥胶凝体系水化速率峰值出现时间为15.3 h,大于粉煤灰-水泥胶凝体系的10.22 h;双掺粉煤灰和矿粉等量取代质量分数为50%水泥时,随粉煤灰掺入比例的增大,水化放热量减小的程度增大,但粉煤灰或矿粉的掺入比例与水化热峰值及其出现时间关系不大;掺入粉煤灰和矿粉后,可以明显降低早期水化产物中钙钒石(AFt)和氢氧化钙(CH)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4.
高温养护对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程度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对化学结合水含量和粉煤灰反应程度的测定、形貌观察和能谱测试等手段对高温养护制度下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程度及硬化浆体微观形貌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养护的热激发作用增强了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显著提高了早龄期体系的水化程度,而且能使粉煤灰颗粒表面产生更多水化产物,促使浆体结构更加致密;但高温养护对C-S-H凝胶钙硅质量比(钙硅比)的影响不显著,而且对后期浆体水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微观结构的改善无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通过再生混凝土压碎指标、抗渗、抗冻和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研究了不同掺量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 MPa、25 MPa、30 MPa的再生骨料混合比例为1∶1∶2时压碎值最小;粉煤灰取代10%水泥时其28d抗压强度比未掺加粉煤灰时高出60%左右;粉煤灰取代10%~20%水泥时其抗渗性能有明显提高;粉煤灰取代10%水泥时,在冻融循环达到100次,其相对横弹模仍大于60%;粉煤灰取代15%左右水泥时其抗硫酸盐侵蚀能力最好;抗侵蚀后质量损失率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在一定程度上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有明显提高,对废弃混凝土再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制作了正方形模型骨料以及不同放置方位情况下模型再生混凝土,试验研究其受压破坏过程中裂缝发生、发展规律,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应变分布与发展情况,总结归纳再生骨料方位对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骨料水平方向放置时应变集中现象首先出现在骨料两侧的界面区;当骨料放置为22.5°时,试件强度和割线模量均高于其他两种情况,应变集中首先在骨料上下两顶点处孕育并向骨料两侧界面区发展成裂缝;当骨料放置为45°时,骨料上下两顶点处应变集中程度最高。在荷载达到80%峰值荷载之前,模型再生混凝土的应变集中程度相对模型普通混凝土要小,对于3种骨料放置方位,分别小15%、32%和39%,这是因为老砂浆的弹性模量介于天然骨料和新砂浆之间,所以削弱了应变集中程度。根据再生骨料放置方位对其损伤演化规律影响的研究,证明可采用去除骨料尖端和减少针片状骨料含量的方法对再生骨料进行优化改性。  相似文献   

7.
掺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进行了粉煤灰再生混凝土小梁的弯曲疲劳试验,采用威布尔模型,得到了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的疲劳方程,并与普通水泥混凝土以及粉煤灰贫混凝土的疲劳方程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的疲劳性能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似,特别是在应力水平较低部分基本一致,粉煤灰再生混凝土能够承受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混凝土强度破坏常发生在水泥石与骨料界面的情况,指出传统混凝土一次投料工艺在提高水泥分散性、水化程度以及平衡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强度梯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用新的二次投料工艺改善混凝土界面区的结构和性质,可提高混凝土性能.本文为此了分析了二次投料的机理,并与传统搅拌方法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对比.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废弃混凝土胶凝化再生利用技术存在的组分分离导致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和能耗高等问题,提出利用以石灰岩为粗骨料的全组分废弃混凝土作为生料原料,煅烧熟料、制备再生水泥的新思路.研究了再生水泥的生料易烧性以及熟料的矿物组成、水化强度和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全组分废弃混凝土再生水泥技术是可行的;再生水泥生料易烧性较好,熟料胶砂强度低于硅酸盐水泥熟料技术要求,试验条件是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引入熟料晶种煅烧的再生水泥熟料,其主要矿物成分和水化产物的组成与参比工业熟料基本相同,两者水化产物中C-S-H凝胶形貌相似.  相似文献   

10.
将石灰粉加入再生粉煤灰混凝土中,可激发粉煤灰的活性,促进粉煤灰的"二次水化"。该课题拟通过试验探索单掺粉煤灰、双掺粉煤灰和石灰粉对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为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过程中,试验分两种工况:第一种工况为单掺粉煤灰;第二种工况为双掺粉煤灰和石灰粉。实验表明:单掺粉煤灰时,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抗压强度是先增大后减小,且掺量为20%时,抗压强度最大。双掺粉煤灰和石灰粉时,早期抗压强度增大较快,抗压强度随石灰粉掺量的增加是先增加后减小,石灰粉掺量为4%时,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针对蒸气在高压给水加热器内流动的特点,首先介绍了运用粒子系统模拟自然景物的一般步骤,然后分析了蒸气在加热器内部流动的属性,最后提出了基于粒子系统的水蒸气流动模型系统及其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利用粒子滤波(PF)进行雷达海杂波反演大气折射率廓线(refractivity from clutter, RFC)时,PF的重要性采样过程中采用的是次优的重要性函数。为了优化采样过程,尝试将粒子群优化算法(PSO)融入PF中(称为PSOPF方法),并将其用于RFC。PSOPF方法是在PF的每一个预测步骤后,把由预测步骤得到的所有粒子作为PSO的初始种群,并把粒子的重要性权重作为其对应的适应度函数值。为了检验PSOPF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PF方法和PSOPF方法分别进行了大量的RFC理想数值试验,并对每次反演的精度进行了方差估计,对所有数值试验结果的方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基于PSOPF的RFC质量和稳定性总体上明显好于基于PF方法的RFC。  相似文献   

13.
用自然沉降法对太原市六个功能区大气真菌粒子的数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太原市大气真菌粒子数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夏季高冬季低;空间变化不十分明显,六个功能区由高至低的顺序为太行≈工办>桃园>一电>长风>上兰;一般每日出现一次高峰和一次低峰。  相似文献   

14.
泥沙颗粒团沉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泥沙沉速公式大多适用于单颗粒泥沙沉降的情形,基于前人对单颗粒泥沙沉速规律的研究成果,利用试验测得不同泥沙颗粒团在水中沉降时的沉速数据,引入泥沙颗粒团特征粒径及附加粒径2个因子,对多个广泛运用的单颗粒泥沙沉速公式进行了修正.用修正后的公式计算得到的泥沙颗粒团沉速与用试验测得的泥沙颗粒团沉速较接近,可推广运用到计算泥沙颗粒团在水中的沉降速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规范理论的角度将基本粒子分成基本费米子、规范粒子、Higgs粒子和超对称粒子四类,并说明了它们各自的作用.同时分析了通常几种分类方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光阻法与传统显微镜法测定大输液中不溶性微粒之间的差异,采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制4种输液作为检品,分别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测定每mL直径≥10μm和≥25μm的微粒数,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光阻法与显微镜法测定大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实验数据无显著性差异,即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的光阻法测量大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已逐步取代传统的显微镜人工检测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激光透射信号随机波动特性求取颗粒尺寸及浓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利用穿越介质后的激光信号的随机波动来测量颗粒尺寸和浓度的原理和方法,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标准颗粒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低颗粒浓度和较高浓度时都能得到的测量结果,建立在该原理上的测量仪器结构简单,对环境要求低,无需特殊的保护措施,这些特点为工业生产中的在线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建成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使我国在国际高能物理研究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在τ-粲物理研究中居于领先地位.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对BEPC进行重大改造的计划,即BEPCⅡ.工程从2004年初开始建设,经过5年的努力,按指标、按计划、按预算、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于2009年7月通过了国家验收,随即投入实验运行,取得了若干重大成果,使我国继续保持在粲物理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本文简要回顾BEPC的情况,着重叙述BEPCⅡ的科学目标、BEPCⅡ加速器、BESⅢ探测器和取得的主要物理成果,并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和目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粒子滤波(PF)应用到含“开关”过程的资料同化时,在采样过程中次优的重要性函数,为了优化采样过程,将粒子群优化算法( PSO)融入PF中(称为PSOPF方法),并将其用于含“开关”过程的资料同化中.为了检验PSOPF的有效性,利用一个含“开关”的偏微分方程作为控制方程,分别从观测算子为线性和非线性、观测误差为高斯型的情形用PF方法和PSOPF方法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显示,在观测误差为高斯噪声时,无论观测算子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基于PSOPF的同化方法质量明显好于基于PF方法的同化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喷墨打印技术的微小粒子发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现代喷墨打印技术机理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台基于喷墨打印技术的微小粒子发生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发生微小粒子的方法是简单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