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目前基于邮件内容过滤技术存在的缺陷,根据垃圾邮件的大量发送和不请自来的行为特征,提出了一种垃圾邮件行为过滤技术.该技术将各邮件服务器组成一个垃圾邮件协作过滤网络,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时判断其发送行为,然后将发送行为信息加密;在MTA会话阶段,接收方先解密邮件发送行为信息,然后将不请自来的群发行为垃圾邮件进行过滤.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在MTA会话通信阶段能过滤大量不请自来的垃圾邮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查全率,处理速度也较快,节省大量的网络资源,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和发送行为的垃圾邮件检测模型,它通过抽取出可疑垃圾邮件的发送行为特征信息,用遗传算法确定各个特征信息的权重,根据邮件的总权重来判断邮件是否是垃圾邮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获得较好的垃圾邮件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朴素的贝叶斯过滤器为基础,采用二进制表示方法建立垃圾邮件特征表,设计并实现一种垃圾邮件过滤器.该过滤器适于客户端使用,当客户端接收方收到新邮件时,对邮件的内容进行扫描,通过与特征表的对比,计算出特征词出现的概率,从而判定一个邮件是否为垃圾邮件.  相似文献   

4.
垃圾邮件给当今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虽然已经有很多过滤方法,但大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检测时间长、召回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和发送行为的垃圾邮件检测模型,旨在弥补已有检测方法的不足.模拟退火算法可能找到全局最优解,且收敛性强;而基于发送行为的垃圾邮件检测技术能显著提高服务器处理垃圾邮件的速度.本文尝试将二者相结合,以提高垃圾邮件的召回率及服务器处理能力.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在垃圾邮件的召回率上有较大提升,较适于部署在小型邮件服务器上.  相似文献   

5.
垃圾邮件数量庞大、伪装形式多种多样,给反垃圾邮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提出了一个基于行为和时间特征的垃圾邮件检测方法。根据邮件收发记录分析基于社会网络的行为特征和基于邮件发送间隔的时间特征,采用步进式判别分析方法,选择具有较强判别能力的行为特征,形成特征子空间,将训练样本投影到特征子空间。使用带标签的训练样本训练支持向量机SVM,形成邮件决策信息,以此检测出垃圾邮件。利用最近3年真实邮件数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行为与时间特征能有效提升垃圾邮件检测的准确率和查全率,其整体性能优于其他的基于行为的垃圾邮件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韩盛定 《科技信息》2008,(15):52-54
本论文将简述我国垃圾邮件目前的情况,指出由于垃圾邮件对我国网络界产生的巨大影响,清晰地定义了垃圾邮件的含义,分析得出垃圾邮件产生的原因。介绍垃圾邮件发送的原理及过程;分析SMTP协议的特点及其缺点;提出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对垃圾邮件的防范方案。最后总结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反垃圾邮件方面的行动。  相似文献   

7.
在对邮件用户WebMail登录、ESMTP验证发送邮件、POP3接收邮件的三种邮件客户端行为统计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取ESMTP验证次数、POP3验证次数两种特征建立客户端行为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邮件用户客户端行为的邮件帐户异常检测方法,并应用到华中科技大学校园网邮件系统中.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快速地检测出异常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E-mail邮件协议和邮件格式特征,设计与实现了一种客户端垃圾邮件过滤系统.系统采用黑白名单过滤、邮件特征过滤和贝叶斯分类相结合的三层过滤技术,并通过用户反馈机制降低误报率.实验结果显示,系统可满足用户对邮件的个性需求,提高了对垃圾邮件过滤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P2P结构的协作式反垃圾邮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邮件已成为当今邮件系统的主要问题,垃圾邮件发送者通过伪装邮件来逃避反垃圾邮件系统的检测.建议用一种健壮的摘要算法来识别相似垃圾邮件,并利用在邮件服务器之间建立一种带索引的结构化P2P网络来共享垃圾邮件的知识.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以及摘要算法有效地实现了相似邮件的聚集,从而达到了过滤垃圾邮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垃圾邮件样本的覆盖率和实时性,降低垃圾邮件过滤系统的计算复杂性和滞后性,提出了基于垃圾邮件发送的行为特征,采用蜜罐原理进行垃圾邮件样本采集.引入蜜罐帐户评价公式,根据这个公式设计并实现了蜜罐帐户选择算法,动态地在电子邮件服务器中选择一定数量的帐户作为蜜罐并生成蜜罐集合,定期从蜜罐集合中采集邮件样本,作为过滤系统的学习语料.实验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够使采集到垃圾邮件样本覆盖率达到98%以上.由于系统能够定期地进行样本采集,因此实时性较强,从而提高系统过滤垃圾邮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