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随着世界范围内旅游目的地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品牌化"成为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CNKI的文献检索发现,国内以"旅游目的地品牌化"为主题的研究最早始于2003年,但研究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今后的研究可"自下而上"地探索可能的切入点,更多地展开案例研究。对西藏"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的研究可从分析当地节庆活动品牌与目的地品牌之间的关系着手,引入"图式理论"及"联想网络理论",运用"目录网格技术"与"网络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智慧旅游发展的成果和趋势,从旅游目的地行政管理部门、游客、旅游企业和旅游资源与环境四个方面,构建目的地旅游管理体系。利用此体系,提升目的地旅游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为旅游目的地游客提供更加健康、安全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3.
沈星 《科技信息》2012,(11):83-83,26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逐渐从生活中的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在电视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一些不为人知的地方大张旗鼓地做起宣传来。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已经不能带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坐等旅游者上门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景色也需要掀起盖头大胆亮相了。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实现供需协调发展。旅游供需问题近年来成为我国旅游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旅游供需系统内涵及模型、旅游供需矛盾、旅游供给优化及旅游目的地竞争与分工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指出从旅游地空间竞争视角出发,在同一平台探讨旅游需求与目的地供给之间耦合关系的研究路径,成为现实亟需。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总结国内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的研究现状,在现有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分析的基础上阐述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内涵,概括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环境竞争力3个方面构建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获得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研究发现潜...  相似文献   

6.
全域旅游转型发展需要优化和重塑目的地形象,探究目的地投射形象和游客形象感知之间的关系对目的地形象提升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以厦门市作为案例地,构建了目的地形象"投射—感知"网络文本分析框架,并对全域旅游目的地形象"投射-感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官方目的地形象投射和游客感知形象词频集中在产品供给、品牌影响、公共服务等3个核心范畴内;(2)官方投射形象的产业融合特性要比游客感知的更加多元化;(3)官方投射形象更显全域化,且凸显地缘政治特点,游客形象感知更偏好于单个景区,特别是鼓浪屿;(4)游客对旅游业态、公共服务和服务质量的形象感知程度要高于官方投射形象;(5)游客感知形象情感基本呈正面情绪.建议目的地管理组织从目的地形象定位优化、全域旅游链有机串联、全域服务质量提升、全域旅游新业态培育等方面着手改善全域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7.
旅游目的地系统吸引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旅游目的地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分析为基础,分析总结出旅游目的地系统的三大功能:客流、信息流和收益流.影响旅游目的地系统吸引力的因素包括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企业、旅游政策环境等,目的地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系统是旅游目的地系统吸引力产生的根源,在旅游目的地唯一且不考虑旅游客源地的影响情况下,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吸引力可表达为:R=B*n∑i=1Ai*M^-di。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旅游效应的概念、类型以及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对目的地系统产生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应的分析,提出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极限值也就是旅游目的地系统与环境两方面的正效应达到最优、负效应最大限度地被抑制的临界点的观点,为如何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效益的最佳均衡效益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利用GIS开发工具MapX控件在VB编程环境下开发了山西省智能旅游信息系统.该系统除具有一般旅游信息系统的定位、查询等功能外,还增加了路径优化决策功能,即旅游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旅游起始点、旅游目的地以及交通工具,系统便自动生成一条最优路径(最短距离或最少费用)供旅游者参考,这为旅游者自行安排旅游行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0.
旅游目的地营销对于目的地旅游产品销售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具有必然性.同时,信息化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渗透更有利于目的地旅游产品的营销.本文从DMS、网络营销及虚拟社区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应用的角度,对信息化与旅游目的地营销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康养旅游地空间布局及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养旅游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养生、医疗设备,以休闲养生、康体度假养生、生态疗养、修身养性、养老保健等为目的最终达到身心健康与精神愉悦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以武汉市50家康养旅游地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以及缓冲区分析,探讨其空间布局.研究发现:1) 康养旅游地呈集聚分布,其内部形成以黄陂木兰天池—木兰山、蔡甸九真山风景区、江夏梁子湖风景区为核心的3个高密集区;2) 康养旅游地分布与交通干线和河流湖泊关系密切.为此提出空间优化建议:新城区发挥自身优势建立特色康养旅游基地,其中黄陂构建高端养老旅游地,蔡甸建立森林康养旅游基地,江夏建设两湖康养旅游基地,新洲建设园艺康养基地,东西湖构建生态康养旅游基地;新城区从主城区吸引康养客源,主城区为新城区提供医疗保障,两者相互协作共同推动武汉市康养旅游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古村落是否能够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特征调整旅游供给直接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本文选择古村落女性游客细分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宏村为案例地,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女性游客的需求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尝试提出宏村旅游供给系统优化的策略,以期为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桂林阳朔西街为例,探讨英语环境在中国旅游地发展中的作用,并指出应将外语语言环境作为独具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加以重视,以英语促旅游,着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文化内涵的深层挖掘,并切实避免英语环境的商业化和定位困境。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人文环境的保护是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旅游并非无烟工业已形成共识 ,传统的文化旅游方式已对旅游地的文化、人文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众多传统文化在旅游的影响下面临消失的危险 ,在民族文化地区 ,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的意义在于使当地的民族风俗、传统文化得以完整保存 ,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博彩业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中国大陆已然成为最重要的客源市场之一.基于这一现实背景,通过问卷调查与因子分析等方法,揭示大陆居民博彩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发现,目的地可进入性、目的地旅游业发展水平、个人基本情况等因素对大陆居民博彩旅游目的地选择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向博彩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有关部门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秀水村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所面临的情形为例,试图阐明现代生态旅游给地方“家园生态”纽带可能造成断裂的后果。并以此反思现代旅游在乡土社会中所遇到的矛盾和挑战对于游客来说,生态旅游意味着到一个生态良好的环境中去休闲;纵使游客具有很好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只能说明旅游行为一个方面。而对于旅游目的地,特别是东道主社会,他们在生态旅游方面的准备,包括知识、意识、行为、规划等都可能存在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情形会更严重。这种不对衬的交流,通过金钱和权力所实现的现代旅游,可能会给“自然生态”带去“人为生态”的异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内外关于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的研究趋势以及在生态效率测评方面的应用现状,对旅游生态足迹在乡村生态旅游地生态效率测评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不同类型的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不尽相同.文章根据西藏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实践,总结出了目前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城郊型、名村名镇型、特色民俗民风或民族文化型、自然遗产型、农业生态景观型等类型,并从资源消耗部分与废弃物消纳部分两个方面对几种典型类型的目的地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尝试性的构建,以期为后续的西藏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效率、经济效率测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混沌理论对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的思想启示,总结出旅游危机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旅游危机预警和危机应对两个层面构建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体系,并分别阐述了两个层面构建的内容,最终建立了旅游目的地危机防范的一般模型。  相似文献   

19.
选取河南省18个城市224个乡村旅游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1空间分析平台,采用集中化指数、经济—地理联系率、人口—地理联系率等指标,探讨其空间分布规律及驱动力.结果表明:从均衡度来看,河南省乡村旅游地分布比较均匀且各市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从空间分布来看,乡村旅游地主要集中在中部、北部和西部,形成以市区边缘旅游带、山地景区旅游带、过渡区旅游带以及小规模旅游带等4个旅游地带.影响空间分布的驱动力主要有自然驱动力和人文驱动力,其中自然驱动力包括地貌、地形、河流等因素,而人文驱动力则包括经济、人口、交通、政策、高级别景区的辐射等.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线路、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有利于实现河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海鸽  卢松 《河南科学》2010,28(1):116-120
通过对南京、上海、北京、广州、成都5地,共52家旅行社在江苏设置的205条旅游线路的搜集和研究,结合江苏旅游发展现状,从旅游目的地组合、景区选择和组织模式3个方面,分析了江苏省国内游客观光旅游线路与省外旅游目的地的合作情况,以及省内各个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游时组合和角色分工;计算各景区的出现率,得出了出现率最高的20个景区,并分析了景区的地域、等级和类型对其出现率的影响;解析了江苏省国内游客观光旅游线路的空间组织模式、主题组合和8条主要线路的受欢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