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本文采用多级模型体系,以效应关联模型评价能源系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以MEDEE模型进行能源需求预测;以优化模型进行能源系统的供需平衡,确定系统规划导向结构.并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媒介作用,使各子模型耦合成一有机的模型系统.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交互式多模型算法的跟踪精度,提出一种利用模糊推理对交互式多模型算法进行优化的方法,以模型概率为输入,输出值为模型系统噪声协方差的系数,通过该系数来调节模型系统噪声协方差以减少误差;以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交互式多模型滤波器的应用为例,分别对交互式多模型算法在模型匹配和不匹配的情况进行实验分析,并对改进前、后的交互式多模型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推理的改进的交互式多模型算法能取得更好的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评述了现有的两种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提出了合乎中国过去卅多年生产发展历史状况的以投资为主要增产手段的动态投入产出闭环模型(DM模型),以天津市有关数据按简化DM模型进行了计算,发现以投资方式增加生产总是落后于需求的增长。DM模型只能适应供不应求的问题。当前我国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有些产品是供过于求,为此本文探讨了转产模型,提出以线性规划方法来确定转产比例决策系数。  相似文献   

4.
基于UML景区管理系统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区管理系统为开发背景,阐述了UML在建模中的应用。以Rose作为建模工具构建了景区管理系统的需求模型、动态行为模型、对象结构模型、部署模型。  相似文献   

5.
针对强机动目标的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两层嵌套模型的强机动目标跟踪算法,以改进"当前统计"(current statistical,CS)作为内模型;利用滤波残差构造统计量,对目标机动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在线修正"CS"模型参数以适应目标的机动;以"曲线"(curve linear,CL)模型为外模型,它以改进的"CS"模型的目标加速度估计值作为输入参数,利用CL模型可以较好近似目标曲线运动的特点,实现对强机动目标进行高精度稳定跟踪。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避免随机因素对单一预测模型影响,建立更符合软土路基沉降规律的模型和方法以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分别以原始沉降数据、经三次样条插值和经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处理的数据为样本值建立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和灰色Verhulst模型3种预测模型,将每种模型的3种情况的预测值同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每种模型对样本处理的优势方法。以每种模型的优势方法为单一模型,建立基于IOWHA算子的组合模型,该组合模型按照每个时刻单一模型的预测精度的高低对最优权系数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在沉降速率发生明显变化时刻的数据作为最后一组样本值进行预测时,Gompertz模型和Logistic模型以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等时距处理的数据为样本值预测效果更好,灰色Verhulst模型以原始沉降数据为样本值预测结果精度更高。求解基于IOWHA算子的组合预测模型的赋权系数时,GA比使用MATLAB的非线性优化的工具箱的求解方法更为可靠,得到的组合模型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建立了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型,包括:以网络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为主要特点的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型、重在其非连续性的资金流管理模型、以信息共享为核心的信息流管理模型、强调挑战和协调的集成化管理模型,以及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型.文中对建立各个模型的思路和特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以2010年绵阳市传统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从传统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中提取基于活动模型建模所需特性数据的方法和流程,并提出了以方式/目的地选择模型、时间选择模型和日活动模式选择模型为主体的层次选择模型结构,就数据处理、模型结构、变量选择、模型标定等提出一个完整的基于活动模型的分析方法,从而实现了基于活动的交通需求预测.  相似文献   

9.
以对象交换模型作为中间模型,讨论了基于层次-关系模型的视图机制,提出了一个增量维护的算法。该算法以统一的SQL语名定义,维护混合模型上的视图,并提高地图应用系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的基于Web的E-Learning 系统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XML的E-Learning 系统模型,该模型采用了贝叶斯网络的推理机制来建立学生学习模型,以实现适应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在实现系统模型上引入了XML技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Weibull生长曲线模型对2个工程实例的地基沉降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常用的指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weibull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地基沉降情况,预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因此,相对于指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来说,Weibull模型的适用范围更广,更适合于作为地基沉降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工具的模型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在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工具中进行模型管理的实用方法,改进了模型库组织结构,使用模型文件库统一管理模型文件组,模型字典库记录模型特征以及模型文件组属性,嵌入式DSS语言简化了模型的调用及模型对数据的存取方法,利用临时文件使模型部件与数据部件之间的接口规范化,保证了模型接口的统一,实现了模型的动态组合。  相似文献   

13.
软件人情感控制广义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大系统控制论中广义模型化方法,建立了软件人情感控制的广义模型. 提出了行为受理智和情感共同控制的观点. 从功能上将软件人情感控制模型划分为感觉模型、思维模型和行为模型,并给出了感觉模型、思维模型、行为模型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思维模型和行为模型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微机仿真压水堆核电站堆芯物理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压水堆核电站堆芯的模型化,提出了适用于微机仿真的核电站堆芯的 物理数学模型。文章将核电站堆芯分为四大块分别建立模型(临界堆中子动力学模 块、中毒效应堆中子动力学模块、温度效应堆中子动力学模块和燃料模块),应用该模型建立传递函数,为微机仿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流域水文模型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域水文模型在进行水文规律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具有一定物理成因机制并易于推广应用的新安江模型(三水源)、SACRAMENTO模型、TANK模型等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和基于GIS和RS的TOPMODEL模型、SWAT模型和SHE模型等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各种模型结构各异,构思各有特点.应理性的看待这两类模型,汲取它们建模思想的精髓,以推动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满足微观交通仿真需求角度分析了仿真数据模型建模的要点,建立了包括基础路网模型、信号控制方案描述模型和交通需求模型在内的微观交通仿真数据模型。信号控制方案描述模型中,信号灯分配通行时权,信号灯组描述交叉口的通行规则。交通需求模型由交通小区和OD矩阵组成,交通小区定义OD矩阵的起终点,OD矩阵定义路网上的出行量。以VISSIM为例,研究该模型与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取数据转换生成VISSIM仿真模型,论证了其用于数据提取和交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经典气动弹性响应模型和刚性动态失速模型,推导公式,建立了二维弹性翼型动态失速下气弹响应的紧耦合模型。计算模型为典型动态失速风洞模型,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气动力得到了气动力模型。应用此气动力模型进行气动弹性响应紧耦合计算,结果表明,同样的条件下,弹性模型比刚性模型的动态失速现象会更明显,实际飞行攻角及升力的变化范围可能增大,弹性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栅格的新安江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分布式模型和新安江模型的最新理论,建立了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新安江水文模型,该模型能够考虑网格之间的水量交换.将建立的模型用于钱塘江支流密赛流域的洪水模拟计算,并与新安江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新安江水文模型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该流域进行洪水模拟,其模拟精度于原新安江模型的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物理模型的分类体系(即主要类型包括对象模型、空间模型、条件模型、过程模型、状态模型等),给出了每种物理模型的定义,并分析了他们的特点、应用等。  相似文献   

20.
水循环综合模拟系统的降雨产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阐述国内自主研发的水循环综合模拟系统(HIMS,hydro-infomatic modelling system)降雨产流模型的新发展。HIMS原有产流计算主要是基于降雨动态入渗机制的LCM模型,该产流模型是通过大量野外小流域观测试验提出的经验模型。为进一步揭示其物理机制,HIMS研究团队基于物理机制清晰的Green-Ampt模型,提出了新的GAF模型。从理论上通过GAF模型可以直接推导出LCM模型,以及SCS-CN模型,并证明了LCM模型是GAF模型的高精度幂指数近似,而SCSCN模型是GAF模型的倒数线性近似解简化;通过对GAF模型解析解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两参数SCS-CN修正模型,使之包含了雨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