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冠盖五岳、名驰中外的黄山,在地质时代最后一“朝”——第四纪(300万年前到现在)期间有没有经受过古冰川的“洗礼”,一直是个谜,并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曾引起中国地学界在20世纪里经历了三次大论战而未果。 在地质学上,冰川分现代冰川和古冰川。第四纪古冰川现今已消失不见,只能依靠冰川地貌和冰碛物(冰川运动时的沉积物如砂砾土)这些冰川遗迹来辨认论证。 李四光拉开了冰川大论战的帷幕 我国古代虽有一点零星的地质科学思想,但未形成地质科学理论。地质科学是从西方和日本传进来的。最早来中国作地质考察的是德国人李希霍芳,后来法国人德日进,美国人巴博尔,瑞典人那林、安迪生等相继来到中国,他们在中国  相似文献   

2.
滇西北玉龙山第四纪冰川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摘要地描述了玉龙山第四纪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如冰斗、刃脊、角峰、槽谷等冰蚀地貌和侧碛堤、终碛堤、冰碛丘陵等冰碛地貌;较详细地论述了玉龙山冰川沉积物的组构、粒度和石英砂粒表面的形态特征等,最后对冰期作了划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部的现代高山冰川属于极大陆性冰川,温度极低,活动性很小,比较稳定,以位于极高的海拔高度及极低的温度得以保存,降雪量比较少,积累与消融均比较缓慢,其地质地貌作用不强,所形成的冰川地貌不如海洋性冰川显著,称为高位山地冰川,祁连山等中国西北部大陆性冰川的地质地貌作用较弱,所形成的冰川U形谷与冰斗等等均比较浅平,侧碛堤与终碛垄也不那么高大,呈现具体而微平缓的地貌特色。  相似文献   

4.
皖西震旦纪冰川沉积相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研究各种宏微观资料,作者首次将皖西震旦纪冰成宕划出4种冰川沉积相:A.冰川底碛——冰碛砾岩相;B.冰川消融碛——冰碛砾质砂泥岩相;C.冰湖纹泥岩相;D.冰前滨海相。其基本相序为:“C—A—C—D”;文中还对本区冰川形成环境及演化规律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西藏东南部第四纪冰川形成的环境条件和现场调查获得的有关冰川活动的证据,分析了西藏巴河冲久地带垄状堆积物系冰川终碛堤堆积,巴松湖为冰碛物堵塞的湖泊,为西藏冲久-雪卡水电站的工程地质评价提供了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6.
神农架大九湖地区更新世冰川遗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两次实地调查,发现神农架大九湖地区更新世冰川遗迹有冰斗、槽谷、基岩鼓丘和侧碛等。冰碛砾石砾向组构分析表明砾石a轴走向大多与所在谷地走向平行,倾角18~23°;砾石ab面倾向离散,倾角15—20°。冰碛细粒部分79.1—84.5%由粉砂和砂组成,粒度频率曲线呈双峰态。冰碛石英砂表面电镜扫描成象表明砂粒表面具有典型冰川砂的特征.根据冰川地貌特征和室内分析结果,本文把该地区晚更新世气候期划分为两次冰期和一次冰缘期。  相似文献   

7.
在地质历史中,地球曾发生过震旦纪冰川、石炭-二叠纪冰川和第四纪冰川3次冰川活动。为研究和预测当今气候,按照岩石学原理和李四光教授创立的确定古冰川的3个标准,研究了渝鄂湘黔毗邻地区的古冰川事件,结论是该区只发生过震旦纪冰川;第四纪时不存在古冰川遗迹,没有发生过冰川活动;为温暖湿润气候。  相似文献   

8.
更新世中国东部盛行季风,长江谷地产生冰川,庐山冰川发育、更新世亚洲东部雪线降低,鄱阳湖畔有发育完美的羊背石及冰溜面,终碛及冰水沉积物。有3次冰川期:庐山鄱阳冰川期、大姑冰川期、庐山冰川期  相似文献   

9.
论海洋性冰川地貌特色及其地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括龙门山,贡嘎山,峨眉山,螺髻山,玉龙山等在内的青藏高原东缘,峡谷深切,山势险峻,极高山雪峰林立,海洋性冰川活跃,不少河流的干支流多发源于古冰川U形槽谷中,往下则急转为深切的V形谷,后因高原隆起而成“谷中谷”形态,或是支流以跌水或瀑布形式汇入主流,在有些基座阶地河流相沉积物的底部,保留着一层受过湿热风化带红色的冰川堆碛物,已被抬高至数千m的不同高度,这在青藏高原东缘环境演化过程中,说明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序列所反映的气候波动周期长,幅度大,并与高原隆升同步发生,否则就不可能在高原南缘于喀里山口东面札个纳沟东岸海拔5000-5200m的阿兹秋山岭顶部,残留厚约20-180m的褐红色风化冰碛物。  相似文献   

10.
王亚娟 《科技潮》2007,(9):52-52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韩同林教授、九零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王洪杰高级工程师,再次来到妙峰山镇斜河涧村白龙沟冰川谷考察巨型冰川漂砾。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秭归庙河一带的冰斗、漂砾、冰川谷及冰水阶地等冰川遗迹,该古冰川的发现有利证实中纬度地区中低山第四纪时冰川运动的存在.为了探讨该地第四纪经冰川作用,从影响冰川形成的机制(降水、温度和雪线高度)出发,通过与庐山地区的气候特征对比,来进一步阐明秭归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基于庙河阶地中钙结岩中δ^18O的分析,恢复了该地第四纪冰期时的古气温和降雨量,第四纪冰期时温度和降水分别为一3.1~+3.2℃和776~1155mm,这种气候背景条件有利于低山冰川作用的形成,总结出庙河第四纪时的冰期.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重介绍了贺兰山第四纪古冰川研究课题设计的学术思想、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洛塔地区的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对《洛塔岩溶及其水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一书有关岩溶地貌发育史及第四系堆积物的部分探讨与论述提出不同看法,以地层14C同位素年龄测试数据及洛塔地区钟乳石铀系年龄测定结果为依据,将洛塔地区的亚不寺岩溶台面期及此后的河谷各亚期形成时间后推,同时指出洛塔宽谷并非书中认为的冰川成因,有关冰碛物实为古滑坡堆积物,亦是其堵塞河道造成古车水坪湖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崂山古冰川遗迹的地质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共发育60余条古冰舌,东部的冰舌一直伸入黄海之中。孢粉组合特征说明,崂山在冰期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堆积物粒度曲线显示为冰川成因的沉积特征。研究还发现,中国东部的古冰川遗迹可能大部分被埋藏起来;区域地形特征和当地气候条件是决定雪线高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太白山及其邻近地区的高山带,分布着大量的古冰川地貌。有以八仙台角峰为中心的放射状槽谷,槽谷横剖面常具有套U谷结构。槽谷底部分布着冰斗湖、冰蚀湖、冰坎,角峰刃脊等冰蚀地貌形态清晰。冰碛物组成的终碛垅,代表了在冰川发育的不同阶段冰斗冰川下达的空间位置。跑马梁顶部的冰蚀平台、鞍状槽谷、冰流溢口、羊背石等遗迹的发现,表明古夷平面曾为冰川作用所改造。根据冰川地貌组合特征分析,太白山晚更新世冰期的气侯经历了寒冷—温暖—再度寒冷—又趋温暖,直至冰川消亡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 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共发育60余条古冰舌,东部的冰舌一直伸入黄海之中。孢粉组合特征说明,崂山在冰期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堆积物粒度曲线显示为冰川成因的沉积特征。研究还发现,中国东部的古冰川遗迹可能大部分被埋藏起来;区域地形特征和当地气候条件是决定雪线高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确定和划分冰期的理想沉积相,讨论和提出了确定冰川性质的若干标志。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是一个漫长的百家争鸣的历史.李四光教授生前曾致力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其成果后来集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科学出版社)与《李四光全集》(第二卷,湖北人民出版社)之中.他与当时一些中外反对派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辩论,也得到一些中外学者的赞同.基本上得出了肯定的结论.建国后又一再时起时伏引起了不少人争鸣.最近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迭出,很有再一次论述其分布与冰川类型的必要,如极大陆型冰川、亚大陆型冰川、极海洋型冰川、亚海洋型冰川等等.  相似文献   

19.
已经发现的冰川沉积和黄土记录证明冷龙岭至少经历了3次冰期的冰川作用,其中倒数第3次冰期与沉积黄土L4(或L5)的时期相当,其时冰川规模最大,随后各个冰期冰川规模逐渐小,即使在倒数第三次冰期,冰川末端也只在达冷龙陇南侧门源盆地的边缘,未能覆盖整个盆地形成冰盖。  相似文献   

20.
李四光教授生前曾致力于中国第四世纪冰川研究。其成果后来集于《中国第四世纪冰川》(科学出版社)与《李四光全集》(第二卷,湖北人民出版社)中。他与当时一些中外反对派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辩论,基本上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同意。建国后又再一次引起不少人争鸣,最近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迭出,很有再一次讨论其分布与冰川类型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