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信息时代中国城市RBD(recreation business district)空间形态演变的发展趋势。方法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案例,探讨未来中国城市RBD空间的发展。结果探究出信息时代影响城市RBD空间形态的主要因素、RBD的功能构成、RBD空间形态特征以及RBD的市场前景,并从空间演变因素、结构模式两个方面提出中国城市RBD空间的发展方向。结论信息时代中国城市RBD的发展将呈多核心、多层次、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并且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城市经济与旅游发展形成密切的联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丁蕾  宋福临  吴小根 《河南科学》2012,30(9):1388-1394
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游憩商业区(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划分了国内外RBD研究历程的阶段,认为国内RBD研究因为外延缩小而产生了偏差.从特征、功能、类型与概念等方面对RBD的核心理论内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认为RBD是为了满足异地旅游者和本地居民的游憩需求而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在可达性良好的交通节点附近集中布置各种消费性商业服务设施形成的区域特定系统空间.以南京市夫子庙地区为例,从观光游览、休闲娱乐、购物、住宿和餐饮五大功能视角对夫子庙RBD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T"中心环绕型空间结构模型.指出了国内RBD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偏差:RBD的区位并非如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的一定在城市区域内,而是由旅游吸引物所在区域与主要交通道路或公共交通终端的节点位置决定,具有不确定性;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和交通可达性强是被国内研究忽略的RBD主要特征;商务、办公、会议等并非RBD的功能,而是传统CBD向RBD发展演化时CBD原有功能演替后保留下来的,并非RBD本身所具备.  相似文献   

3.
丽江作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如何通过城市RBD建设促进丽江的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在分析丽江RBD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共生理论的丽江城市RBD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宝鸡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分析宝鸡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为宝鸡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城市旅游规划空间布局要素分析法.结果 宝鸡城市旅游空间要素相对完整,旅游资源种类较丰富,但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结构不科学,特色不明显,地方优势发挥不足. 结论宝鸡城市旅游空间规划布局应从山水城市个性的体现、地方性旅游文化的强化、旅游通道游客感知度的提高、游憩商业中心(RBD)的打造和工业旅游的利用等方面进行合理构建.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RBD发展的宏观格局和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正处于城市RBD大发展前夕的背景下,文章从获取的资料入手,展开了对中国城市RBD发展空间格局和阶段性特征的研究,得出了一些基本特征和规律,同时,对未来中国城市RBD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这些研究可以为城市RBD的理性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城市旅游开发中的产品类型与空间格局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运用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旅游景观的6种空间符号,并总结了国外城市旅游产品的序列,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城市旅游商业区(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RBD)的类型,指出其芡主要受城市传统风貌格局的影响,其它间形态与城市商务中心(Centeral business district,CBD)有密切联系。对环城游憩带的概念进行了讨论,提出其主要的旅游开发方向包括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旅游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内外RBD的理论研究成果,从南宁市发展过程来考察各阶段城市游憩商业区空间变化历程,总结归纳南宁市游憩商业区(RBD)演变特征、空间结构特征,为促进南宁市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城市环境的改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对城市RBD发展驱动机制的理解和已有研究出发,首先研究了城市RBD发展的驱动力系统,并以模型的形式予以展现。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推导出了城市RBD发展的驱动机制模型。最后,对城市RBD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和行为主体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旅游效率是衡量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识别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SBM-DEA模型,对2007—2018年黄河流域98个地级市城市旅游效率进行测度,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的空间关联强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其空间网络特征与演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空间网络整体发展态势向好,但发展速度缓慢;空间网络中核心城市多位于中下游,上游城市基本处于“孤岛”状态.2) 空间网络集聚模式表现为“局部聚集,全局松散”形态,网络核心区扩散效应不稳定且范围有限,尚未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3) 地理空间邻近、旅游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及地区产业结构等因素对空间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提出,应从国家和地方等多个层次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的协调发展,形成由中心城市—城市圈—城市群—区域城市网络的分层网络发展路径,并促进旅游发展要素的一体化建设与升级.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格局,本文以广西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后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对区域内7个中心城市2015年的旅游经济联系及空间结构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以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为分析标准,广西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出以南宁、柳州为中心的"旅游双核"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南宁和柳州对外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最大的空间格局;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的密集区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贵港和来宾;受较高级中心城市的旅游经济辐射强度及城市自身接收能力的影响,每个中心城市与核心城市、相邻近的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较大;由于自身对周围中心城市的旅游经济辐射能力较弱,同时随着可达性的降低,三级中心城市与其他中心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逐渐下降。基于以上综合分析,本文提出各城市应利用自身优势与核心城市形成优势互补,打造以南宁为首的"南宁-贵港-柳州"、"南宁-百色-崇左"和以柳州为首的"柳州-来宾-贵港"旅游城市群,形成相互弥补、相互协调的区域旅游发展板块。  相似文献   

11.
游憩商务区(RBD)已在我国一些城市初步形成和发展.探讨了烟台市发展RBD的必要性和形成过程,分析烟台市游憩商务区的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烟台市游憩商务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开封御街培育为城市RBD的条件及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城市RBD的内涵,紧接着对城市RBD的形成条件,以及开封御街培育成为城市RBD条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认为御街完全具备培育成为城市RBD的条件和优势。在此基础上,章系统地研究了将御街培育为城市RBD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以苏州石路地区为案例,解析了建设游憩商业区(RBD)的基础条件和结构布局特征,并通过游憩设施建设前后旅游流、商业特征的对比分析,剖析了该地区RBD的功能,探讨了其未来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态位理论研究福建省的九市一区,选取2010-2014年的福建省19组数据,构建福建省旅游城市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利用EXCEL进行数据计算分析,运用spass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生态位测评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构建福建省旅游城市空间格局。研究表明:福建省旅游城市的发展有明显差异,分三种城市类型;通过分析构建以福州、厦门为核心城市,泉州、漳州、南平为节点城市,龙岩、三明、宁德、平潭区为网络城市的空间格局,并提出相应的构建对策,以优化福建省旅游城市空间格局,提升福建省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了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江淮城市群11个城市进行了案例分析,对11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合肥和沿江城市较高、中北部城市较低的空间格局,城市之间的差异在加剧.城市经济水平高,或旅游资源丰富且旅游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得分较高,城市经济水平低、旅游资源欠缺或区位条件一般城市的得分较低.未来发展应重视旅游产业增长对城市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拉动作用,推动旅游与城市的同步发展,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区域性的综合开发模式,从区域旅游空间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形象整合和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总部经济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新型城镇化是总部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两者之间存在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和生态宜居等多个内生耦合机制。建立和维护这种耦合机制形成和运行的实现模式包括城市商业游憩区模式(RBD)、城市中央活动区模式(CAZ)以及城郊总部基地模式(ABP)。通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空间配置和企业办公区位思想的转变,促进总部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长期可持续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5—2015年统计数据,采用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旅游经济联系度等方法,比较分析了陕西省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位序-规模分布及空间演化过程。陕西省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两大市场分布格局差异明显:入境旅游分布集中且呈现极化发展特征,国内旅游分布均衡并表现为扁平化发展态势。两大市场空间演化阶段及演化路径差异显著:入境旅游仍处于核心极化阶段,空间联系仅由点发展到线;国内旅游则从核心极化到梯度扩散,并实现了一体化发展,空间联系从点线扩展到网面。两大市场不同格局主要因为入境市场规模小,追求世界知名景区并选择航空交通便利城市;而国内旅游本地市场规模大,休闲景区选择多且交通全域可达。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园林城市;又是典型的山区山水城市,肇庆市的旅游发展与城市景观的关系在广东省内、甚至全国具有典型性。肇庆市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协调问题是未来肇庆旅游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核心问题。从肇庆市的4次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性质定位来看,都强调了风景(景观)和游览(旅游)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发展夜间旅游是延长旅游消费链、激发旅游经济活力的重要途径.以31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运用旅游空间错位指数、二维矩阵模型等数理方法,研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与旅游收入空间错位关系,并利用ArcGIS软件将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内旅游收入与入境旅游收入三者间存在一定的空间错位现象;(2)集聚区与国内旅游收入总体空间错位较小,呈平衡状态;(3)集聚区与入境旅游收入空间错位较大,多数城市均处于匹配不佳阶段;(4)双收入重心空间错位差异明显,处于不同错位区的城市受限于不同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总结实际性发展建议,为我国夜间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二鹏  邓渠成 《广西科学》2022,29(3):595-606
城市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是城市旅游规模的主要构成单元,分析城市旅游规模时空分布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区域内城市旅游发展格局的变化特征。本研究利用北部湾城市群10个城市2010-2018年的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的数据资料,基于熵权TOPSIS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法归一化计算旅游规模指数,通过变异系数、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I(Global Moran’s I)、引力模型定量分析各个城市的时空差异和空间联系强度,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北部湾城市群旅游规模指数整体上“西强东弱”,2010年、2013年和2015年城市旅游规模在空间上呈负相关、离散分布,2018年呈正相关、趋向聚集;(2)城市群旅游规模和内部联系强度整体上明显提升,形成以南宁为核心、北海为次核心、湛江为边缘核心的基本格局;(3)2010年排名前5位的影响因子是旅行社数量、铁路客运量、第三产业比重、人均GDP和高质量旅游资源数量,2018年排名前5的影响因子是城市交通密度、水路客运量、铁路客运量、人均GDP和航空吞吐量,城市旅游影响因子交互后非线性增强或双因子增强,不同因子交互作用高于单因子作用。本研究发现北部湾城市群内部城市旅游空间差异性持续存在,但差异性逐渐缩小,城市之间相互作用、联系强度逐渐增强,影响旅游主导因素由传统依赖旅游资源、旅游配套设施条件、经济发展条件向交通通达度转变。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北部湾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和旅游资源配置,构建相对合理的城市群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