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北部湾渔业资源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变动出现严重衰退。本文在总结北部湾渔业资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北部湾渔业资源保护政策与制度的效果分析,提出今后除继续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的政策和制度外,应以海洋牧场建设作为修复北部湾渔业资源的主要途径,并提出北部湾海洋牧场建设要重视统筹规划与科学论证、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优先、科学选择增殖放流种类、加强管理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中国海洋牧场的发展态势,通过主题检索"海洋牧场"研究领域的文献信息,并利用Bibexcel、Ucinet、Netdraw、SPSS等软件对检索数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总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大致可划分为三阶段;洋牧场、人工鱼礁、渔业资源是在海洋牧场研究领域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形成具有45名核心作者的学术群体,核心作者中心性分析表明中国学者科研能力层次不齐,在研究领域仍有难以把握研究动态、学术交流较少等缺点;学者派系特征已出现,但尚未形成学术派系.从文献计量方法,剖析海洋牧场的研究概况和研究热点,明确提出中国在海洋牧场发展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的问题众多,研究精度和深度不够,缺少前瞻性和较高的战略视野,从而为进一步海洋牧业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海洋大国,也是海洋水产品消费大国,海洋渔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对海洋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海洋生态系统压力不断增大。如何解决全球渔业资源减少与对水产品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海洋食物持续产出与海洋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建立海洋渔业发展新模式,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海洋牧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已经引起政府、社会、特别是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从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了为什么要建海洋牧场、在哪里建和如何建等方面的问题,涉及对海洋牧场内涵的理解、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关系、海洋鱼类的生活习性与海洋牧场构建之间的关系等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海的离岸岛礁以珊瑚礁生境为主。珊瑚礁在提升海洋生态资源和维护我国海洋国土权益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南海珊瑚礁生境和资源严重退化,威胁着渔业资源、海洋环境以及国土安全。现代化的海洋牧场被认为是实现南海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模式。珊瑚礁生境与资源的修复则是热带岛礁型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基于此,本文整理了珊瑚礁生境与资源修复的技术方法,详细介绍了珊瑚礁生境构建框架生物造礁石珊瑚的有性繁殖、断枝培育、底播移植等技术方法以及珊瑚礁其他特色生物资源人工放流技术,并提出了在珊瑚礁生境与资源修复中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是海南未来发展的一个的目标,用于保护海洋环境和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智慧海洋牧场是海南海洋牧场建设的新趋势。本文通过对海南海洋牧场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阐述了智慧海洋牧场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智慧海洋牧场的基本特征和架构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海域建设,进一步促进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大连南部海域海况、渔业资源和建设经验,通过苗种基础设施建设、水生生物增养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近海生态立体增养殖等方式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大连近海渔业资源将明显恢复,海洋初级生产力增加,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明显提高,大连南部海域建设现代海洋牧场是切实可行的。建议:加强政府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近海生物资源利用面临着重大转型与升级。在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的背景下,拓展海洋牧场的发展区域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近海滩涂生物资源的利用现状,指出以传统滩涂贝类养殖方式为主的滩涂资源利用方式亟待转变。因此,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使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保护和增殖滩涂生物资源,发展滩涂生态牧场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的不同,滩涂生态牧场可分为滩涂贝类、牡蛎礁、海草床和红树林四种类型。此外,进行滩涂生态牧场构建时,需重点研发牧场选址技术、苗种培育技术、牧场环境监测技术、生态承载力评估技术和高效采捕技术等。在发展滩涂生态牧场的基础上,陆海统筹构建盐碱地生态农场、滩涂生态农牧场和海洋生态牧场,发展海岸带生态农牧场,是未来海洋牧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水域生态牧场是解决海洋和淡水水域环境退化和资源衰退等诸多生态问题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在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淡水生态牧场刚刚起步,因此在水域生态牧场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理念模糊、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不足等问题。本文在阐述水域生态牧场的定义与建设意义的同时,从规划布局、原理认知、技术突破、模式创新与标准制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和建议,以期为我国水域生态牧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9.
海洋牧场监测评估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海洋牧场建立、管理、效益提升和安全保障等多个环节。近年来我国海洋牧场综合监测评估技术及应用取得一定进展,比如多功能环境资源监测平台、基于光学和声学的生物监测技术、生态系统模型评估等工作,极大提高了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本文在总结当前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监测评估方法及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希望对海洋牧场监测评估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照国外海洋牧场建设,中国仍处于初期建设阶段,尚未形成系统。首批2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确定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标志着中国海洋牧场建设进入了新的轨道。未来一段时间内浙江省将会高起点、高标准地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工作。本文分析了中国和浙江省海洋牧场建设的现状,重点介绍了东极海洋牧场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展望了浙江省海洋牧场建设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海洋牧场的基石是丰富的初级生产,大型底栖植被群落的构建是海洋牧场生境修复的优选途径之一。本文主要阐述海草场构建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其构建方法。海草床在海洋牧场中的重要性与功能,包括食物供给、栖息地(包括产卵场、育幼场和庇护场所)、营养盐调控、固碳(气候调节)等方面。海草是海洋中唯一一类高等植物。海草床的构建包括种类选择、移植(或播种)及养护等方面。移植和种植,在海草(如鳗草)床构建中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图书推介     
正韩国海洋牧场建设与研究杨宝瑞,陈勇著。海洋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定价:90.00元。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在全球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国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高,海洋牧场建设也成为引领世界海洋生物生产、保障人类食物安全、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途径。《韩国海洋牧场建设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涛  奉杰  宋浩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2):206-212
生物资源养护是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最核心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有关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的理论基础较弱,制约了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技术进步。本文将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分为资源恢复工程和保护管理工程两部分。资源恢复工程包括增殖放流和自然增殖,强调了增殖放流活动应该有利于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优化,增殖放流前应该进行增殖潜力评估;自然增殖应该注重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机理研究与重要经济动物产卵场恢复技术研发。在保护管理工程部分,重点论述了栖息地修复与保护、生物资源调查与监测、生物资源评估与预测、生物资源科学采捕四部分内容。最后,作者提出了我国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的建议与对策,包括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协调好生物资源-修复设施-海洋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多学科交叉合作、加强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合作。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技》2013,(11):13-13
浙江海洋学院承担的“浅海典型渔业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项目,通过与俄罗斯国立湖河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海洋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天然岛礁区保护、人工鱼礁群建设、人工海藻场建设、鱼-贝-藻多元生态海洋牧场等重要渔业资源养护工程技术开发与示范,集成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区域生态调控技术,为重要渔为资源养护与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作为以海洋渔业研究为主的公益类省属科研机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推动浙江省渔业高质量发展,为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和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渔业资源长期衰退困境,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围绕实现浙江渔场修复振兴目标,形成了浙江渔场渔业资源综合养护和管控技术体系,通过多年实施,浙江渔场经济物种资源得以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态保护作为中国海洋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总结了中国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生态灾害威胁、渔业资源萎缩、海洋产业绿色发展保障不足等问题,以及海洋开发建设风险高、生态保护与修复资金缺口大的挑战。结合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密切关联,与绿色发展相互支持的特点,提出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基础上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从空间管控、资金保障、体系完善、碳汇市场化等角度提出了海洋生态保护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开发大洋生物基因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生物资源是海洋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目前,全球每年从海洋中获取的水产品约1亿吨,占人类消耗动物蛋白质的25%左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深海采样技术设备和海洋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人类已不再满足于仅仅从海洋中获取渔业资源.而纷纷把目标瞄向海洋矿产资源、生物基因资源等的开发利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场以高科技为依托的大洋生物基因资源争夺战悄然在沿海国家中展开.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均投人巨资研究开发大洋生物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8.
该报告根据福建省在海域生态系统动力学、渔业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渔业资源增殖和养护的研究现状,借鉴国内外研究进展,从重点水域渔业资源养护及其修复技术的研究、两岸联合开展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研究等方面,提出我省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学科研究的展望与建议,即:应以开展台湾海峡主要渔场的形成机制,重要渔业资源种类的生命全过程、时空分布、种群动态变化、渔业资源潜在量,渔业资源的养护与修复等为主要研究内容,使福建省沿、近海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得到基本修复,捕捞力量与资源可持续产量相适应,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处于平衡、良性循环状态;为海洋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我省发展海洋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进入“海洋世纪”以来,各国在国际潮流的推动下,纷纷调整自己的海洋发展战略,竞相出台各种有利于本国海洋权益的政策、增设各种海洋管理机构,试图在新一轮国际海洋中抢占先机。文中通过对我国在海洋安全、海洋权益的维护等方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目前的海洋管理体制所呈现出的诸多弊端等进行分析,对今后我国海洋战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2—2016年山东近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渔捞日志以及1985年以来的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对山东省近年的渔业资源结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评价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结构组成和渔业资源动态变化趋势.调查结果表明:2012—2016年,渔获种类分别为84、76、76、80和82种,种类数量变化不大.但是山东近海营养层次高、个体大的蓝点马鲛、鲐、小黄鱼等的资源量逐年减少,而鳀、方氏云鳚等营养层次低、个体小的资源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另外,其他经济价值低的杂鱼杂虾的资源量也在不断增长中.山东近海渔业生产分为明显的春、秋两汛,捕捞产量在每年的伏季休渔后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下降.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资料显示,山东近海海洋捕捞产量以及渔业资源密度从2000年开始呈现持续下跌的趋势,捕捞产量由307.84 t下降到229.72 t,资源密度由2.38 t/kW下降到1.05 t/kW.近几年,虽然海洋捕捞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渔获主要来源于伏季休渔制度后暂时回升的渔业资源,个别品种则几乎完全依赖增殖放流.在高强度捕捞压力和渔业环境破坏下,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日趋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