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洁  林雪松 《科技信息》2011,(15):315-316
本文主要结合德州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者在公路养护处理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在不同路段,不同的路面结构,不同的交通环境下公路路面所出现的不同类型的病害,以及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本地区在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中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了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路面病害的防治处理措施。介于本人阅历有限,本文将不会涉及到桥涵隧道工程路面病害的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2.
张岚辉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156-156,180
通过多次对木寨岭隧道及引线工程路面裂缝的实地调查,并查阅相关的地质资料和道路建设资料,为高寒地区公路路面早期裂缝产生的原因探寻理论依据,并为类似条件下的公路养护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缘故,公路水泥路面的使用大为增加,养护工作也愈发显得重要.合理的养护管理一方面可以延长公路水泥路面的使用年限,另一方面也可以长时间将路面维持在良好的服务水平上.公路养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原有路面等级较低的乡村公路逐渐得以硬化改造,而硬化改造后的公路使用期限长,并且在日常养护维修工作中,较其他路面工作量少,费用亦比较省.本论述列举了导致公路水泥路面被破坏的几个原因,描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几条公路水泥路面养护的方法,最终对未来我国公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发,尤其是隧道内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高,事故造成的损失大,已经引起高速公路运营,养护管理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本文结合赣定高速公路养护实践,从养护方面详细阐述了防止高速公路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发生交通事故的措施,以供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提高公路使用寿命,进行公路路面检测及养护已经成为公路养护部门刻不容缓的使命.分析当前公路沥青路面中出现的各种病害特征,着重介绍沥青路面弯沉检测技术、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路面抗滑性检测技术、路面损坏状况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探讨如何进行预防性公路养护的措施,客观而全面的论述如何开展公路路面维修治理工作,从而提高沥青公路的养护质量,方便车辆畅通无阻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微波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 《科技信息》2010,(31):347-347
随着公路建设水平的不断发展,沥青砼路面在公路路面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提高沥青砼路面养护技术水平也显的越来越重要。积极推行科学创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提高公路养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本着预防性和节约性养护的原则,各公路养护从业单位在公路养护方面逐步开展了微波养护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路面预防性养护足公路养护的一种新理念,是在公路路面结构良好或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以防止道路病害进一步发展、恢复路面使用功能,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道路使用质量,降低养护成本的目的。欧美发达国家就提高沥青路面养护质量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一些研究成果逐渐被我国引进消化,在我国的公路养护事业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路面裂纹是公路路面病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其发生的概率也是最高的,在实施路面裂纹的维护工作时,需要对裂纹的类型进行有效的分析,再采取合理的养护处理技术。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及工作经验总结,分析了公路路面特征和公路路面日常养护的意义,总结了公路路面常见病害及公路路面日常养护管理措施。希望对公路路面的养护和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公路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养护理念,更是一种养护策略,就是在路面尚未出现病害或刚刚出现轻微病害时,为了更好地保持道路的良好运营状态,延缓路面破坏的速度,在适当的时间、适宜的路段、采取适合的养护措施,从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本论述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对国省干线公路采取不同的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情况,提出在不同路段采取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并结合各种预防性养护技术对施工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中平 《工程与建设》2007,21(2):225-227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进行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我省"村村通"工程建设突飞猛进.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就地取材的资源优势,通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正在快速发展.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初期病害比较少,通村公路养护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文章指出通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更要加强管理,并对常见病害提出养护措施,保障通村公路的畅通和延长其使用寿命,以提高通村公路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建暗挖隧道对已建盾构隧道的影响,以济南地铁R3线盾构与浅埋暗挖隧道小净距并行段为依托,对暗挖隧道不同施工工法进行模拟优选,分析在帷幕注浆加固条件下新建暗挖隧道对已建盾构隧道管片变形及应力的影响,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优选施工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暗挖隧道施工工法对于地表沉降和隧道管片的变形影响显著,其中交叉中隔墙(cross diaphragm,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在控制地表沉降、管片变形及应力方面差异较小,且两者均优于核心土法和中隔墙(center diaphragm,CD)法.综合考虑施工速度、影响范围以及地表与既有盾构隧道变形控制等因素,确定暗挖隧道采用CRD法施工.现场监测表明采用优选的施工工法可以保证地表变形和盾构管片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方案FLAC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地铁奥运支线奥森区间隧道工程为依托,将上下台阶法与预留核心土法作为拟采用的2种隧道开挖施工方案,运用FLAC软件对2种隧道开挖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根据FLAC模拟结果,确定预留核心土法作为浅埋暗挖的施工方案.运用FLAC模拟的结果预测地表变形规律.建议了超前小导管注浆和格栅钢架的联合施工方法为奥森区间隧道地表沉降变形的控制措施.工程实践表明,FLAC模拟建议的施工方案是合理可行的.FLAC计算预测的地表变形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依托回头沟隧道工程,采用Mohr-Coulomb强度准则数值分析台阶法、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交叉中隔墙法、单侧壁导坑法四种开挖方法,结果表明单侧壁导坑法变形值最小;通过现场监测隧道地表和围岩变形情况,研究发现当地表不对称时左右两侧地表和围岩变形规律不同,深埋侧位移大于浅埋侧;当地表平坦时,左右围岩变形规律相同;监测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相同,可为今后隧道开挖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将掏槽孔的爆破简化为一系列球形药包的爆破.通过复变函数中的保角变换,将爆破点与隧道挖空段的拱顶映射到复平面的同一侧,即可将隧道挖空段的地表振动问题转化为半空间中的地表振动问题,最终得出隧道挖空段地表振速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际工程,对比理论计算和实际监测的隧道轴线地表质点的振速峰值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验证理论计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物影响的随机介质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隧道开挖必然会使地表产生下沉和变形,从而对地表建筑物产生影响。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对桐油山连拱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进行了分析,推导了简化计算的具体公式,根据中导洞开挖地表移动参数按比例法确定了整个连拱隧道的地表移动计算参数,据此分析预测了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情况,计算结果对指导隧道的施工有一定的意义,也为其它同类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图9,表1,参9。  相似文献   

16.
深埋隧道围岩滑移面验证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采用安全系数分析深埋圆形盾构隧道稳定性,以隧道围岩弹塑性区域的应力分布为基础,采用变分方法验证围岩滑移面的分布形态.将围岩简化为理想弹塑性材料,结合弹塑性区域应变分布获得围岩极限塑性半径.基于Mohr-Coulomb准则,选取隧道安全系数为极限塑性半径内沿隧道滑移面围岩的抗剪强度与剪切力之比,获得以安全系数为隧道稳定性指标的分析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得出极限应变与屈服应变比值、围岩力学参数和支护参数与隧道相对塑性半径和安全系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围岩内聚力、内摩擦角及支护压力能有效抑制隧道塑性区半径发展与提高隧道安全系数;围岩变形协调能力越好,整体越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以国内8 条隧道的涌水量原始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将其进行分类。运用未确知测度预测方法,选取年降水量、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汇流条件及地表水体补给条件4 项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可行的未确知测度模型。经验证,未确知测度预测判别方法的正确率高,可以迅速判别隧道涌水所属的类别,为隧道涌水量的类别判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WSS)是浅埋暗挖含水砂层隧道施工中的一种有效的预加固技术。文章研究了该技术在浅埋含水砂层隧道开挖中的加固机理,以广州地铁5号线珠江新城至猎德段隧道为例,利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对隧道开挖后的变形情况及塑性区进行模拟,分析了有无预加固措施对拱顶地面沉降的影响,认为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能有效地控制含水砂层围岩的变形和地表沉降,减少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和受力,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同时,也进一步论证了有限差分程序FLAC 3D在实际隧道工程分析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考虑现实生活中城市地铁隧道内可能出现的意外或恐怖袭击爆炸事件,运用有限元Midas/GTS软件数值模拟爆炸过程,分析爆破荷载作用下隧道管片的变形、振速、内力及地表的变形情况,分别选取3种不同管片接头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爆破荷载作用对隧道管片的影响较大,而对地表的影响较小,其竖向位移随地表与爆炸源正上方位置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不同接头模型中管片的内力与变形规律相似;隧道管片内力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采用局部刚度折减法时管片的内力明显区别于整体刚度折减法与不折减法,折减区管片内力较大,整体管片内力分布不均匀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地表堆载会引起邻近土体产生沉降变形,进而会对地下空间中的邻近隧道造成安全威胁。为了获得邻近既有隧道受到地表作用的影响,采用Boussinesq解获得地表堆载对邻近既有隧道的竖向附加应力,将既有隧道简化成搁置Vlasov地基模型的Euler-Bernoulli梁,引入既有隧道侧向土体影响,进一步获得隧道在邻近堆载作用下的变形响应。通过与既有工程案例数据对比分析可知:该方法理论解析与监测数据较为接近,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与该方法退化解析对比,本文方法更贴近工程实测数据。参数研究表明:隧道与堆载中心间距的增大会引起隧道纵向位移及内力的减小;堆载荷载的增大会引起隧道纵向位移及内力的增大;随着既有隧道刚度的逐渐增大,隧道纵向位移会逐渐减小,但会引起既有隧道内力的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