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传统建造技术在长期经验积累下,具有天然的"可持续发展"特征.通过对四川省丹巴县中路乡克格依村一栋传统碉房民居的具体建造方法和使用情况的研究,分析了其中传统技术建造手段的应用.从川藏地区丹巴民居出发,总结了民居传统技术建造的特点,分析了其中设计、建造与使用的生态性要素,并对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民居建造逐渐消亡的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陈颖  曹荣林 《河南科学》2010,28(3):360-364
针对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千城一面"问题,从分析中国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建筑材料、装饰细部、建造手法的地区差异性着手,提出出现地区差异性的原因和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继而提出城市地域建设需要借鉴传统民居的建造手法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的想法,最后提倡现代城市建设应尊重地方文化,与地域特征相协调,以此创造健康、优美、宜人的人居境域,促使生态、人性和文化和谐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3.
闫凤彬 《工程与建设》2007,21(3):270-272
文章以党的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首先阐述了历史上民居自身的发展规律,针对当前民居混乱的建设状况,指出新时期民居更新的原则与方法.接着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来探讨当下民居更新的可能性,并着重从建造材料和施工工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指出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村镇民居正处于由传统建筑向绿色高质量建筑转变的过程当中,需要开发新型建材以及新的建造方式.目前村镇民居地坪节能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关于住宅围护结构绿色节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墙体和屋顶,然而地面系统对于降低建筑能耗也是有非常突出的作用,村镇民居地面系统有待研发一种结合装配式结构,集保温、装饰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复合板材.板...  相似文献   

5.
秦岭山地民居墙体构造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起源和发展于经济技术落后的农业和手工业社会,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变革的影响,逐步演变进化成为地域特征强烈的乡土居住建筑体系。从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来审示,传统民居具备结构简洁、就地取材和施工建造方便等优点;从与气候的关系来看,具有适应地区气候、冬暖夏凉的生态性能;从以人对居住的需求来看,能够满足基本的舒适和健康标准要求。目前我国每年乡镇新建住宅已逾10亿m^2,应该将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在新建住宅中得以继承。本文针对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秦岭山地夯土墙民居建筑墙体材料、裂缝、防水、稳定性等问题,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理论分析,得出其构造技术体系上的一些量化结论和定性做法。这对有地域代表的民居给予了技术上的肯定,对于民居的建造具有指导意义(已用于当地民居建造),同时将为我国乡土民居相关设计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鄂西北地区传统民居以十堰、襄阳两处为主要分布地,而地处襄阳南漳县大山之中的板桥镇,由于山体的庇佑,以及与外界交通与交流的不便,使得此地的传统民居遭受现代文明的破坏较轻,留存了较多的传统民居,且遗存的完整性较好,至今仍有居民使用居住。传统民居能历经百年甚至几百年的风雨洗礼,与其设计建造时朴素的生态设计策略和建造方法是分不开的,科学的选址、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构思精妙的细部设计等,为传统民居长时间地为人类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板桥镇传统民居在建筑选址方法、采光通风设计策略、生态材料的选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发掘其朴素的生态设计思想及建造技艺,为当今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小震致灾”甚至“小震大灾”是农村地震灾害的显著特点,这与农村民居选址不合理,建筑质量不高,抗震(灾)能力不强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国家标准《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总结实际工程经验、归纳专家意见,归总吉林省村镇抗震民居地方建造特色.对东北三省(严寒地区)的村镇抗震民居建造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选取冬季作为调研季节,对贵州黔中地区青岩古镇民居进行温度数据调查,及进行光环境BIM软件模拟。结果表明:结合实测温度数据以及软件模拟分析,贵州黔中地区青岩古镇民居在房屋保温舒适度方面较好,冬季室内温度为10.5~14.5℃,民居室内保温性能良好;室内空间光量度低或形成局部暗阁,民居光环境并不理想。说明民居保温舒适度与建筑材料、建筑构造有关;光环境舒适度与房屋进深、门窗洞口大小、门窗洞口数量有关。并总结了两种适合贵州黔中地区的建筑绿色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坝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大坝工程智能化建设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为大坝建造智能化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建造智能化是实现“安全、高质、高效、经济、绿色”建设目标的关键,大坝智能化建造与建造智能大坝是新的发展趋势。因此,该文总结了智能建造理论发展的两条脉络,梳理了大坝智能建造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分析了智能建造各阶段技术特征、技术目标、理论理念、技术方法、管理模式及重大工程实践案例,阐述了大坝智能建造与智能大坝的关系,揭示了大坝建造智能化阶段的3个层次,阐明了智能化时代关键问题解决的理念变迁,探讨了大坝智能建造未来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依据《河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结合Climate Consultant软件和焓湿图,进行了河北省冀东地区民居的气候适应性分析,得到适于该地区民居建设的被动式策略,提出了冀东地区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和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1.
1993—1994年,在住宅科研设计领域提出了"中国住宅产业化"的概念,而"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已被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并通过专家可行性论证。本文从住宅产业的现状,分析住宅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论述绿色生态住宅的基本概念、面临的问题和小区绿化三个问题,研究分析了绿色生态住宅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青海省交通区域网建设驱动因素,利用近几年青海省GDP增长与青海省交通客货运输量增长及GDP对主要运输方式客货运输量增长相关性,分析目前影响青海交通网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藏汉双语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技术发展问题是当前青海藏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有力地推动青海藏区的教育发展.本文从政策基础、现实意义等方面对青海藏区的教育技术发展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绿色生态住宅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绿色生态住宅观的产生及确立出发,阐述了绿色生态住宅观的内涵、功效特点及技术要点和开发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青海省2000-2007年的R&D经费内部支出、科技人员投入、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和GDP数据,通过T型关联度分析了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结论表明:青海省R&D经费支出、科技人员投入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与青海省国内生产总值均有正相关关系,但是科技投入对青海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公路赛”对青海高原旅游业发展的意义、作用以及对沿途周边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蔡守琴 《科技信息》2008,(36):231-232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培育了丰富的绿色食品资源,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文章通过对青海绿色食品资源及其品牌建设状况的研究,分析了青海绿色食品品牌建设的优势以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海地区寄生虫标本采集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青海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标本现状,针对寄生虫标本较为短缺的问题,采取多种途径解决矛盾.尤其是利用青海独有的寄生虫标本,与外省院校标本互换,达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同时积极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使教学工作信息化.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公积金贷款的概念,针对利用住房公积金发放建设项目贷款和单位购建住房贷款存在的逾期问题,提出降低贷款风险,确保住房公积金正常运行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