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2016年2月国务院提出推广街区制,旨在通过城市居住模式的改变来有效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病"。基于现代化都市视角分析建设住宅小区的弊端,归纳建设开放社区的优势所在,并且对开放社区的建设提出若干可预见性的问题,进而从政府、开发商、居民3个主体角度探讨建设开放社区途径。认为政府主导建设路线、开发商积极配合、居民参与设计3个环节紧密结合能更好更快地建设开放社区。  相似文献   

2.
针对推广街区制、开放住宅小区等问题,搜集相关数据,选取合适评价指标,使用仿真概率分析法,建立了基于概率的交通仿真模型.运用MATLAB等软件编程求解,考察了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影响,且定量比较了各类型小区开放前后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推波助澜,导致了西方后现代主义城市运动和城市街区公共空间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本文系统地探讨了西方社区宜居性、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所蕴涵的城市街区公共空间思想,揭示了关注城市多样性与多元化问题、突显人性化城市设计、重视社会公正问题、重现宜居性社区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城市街区公共空间观的主要价值取向,城市街区公共空间与城市宜居性内在规律的探讨,对于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规划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城市住宅小区正在想着集中式住宅社区、集居住、购物、医疗、教育等于一体的现代社区方向发展。作为现代社区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的组建对现代社区居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现代社区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本文就现代社区电力系统的组建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赵腾菲  杜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6):11368-11374
公交微循环是“最后一公里”以及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微循环公交在街区制条件下更能发挥出本身便捷高效的优势。本研究以街区制条件下的开放式社区为背景,在公共交通能够满足区域内所有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建立以运营收入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线路长度、发车频率、车辆容量、上座率等为约束条件的微循环公交站点和线路设计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百子湾社区为例,提出了社区微循环公交线路走向和发车频率的最优设计方案,证明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城市改造的社区绿道建设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激增,各类"城市病"相继出现并且日趋严重,建设生态城市的思潮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新城市主义所倡导的"街区制"和TOD发展模式正是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积极响应。本文基于生态视角论证新城市主义指导的城市改造对社区绿道建设的需求及推动作用,并提出社区绿道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7.
汪淏 《科技资讯》2013,(3):61-61,63
合理的街区规模,是住区与城市融合的基础。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城市规划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基于社区角度的宜居城市设计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宜居社区的适宜规模,给出了具体的参考数据和例证,探讨了宜居社区的设计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摘掉车牌,打开车顶窗,一辆摆在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结果停在杂乱街区的那辆车一天后就被人偷走,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一个星期都“无人问津”。后来他用锤子把此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汽车就不见了。  相似文献   

9.
以济南市30个居住区为例,构建动静结合的交通效益评价体系,探讨街区制调整的必要性与实际意义。结果表明:街区制的通行优化效益具有自城市中心区向外围逐渐降低的地域分异特征,而空间承载效益的变动趋势与之相反;新旧程度与居住区类型均会对实际效果产生影响;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城市中心区居住社区应配合综合整改,最大限度地进行开放调整;普通封闭小区应有效衔接内外道路,优化区域路网结构;城市外围新建封闭小区应基于广阔的内部空间,发挥其承载与共享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旧城改造的背景下,历史街区得到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完整地保护历史风貌,但是,历史街区是一个融合了多方面利益需求的区域,内部开放空间的构建同样不可忽视,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看来不符合历史街区整体风貌完整性原则,却能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和游客的休憩需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对当前历史街区建设中存在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分析,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中一处闲置土地为例,提出景观恢复措施,以更好地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开发、兴建工厂、住宅小区、文化体育场馆、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经济开发区、商业街区以及涉外宾馆饭店、写字楼、构筑物等。公共建筑与民用建筑工程,投资方首先要委托做好落实工程场地即红线内的"三通一平"。(水通、电通、路通、场地平整)。这也是招标工程,必须具备的条件中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全国各地出现的城市住宅小区开发热潮,结合福州北京金山小区设计和建设,提出"社区交往空间"的意义所在,并探讨"社区交往空间"的一些实现方式"通过理性优化的总平面规划结构,营造出连续的开放的室外公共空间:对于空间界面不同尺度的区分,以及居住者使用行为的研究,用当代的建筑和环境设计语言实现人性的高品质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是全国第十二个"安全生产月"。在三湘大地矿山、工厂、车站、码头等各产业生产作业点,在商场、街道、住宅小区等人流密集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安全宣传的标语和安全知识宣传员的身影。一场关于安全的正能量正在三湘大地火  相似文献   

14.
潘殊 《科技信息》2009,(29):I0512-I0512
住宅小区是现代城市人民居住生活、甚至是工作的地方;住宅小区的人居环境是衡量一个城市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提高城市住宅小区人居环境的质量是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与经营的主要重点。本文从住宅小区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并追溯我国古代对人居环境的一些理念和作法来论证当其城市住宅小区人居环境改善和设计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模拟城市》的每个玩家都是城市规划者,负责建设住宅小区,设置警察局、消防队、商店等等。随着城市逐渐扩大,计算机根据诸如市民在生活水平降低时会增加不安定感之类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可能性,计算出土地价格、环境变化、犯罪率等一些城市评估参数。  相似文献   

16.
历史街区小规模、渐进式更新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规模的改造是城市新陈代谢的一种基本的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造方式,在改造资金的筹措、规划设计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多样化"是城市的天性,"多样化"同样是历史街区的天性,而历史街区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正是适合历史街区"多样化"天性的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17.
历史街区是城市重要的遗产资源,是城市旅游、文化以及商业开发活动的源泉,正确认知与妥善处置这些资源对于历史街区的研究者和经营者都是一个挑战。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从复杂顾客体验视角,依据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娱乐休闲价值、环境价值、经济价值、形象价值等维度对历史街区的价值认知展开了实证分析与讨论,揭示了不同顾客群体对于历史街区价值认知的共性及差异性,以帮助历史街区的经营者根据不同目标顾客群体的体验需求进行精准的开发决策。  相似文献   

18.
定量比较了小区开放前后道路通行能力,以此来评估街区制推广的可行性.将车流量、延误时长、通行效率作为单一因素进行了统计描述分析;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在小区开放道路上对机动车的影响,建立含干扰系数的阻抗函数模型;对小区开放可能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量化街区开放制度意愿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居民是否赞成街区开放制度作为因变量,选取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15项指标作为影响因素,以156份调查数据作为建模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 Logistic模型,对居民是否赞成实施街区开放制度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赞成意愿与居民年龄、对该制度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封闭街区是否会影响交流沟通有关,经检验,模型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城市三维格局对污染气体扩散的影响,揭示空间形态与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的关联.方法应用CFD数值模拟技术,选择典型城市商业街区为研究对象,以汽车排放尾气中PM_(10)为污染源,模拟可吸入颗粒物的空间质量浓度分布,以实地监测数据验证精度,揭示了大气污染物在街区空间三维坐标下的扩散规律.结果污染气体的扩散效应与街区三维景观格局有着密切联系:在10 m、30 m、50 m不同高度水平截面中,污染物质量浓度的降低趋势、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受建筑密度影响显著;街谷两侧建筑高度、空间组合以及建筑自身形态决定了街谷内局部流场.结论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三维格局对街区大气污染的影响,从城市通风廊道、开放空间、天际线高度变化及底层灰空间等多个层面,对城市街区的三维景观格局进行优化,能够有效改善严峻的大气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