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复杂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的实质是丹麦和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为争夺两公国的归属问题。它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800——1852年为第一个阶段,发生了1848——1849年第一次普丹战争,1852年伦敦协定规定丹麦王位继承人,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在丹麦国王统一领导下各自与丹麦联合;1863—1878年为第二个阶段,1864年发生了第二次普丹战争和1866年普奥战争。第二次普丹战争使丹麦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劳恩堡交给普奥两国共管,普奥战争使奥地利放弃与普鲁士共治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的权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基本解决;1919——1945年为第三个阶段,一战后凡尔赛和约规定在石勒苏益格北部和中部举行全民公决以决定其归属,石勒苏益格北部重归丹麦。1945年丹麦政府主动放弃收回石勒苏益格南部的机会,石勒苏益格南部仍归属德意志,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讨论了本世纪英美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通过归纳与分析,文章认为本世纪英美文学创作在继承发展十九世纪英美文学传统的同时,在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不同于以前传统的特色.文章从文学主题、形式、文学与哲学的关系、文学流派等几方面论述了本世纪英美文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青年作家是当前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队伍的主力军。当下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焦点一是表现民族文化传统、民族生活习惯和现代性、和当代现实生活的冲突,二是宏大叙事的民族民间化,三是对底层边缘人物的励志书写,四是表现生态主题。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以来,有人提出中国有一批老作家当代创作不如现代,并从政治上去找寻原因。本文则从文学创作格局、读者审美需要的变化、传统文化形成的心理定势、文学创作自身规律的约束等方面去探求原因。  相似文献   

5.
毋庸置疑西方欧美现代主义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对莫言的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但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小说与文化小说传统对莫言的文学创作的影响亦不可小觑。前者使莫言找到了创作的突破口与自信,后者使莫言获得了传统文化/文学的内在支撑。而且,两者彼此所共有的相似性,使得莫言的小说既能够对外与西方欧美现代主义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相关联,又能够对内与中国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的血脉相连通。二者对莫言文学创作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之初,前者的影响以显在的形式存在并凸显,后者以看似缺席的方式潜隐存在于莫言的创作之中;21世纪之初至今,后者以显在的形式存在并凸显,而前者则以看似缺席的方式潜隐存在于莫言的创作之中。总之,两者明暗相继,互为主宾。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上,再没有哪个国家的商人像中国商人一样,在突破规则和活络关系上拥有惊人的能力。这里显得很安静。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日报》的记者来说,也许显得太安静了。他来这里追踪的,是7年前一个中国人的承诺。"在帕希姆  相似文献   

7.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4,31(1):131-137
尹湛纳希(1837--1892)是蒙古族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蒙汉文化交流史上的先驱。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我国对尹湛纳希家世、生平和文学创作历程研究.尹湛纳希文学创作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研究,尹湛纳希文学创作与蒙古族文学传统研究.尹湛纳希文学作品文本研究,尹湛纳希在蒙古族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8.
孤独是杜拉斯永远挥之不去的一种情感体验,写作拯救杜拉斯于孤独之中。童年时冷漠的家庭生活,外人的隔离和排斥,造成杜拉斯无法逃避的孤独。她将这种孤独投射到笔下的大使夫人、劳儿·V·斯泰因、副领事等人物身上,表达孤独是人类永远无法逃离的一种情感。  相似文献   

9.
秋瑾所生活的年代处于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她的文学创作印证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与融合。她前期的创作以诗词为主要形式,集中在赞誉古代女英雄的主题上;后期成就最高的是赋有启蒙思想的白话文创作。对她前后两个时期文学创作的考察与评价,可以管窥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某些特质。  相似文献   

10.
文学创作有其特殊规律,在审美趣味、艺术形式、表现方法等方面有相对稳定的特征,文学传统依然能为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关键在于作家如何汲取。丁玲在创作上对古代文学精华的汲取有三大方面,即推崇圆熟的叙述方式、赞赏高明的写人技巧、熟谙精妙的语言表达,这既是她的个人兴趣爱好,也是她对文学创作规律认识逐渐加深而形成的。其真知灼见对中国当代文学如何借鉴传统文学、消化吸收外来文化,最终走向世界,依然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易卜生的戏剧在中国文学界乃至中国社会曾有过广泛影响。《玩偶之家》这部作品在"五四"时期的中国,得到了较多接受和关注。女主公"娜拉"挣脱枷锁、为争取自己权益离家出走的行为对中国女性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将女性叙事置于农村经济变革的宏大背景,反映了乡村女性解放的社会境遇。与穿梭于都市,揭密中上层女性命运的“个人化写作”不同,作者的女性视角不是床第之间的欲望比值,而是社会文化场域的命运思考。女性话语淡出身体体验,文学表述弥漫着诗意,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3.
许穆夫人在《左传》中的出场仅见于闵公二年不足十个字的叙述,但她的出现却关系到卫国的生死存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救卫国于水火的作用。同时,她的人生光彩也是在卫宣公无耻的新台之行和卫懿公无稽的好鹤亡国的灰暗背景之下展现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校文科实验室现状的分析,从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文科实验室建设;强化实验教学在文科实验室的主体地位和文科实验室建设所具有的独特性进行研究;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呼吁尽快出台高校文科实验室评估标准;要充分重视和不断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理雅各《尚书》译本的最大特征是直译,在直译的基础上力求与原文一致,做到忠实和准确,当然在译文中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翻译错误,本文从措词角度,分析理雅各《尚书》译本的直译特征和其中的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主流英文媒体在英译中国特色词语时,主要采取完全音译、音译加解释、完全直译、直译加解释或音译和直译加解释这些方法或策略。从外宣的角度讲,音译或直译加解释即解释性翻译的方法是外宣英译中国特色词语的有效方法。解释性翻译给"不折腾"的英译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书信体文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重要的文论形式。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数量多,内容涉及面广,问题意识突出,形式灵活多变,成为明代众多文学流派传播文学观点的重要途径。对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的探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情况,也是研究中国古代书信体文论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文学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各个阶段所做的工作以及所扮演的相应角色,旨在说明文学翻译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还译者一个公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批评意识,是杂文与生俱来的文体特质。但杂文批评的文体特质,从文体确立至今,很多人也还有着这样那样的误解。有人把杂文批评等同于政治批评,或把杂文的批评性与建设性割裂开来,从而导致了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杂文悲剧,也妨碍了杂文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直极限和逆极限是泛代数中生成新代数的方法,为了进一步研究新代数的生成,给出了重集族和重极限的定义;研究了代数的重极限、二重直集族及二重直极限及其相应性质;讨论了二重代数族和二重直代数族的极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