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PPC超静定结构弯矩调幅的研究中引入曲斗延性,使得结构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弯矩调幅限值可以由理论计算求得.在弯矩调幅的取值上,考虑了使用阶段裂缝宽度限值和初铰出现迟早的影响.最后给出了PPC超静定结构弯矩调幅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林鸳  刘金升 《江西科学》2008,26(4):614-617
弯矩调幅法作为一种在弹性分析基础上考虑结构内力重分布的简化计算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此,简述了钢一混凝土连续组合梁三种不同的弯矩调幅系数确定方法,并通过算例比较了不同弯矩调幅系数对组合梁承载力的影响。对组合梁结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6块连续板的试验,探讨了冷轧带肋钢筋砼连续板的塑性内力重分布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的冷轧带钢筋砼连续板的弯矩调幅限值。钢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塑性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是理论界和工程界十分关注且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通过对比国内外混凝土设计规范和各研究机构对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弯矩调幅设计建议,讨论相对受压区高度ξ和塑性转角θp对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弯矩调幅设计建议的影响。提出合理安全的弯矩调幅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考虑非弹性变形性能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变刚度法、强迫转动法、极限转角法、调幅法以及全过程分析的电算法等。其中调幅法已为许多国家规范采用,其方法是以结构计算所得弹性弯矩为基础,考虑结构的非弹性变形而将弹性弯矩予以调整,调幅范围  相似文献   

6.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已开始在我国工程中得到应用,但有关它的内力重分布问题至今尚无人进行试验及研究.作者进行了5根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试验,并与普通热轧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进行了对比.本文介绍这些试验结果,并且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种结构弯矩调幅限值建议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阐明了钢筋混凝土梁在弹塑性工作状况下梁端弯矩调幅的原理,分析了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采用弯矩调幅方法进行设计的条件,并结合现行规范的相关规定提出了采用该方法进行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在PKPM软件中系数的运用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完成了地基、基础与上部框架的有限元耦合。在考虑联合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弯矩调幅系数ζA(框架上部调幅系数)、ζB(框架下部调幅系数)对框困产生塑性铰的影响,探讨了弯矩调幅系数与框困极限承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弯矩调幅系数ζA和ζB的值,可改变塑性铰的位置及出铰荷载,并可寻求一组最优的ζA和ζB,使框架的极限荷载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完成4根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两跨连续梁受力全过程试验,对支座反力及控制截面弯矩重分布程度进行分析.运用非线性阶段的预应力次弯矩定义,将非线性阶段连续梁总弯矩分解成次弯矩和荷载弯矩.研究加载全过程次弯矩和荷载弯矩的演化规律,提出了对初始次弯矩和弹性荷载弯矩分别调幅的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弯矩调幅公式.采用已有文献中一组试验梁对所提公式的计算精度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无黏结预应力连续梁弯矩重分布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无黏结筋应力的增长以及连续梁各部分割线刚度比值的改变.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次弯矩折减系数随中支座综合配筋指数的增大而增大,荷载弯矩调幅系数随其增大而降低.文中弯矩调幅建议公式较已有公式更接近试验结果,可为设计规范中相关条款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试验研究和设计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竖向静力试验,对其破坏形态、裂缝的开展与分布、刚度变化、弯矩调幅等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发生类似于钢筋混凝土适筋梁的正截面受弯破坏,属延性破坏,框架梁端形成塑性铰实现了塑性内力重分布,位移延性比大于3,弯矩调幅值为30%左右,弯矩调幅值高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最后分析了次内力产生的本质,提出考虑次内力包括次弯矩、次轴力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抗弯极限承载力、抗裂度、刚度及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较吻合.本文计算理论反映了现代预应力设计理论的新思想,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榀近于足尺的两跨预应力框架的试验研究,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影响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弯矩调幅的相关因素--控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次弯矩、柱梁线刚度比以及柱顶裂缝的开展情况.结果表明,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由一跨增加到多跨,其调幅特性仍然没有发生变化,即主要受控制截面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及次弯矩的影响,柱梁线刚度比也对弯矩调幅起一定作用;其次,多跨预应力框架的塑性铰只出现在加载跨上,最终结构破坏也是由于加载跨的破坏,对非加载跨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弯矩调幅的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两榀近于足尺的预应力框架的试验研究,从塑性内力重分布入手分析了影响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弯矩调幅的主要因素有: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次弯矩、梁柱刚度比、柱顶裂缝的开展情况等,并认为次弯矩对预应力框架调幅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当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较大时,次弯矩调幅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钢-混凝土组合梁是一种优秀的结构形式,连续组合梁是常见的组合结构,它的负弯矩区段可能产生侧向失稳,从而降低承载力。文章通过计算分析,发现可以用支座负弯矩调幅和减小梁间距的办法,满足侧向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怎样确定钢筋混凝土双肢剪力墙中连系梁的弯矩调幅系数(K)。研究其主要影响因素荷载类型和剪力墙的整体系数(α),并考虑连系梁弯矩完全重分布的条件。最后提出连系梁弯矩调幅系数(K)的建议值,供工程实践选用。  相似文献   

15.
以结构力学和钢筋混凝土塑性设计的原理为基础 ,推导了弯矩调幅系数 β与截面所需转角值的关系 ,为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塑性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了解其破坏机理就能针对体系的薄弱环节 ,采取措施予以加强 ,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工程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产生楼层破坏机制 ,且在框架计算中将梁的固端弯矩进行适当调幅是达到理想破坏机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的内力重分布及弯矩调幅规律,完成了2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竖向静力实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能够实现内力重分布,梁端截面荷载曲率曲线近似为线性.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试验框架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对试验框架梁型钢截面尺寸、相对受压区高度的参数进行分析.基于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端塑性铰长度计算公式,并给出了以梁端控制截面在极限荷载下的弹性弯矩计算值与张拉引起的次弯矩之和为调幅对象、以相对受压区高度和塑性转角为自变量的调幅系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对某双坡折线形混凝土框架进行竖向静载实验,研究双坡折线形混凝土框架在竖向静载作用下的破坏机制、承载能力、竖向位移延性比及弯矩调幅规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试件的有限元模型,以该模型进行参数分析,考察相对受压区高度、梁起坡角度对弯矩调幅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坡折线形混凝土框架为三铰破坏机制;框架梁发生类似适筋梁正截面受弯破坏,属于延性破坏,竖向位移延性比为2.53;试件弯矩调幅系数为37.66%,极限状态时,拱效应提高了其框架承载力,但是加大了框架柱的侧向位移;利用ABAQUS软件建立的试件有限元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根据混合梁斜拉桥的结构特点,考虑混凝土主梁和钢主梁结合处弯矩的限值,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混合梁斜拉桥成桥索力的优化模型.以塔梁的弯曲和拉压应变能之和为目标函数,以斜拉索的初张力为设计变量,成桥索力和主梁钢混结合处的弯矩为约束条件,结合ANSYS优化模块中的零阶和一阶方法进行求解,确定合理成桥状态下的索力.在优化过程中,改变结合处弯矩的限制范围,分析成桥下的内力和位移随限制范围变化的规律.通过一座单塔斜拉桥算例计算表明:将弯矩限值控制在0.3~0.5倍的主梁最小和最大弯矩范围内,得到的成桥状态最合理.索力从塔至边墩呈均匀增长趋势,主梁弯矩图变化平顺,结合处弯矩较小.  相似文献   

20.
钢与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塑性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两跨及三跨的钢与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提出简化塑性理论,推导出集中荷载下梁负弯矩区极限抵抗矩及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给出连续组合梁调幅系数的确定方法,对比组合梁实测与与计算的负弯矩区极限抵抗矩、极限荷载及调幅系数,误差分别为7%,10%和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