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8月10日至1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来自大陆,港台、美国、新加坡,韩国等136名学者出席了这一盛会。会议期间成立了以夏传才为会长的中国诗经学会。这次提交大会的论文共94篇,现依《诗经》文艺学、《诗经》文献学、《诗经》文化社会学,《诗经》美学,《诗经》学史,海外《诗经》学六类分别评述如下: 一、《诗经》文艺学 《诗经》是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典籍之一,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一直是中国人的经典。然而,它毕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它的研究首先应该是艺术的,这次为会议提供了这个专题的论文达16篇之多,体现了学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袁燮的《絜斋毛诗经筵讲义》解读《诗经》颇有特点,这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受众意识。袁燮给皇帝讲解《诗经》,是要尽可能地启沃国君。他讲解《诗经》都是采用三段式的结构,语言简洁明了,并采信《诗序》与古注。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诗经》中,内容最生动、数量最多、最富色彩、最有价值的是爱情婚姻诗。从民俗学的角度看,《诗经》又是一部反映我国民俗的生活画卷。《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从岁时节日、社会生产、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等方面展示了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间的民俗文化内涵及当时人们的审美取向。对《诗经》爱情婚姻诗的民俗进行研究,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汲取和继承《诗经》的艺术营养,丰富和繁荣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4.
羌族102部多声部《羌族妮莎诗经》的出版,是集数百部羌族文献之大成的《羌族释比经典》后又一里程碑。作为小语种文字的妮莎诗经,是羌族民众数千年历史中参与创作的民族古典口传典籍,是地域民族文化知识体系歌诗化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博大深精。妮莎诗经显示羌族独特的美学观与表述,妮莎诗经问世为羌族文化和中华多民族多元文化及其口传古籍增添了新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5.
作为诗话诗经学的重要成果,毛先舒在《诗辩坻》中对《诗经》多有阐释,他还以《诗经》为准的,从"诗之本源""诗之法""诗之用"等方面来构建其诗学大厦。毛先舒将诗歌的本源推溯至《诗经》,即所谓"归源《风》《雅》";他以《诗经》为标准论诗法,不但对《诗经》之章法韵律推崇备至,还以此作为作诗、评诗的准绳;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伦理功用,倡导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  相似文献   

6.
《关雎》与古代婚礼重别论黄维华一《诗经》是诗经时代的文化产物。较诸汉魏以降甫成风气的自觉的文学创作,《诗经》的作者,实际上只是以诗歌语言的始初形式对当时人们的社会性活动和精神性活动,进行一种直接的和真实的记录。惟其为是,故有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季札听乐...  相似文献   

7.
屈原骚赋对《诗经》语言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诗人。由屈原奠基并定型的骚体诗以其独特的风格独占了一个文学时代,和《诗经》一起,成了先秦文学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几千年来,他们分别成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两个源头。但是,这两座高峰却又并不互相隔绝。象任何一位伟大的诗人、伟大的作家一样,屈原吸收了前人和同时代人在文学方面的各种成果,同时又全力进行创造。细读屈原骚赋,我们可以看到,南方的原始艺术,楚国的经济、历史、文化和北方的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这座奇峰的基础,而作为中国诗歌开山之祖的《诗经》,对屈原的影响更是直接而明显。  相似文献   

8.
《诗经》重章叠句的形式导致了诗中变文的大量出现。自从汉代人发现了“变文同义”的规律后,历代学者都用这一思路来解释《诗经》。我们学习《诗经》,一定要了解这些变文的形式特点和前人解释它们的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诗经》中比较棘手的难词问题。  相似文献   

9.
《诗经》与周代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诗经》反映了周初到春秋时周人经济、政治、生活、信仰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情况.饮食习俗作为一种文化事象,在《诗经》中也有间接或直接的体现.所谓间接,是指诗歌中或用作比兴,或与饮食关联的种养、渔猎等经济活动,或宗教、祭祀均纳入分析.更有一些诗篇直接记载了饮食方面的情况.而《诗经》中反映的饮食文化情况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文从《诗经》入手,并证之以《周礼》、《周易》《左传》等重要典籍,试图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弗罗斯特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摘要:弗罗斯特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典籍,对世界特别是东方各国文化也有重要影响。为继往开来,推动现代《诗经》学的发展,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10日至1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这个研讨会是由国内2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发起,由河北师范学院承办的。与会学者150人(其中美国、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地区48人),提交论文94篇。会上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8月10日至14日在著名避暑牲地北戴河召开,154名海内外学者出席了会议,并提交了106篇论文。与第一届会议相比,论文的质量有提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有可喜的拓展,现综述于下。 一、文艺学研究 (一)专题研究 〔新加坡〕周颖南《继承诗经优良传统发展新文艺》是篇具有方向性的重要论文,文章认为:我们正处在伟大变革的时代,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在飞速地进行现代化建设,这是由12亿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炎黄子孙共同参加的一次革命的大进军,在这伟大的进军中,需要我们总结《诗经》创作经验,作为新诗创作的借鉴。该文提出一个研究《诗经》创作经验的  相似文献   

13.
《荷马史诗》内容丰富、诗才洋溢,具有重要的文学、民俗学、政治学、历史学等方面的价值。与我国古代诗歌典籍《诗经》中的王事诗相比,二者在战争目的、战争形式以及人们对于战争的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周代的作品。秦始皇焚书时,《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也遭到毁灭。汉初人根据口头讽诵,又把这部伟大作品用文字记录下来。但由于师传的不同、语言的时代差距和记忆的差错,很多地方用的只是同音字。当时流传的有《鲁诗》、《齐诗》、《韩诗》三种本子,合称为《三家诗》。它们的文字和说解互有出入。西汉中期,又有《毛诗》传世,《三家诗》便逐渐先后湮灭。所以《诗经》中出现大量的假借字是不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为政》有: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关于“思无邪”的解释颇有争议,因而影响了对孔子引用这句话意图的解释。文中从语言的角度考证,认为这是读《诗经》的原则,并不是对《诗经》内容的概括。  相似文献   

16.
"美人隐喻"着重指古典诗文中主体在文化层面对女性的一种精神寄寓。《诗经·桃夭》中"桃夭"的文化隐喻,不仅喻意了"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夫为妻纲的文化传统,还喻意了"美人"如"君子"需内外兼修,使形貌之美与德行修养一致。从《诗经·桃夭》到《红楼梦·五美吟》,历经屈原、陶渊明、李白、辛弃疾及曹雪芹等人的书写,"美人隐喻"逐渐成为古典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品题,并对儒家女性观在当下的重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的宴饮诗又称宴飨诗,一般是指那些专写君臣、亲朋欢聚宴享的诗歌。《小雅·鹿鸣》、《伐木》、《鱼丽》、《南有嘉鱼》、《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頍弁》、《鱼藻》、《宾之初筵》、《瓠叶》以及《大雅·行苇》等均属这一类。在数量上少于《诗经》中的情诗、怨刺诗,与祭祀诗相近,而多于史诗、农事诗和战争诗。若从性质上看,它与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完全可以与上述诸诗并列,成为“三百篇”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类。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史的角度看,《诗经》产生于中国文化由巫到史的演变过程中。上帝,作为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意象,在雅诗和颂诗中以很高的频率出现,计有十五篇三十七处提及;另有内涵与上帝几乎完全相同的“天”,出现的频率更高,计有约八十余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诗经》的贵族诗和祭祀的诗歌中还保留了相当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这种原始宗教的观念中没有类似于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以宙斯为首的神的谱系,甚至也看不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重视诗教的传统。《诗经》就是孔子为了教育弟子而编辑的教科书。孔子对诗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也就是说,诗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反映社会现实,也与别人交流思想感情,“诗言志”。读一个人的诗可以了解他的平生意趣。不仅孔子注重诗教,中国古代哲人一般也重视以诗的形式传播某种思想,如《老子》实在就是哲理诗;《庄子》可以说是散文诗;屈原的《离骚》更是诗的一种体裁。诗作为沟通思想感情的表达手段,确是不可移易的,中国是诗的大国,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清代特殊的时代文化背景促成《诗经》文学接受丰收期的出现,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读《诗》之作,形式上可分为评点、评析、诗话、诗说、诗问、诗论等。清代的《诗经》接受在经学的笼罩下注重发挥个人见解,以传统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法阅读《诗经》,并将“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引中为艺术原则,从而对《诗经》的艺术特质揭示得更细致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