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华 《科技信息》2012,(11):480-480
内蒙古鲁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境内,矿井设计生产能力5.0Mt/a,正在进行矿井建设。2012年是公司重大发展年,公司各项建设指标已趋于完善,为保障公司又好又快的建设,后勤服务尤其重要。不断推进后勤服务工作向前发展,是摆在面前的新课题。因此充分认识到后勤服务工作发展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后勤服务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2.
高校后勤信息化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服务面临着资源短缺,无法适应迅速发展的新形势需要等困难.为此,中央民族大学后勤管理工作进行了后勤服务社会化、信息化改革与实践.通过开设后勤服务网站、后勤服务信息平台、后勤服务信息管理中心,实现了高校后勤服务的“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管理的理念和目标,为构建和谐的后勤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竞争力薄弱是后勤服务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有主客观两个方面,提高后勤服务企业竞争力有许多有效途径。研究高职高专后勤服务企业的竞争力问题将有助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阮飞  梁睿  王德卿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2):1193-1200
随着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高校教职工及学生对后勤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后勤自身需要不断调整,使其服务管理水平越来越完善。近年来逐渐扩大的高校规模给教职工社区和高校食堂服务带来了新的问题。为了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提出了中国科学院有针对性的后勤服务需求策略。  相似文献   

5.
杨艳萍  李正 《科技信息》2010,(27):238-238,393
新校区远离城市商业中心,加之校区周边社区服务落后。因此,分析新校区后勤保障任务的类别和要求,研究新校区后勤资源配置的优化途径,科学利用校内后勤生产资源、有效选择校外后勤生产资源,探索后勤服务的新措施、新方法,构画新校区后勤服务保障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各高职院校的不断升格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职院校相继成立了后勤集团公司,但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多是几校合并或升格而成,校区多、办学成本高、后勤服务因之难度加大。针对这些情况,后勤集团公司就应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经营后勤集团公司,严格控制成本,打造优秀的后勤服务企业队伍,加强内外沟通,诚信服务,从而使后勤公司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不断地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7.
高校后勤工作是高校整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服务的及时周到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科研、师生的生活;服务对象的满意、支持、理解也反过来影响着后勤职工服务和积性的提高。现在高校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后勤从领导到职工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地干,到头来得不到服务对聋的理解,而服务对象认为:后勤就是为教学、科研、生活服务的,应该及时、周到地服务,不及时不周到则得不到服务对象的满意。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也推动着高校后勤工作从纯服务型走向服务社会化。这也就意味着后勤与服务对象之间从纯服务关系变成了有偿服务甚至是社会化的服务。也就是说服务对象要从自己腰包里拿出钱来作为服务者的偿金。这在某些程度上加深了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互不理解。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后勤职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后勤服务能否得到肯定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 ,同时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商务在商业中的应用不断拓宽 ,运用电子商务进行高等院校后勤服务也将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在认真分析了电子商务对高等院校后勤服务的物流系统、营销网络、服务信息反馈、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从而提出将电子商务应用到高等院校社会化改革中 ,将会给高等院校后勤服务理念带来一次深刻的革命 ,对推动高等院校后勤社会改革将会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应统一思想认识,把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理顺甲乙双方关系,不断推进后勤服务管理体系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推进后勤服务实体运行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人民银行总行自1994年起启动后勤改革,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在各地的后勤改革实践中,由于受到多种历史和现实因素制约,部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体制改革仍然比较滞后。实现后勤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分离,逐步建立适应新时期人民银行履职需要的后勤保障新机制是未来后勤进一步改革的主要内容。建立后勤保障新机制首先要改革后勤管理体制.重新界定后勤管理与服务职能,并将二者交由不同的机构来承担,以做到有效分离。其次要改革现有财务管理制度,健全部门结算制度;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健全后勤服务监管评价体系,加强后勤服务的标准化、制度化建设;着力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后勤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服务质量管理问题凸显出来。将ISO9001质量管理国际化标准引入高校后勤,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到后勤管理服务中去,能够促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年来人类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大数据成为了未来全球发展的趋势,由于其具有先进的信息采集以及分析处理技术,为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该文着眼于当前大数据和后勤信息服务的发展情况,在满足大数据及气象后勤信息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气象后勤信息服务平台,提出进一步完善基于大数据的后勤信息服务平台的相关措施,展望未来气象后勤信息服务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当前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际状况,着重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后勤服务实体从过去纯粹的行政组织转变为一个新型的、独特的经济组织后,其基本特征、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部分原因、与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规范学校与后勤服务实体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试图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以及学校与后勤服务实体的贲、权、利关系的分析,对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法律地位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俞待花 《科技资讯》2009,(36):174-174
随着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后勤服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学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建立与加强后勤聘甩制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叉和现实意叉。文章通过对后勤服务人员素质结构等方面的初步分析,提出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是全面提高后勤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郭林松  方才寿  刘娜 《科技信息》2010,(33):I0392-I0393
当今高校的飞速发展对后勤服务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需要一个系统、科学、规范、有效的后勤服务满意度指标体系。本文首先分析构建后勤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然后以我校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新形势下构建服务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原则、步骤与方法。结果显示对高校后勤进行服务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建设能够有效的帮助指导改进服务方式,从而提高广大师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为适应这种需求,企业后勤体制改革显得十分重要并且势在必行。实施企业后勤体制改革,就要制定和坚持正确的改革目标,加强对后勤改革工作的领导,努力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高校后勤工作的高效益,需要改革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内化与外化在效益原则上的统一。有了校内后勤服务系统的企业化(内化),社会第三产业对高校的渗透(外化)和高校联办后勤(准社会化),便能改变高校办“小社会”的状况,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下高校后勤职工服务育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后勤服务部门能否保持与时惧进,提高服务意识,以人为本,落实“服务育人”是目前的一个重要话题。1.充分认识服务育人的重要性服务育人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补充。后勤服务是一块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从学习、生活到文体活动等都与后勤服务工作紧密相联。学生宿舍的管理、饭菜的质量、医疗服务的水平、水电的保障、环境卫生等,处处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它是对课堂教育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后勤职工在大量的服务性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克勤克俭、任劳任怨、廉洁…  相似文献   

19.
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师生的利益需求无小事,是后勤服务部门一贯坚持的工作作风。后勤服务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都直接代表学校,影响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把广大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20.
刘红环 《科技信息》2013,(23):474-47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将不断探索走向市场,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机关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是所有后勤管理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解决的全新课题,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深入做好这些基本而又重要的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