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100例急性期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与同年龄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脑血管病人脑出血19人,蛛网膜下腔出血2人,脑血检79人。结果,脑血管病组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血浆粘度、血沉方程k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出血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两组相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脑血栓组41~60岁组血液流变学变化显著。出血性组51~70岁组变化明显。本文支持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测及治疗确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及其特点,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4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45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治愈好转30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5例,7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的发生,与发病年龄、原有基础疾病及治疗药物的使用等密切相关,一旦发生,应及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本文中对60例急性脑血管病,从发病率、危险因素、治疗情况、预后、死亡率进行临床分析,提出应积极开展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减少致病的危险因素,并对抢救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提出综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而成为最常见、最重要的老年病之一。该文通过对81例脑血管病人临床资料的分析,提示在出血性及缺血性两大类病人中,以脑血栓形成发病率最高,占脑血管病人的74%,脑出血次之,占23.5%,蛛网膜下腔出血少见,仅占2.5%。各种资料表明,本病与高血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而防治高血压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文章还参照当前国内外各种学说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万容 《遵义科技》1995,(1):30-31
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脱水剂,笔者对甘露醇较短间隔时间及较长间隔时间两种用法在治疗小儿乙型脑炎中进行临床疗效回顾性观察,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将使用两种用法的乙型脑炎病例各随机抽样30例。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风是指急性脑血管病发作。它实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一过性脑缺血等一系列脑血管病。中风的早期预防以及居家的家庭急救至关重要。 1.据国际有关脑血管病的学术研究会认为,中风的原因可分为“危险因子”和“诱发因子”两项。  相似文献   

7.
甘露醇是临床上厂”泛应用的脱水剂.但是使用不当,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本文就5例急性脑血管病,大量应甘露醇后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在47~71岁,平均年龄64.7岁、其中脑出血4例,蛛民股下胜出血!例。全部病人经头部CT扫描证实。所有病例在治疗前检查肾功能正常。患者发病后立即给予20%甘露醇静点。20%甘露醇250毫升94h静滴后发生肾衰3列,其中48小时后发生肾衰1例,72小时后发生肾衰1例。20%甘露醇250毫升96h静滴发生肾衰2例,其中72h后发生肾衰1例,5天后发生明衰1例。出现肾衰的患…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甘露醇致急性肾损伤7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露醇是目前治疗急笥脑血管病,控制脑水肿常用药,临床观察发现,甘露醇致急性损伤和病情的轻重,年龄及用药时间的长短,剂量大小有关,而早期临测血和尿β2-微球且白,α1-微球旦白尿NAG尿Y-GT可灵敏反应肾损伤,并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分析了11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电图资料。结果:住院初期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78.81%和86.05%。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为ST—T改变,其次为各种心律失常和左心室肥大(包括左室高电压)。经过治疗后复查心电图,脑梗塞与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41.93%和44%,心电图异常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时,颅内病变导致的综合因素有可能造成心脏的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与脑心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心综合症即由于脑部疾患造成的心脏损伤尤其是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在临床上常见但目前对它的认识还是十分欠缺的其机理也很复杂现将我院自1990 年以来收治的324 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作报告1 临床资料324 例中男178 例女146 例最大年龄84 岁最小年龄20 岁其中50~70 岁之间为284 例脑梗塞为146例脑出血为123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1 例TIA 为24例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均行1~3 次CT 扫描1~4 次心电图检查2 结果324 例患者中有256 例ECG 显示有异常改变占总数的79.3%其中脑梗塞的发生率为77.3%脑出血的发生率为92.5%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发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水电解质紊乱的原因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观察其血清中血钠、血钾、血氯的变化情况;动态监测患者电解质水平,并给予相应的激素治疗;观察患者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状.结果收治的120例患者中有100例逐渐好转,其余20例在进行水电解质纠正的过程中予以激素治疗后血钾、血钠以及血氯水平恢复正常.结论低钠血症是引发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水电解质紊乱的主要原因,通过纠正电解质水平,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病(主要是脑出血和脑梗塞)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病人的慢性病变引起脑血管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对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我院自1994年5月──1997年2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病人15例,现简要介绍一下护理中的体会。临床资料我院自1994年5月─—1997年2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病人共15例。其中脑出血6例,脑梗塞9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45岁─—76岁,平均年龄61.4岁。护理体会一、一般护…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该院 1994~ 1999年五年里把西咪替丁用于预防急性脑血管病( ACVD )并发应激性溃疡 20例的疗效观察报告。笔者的体会是:由于西咪替丁能有效的预防 ACVD 并发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故对诊断出有较大可能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者,要及早应用西咪 替丁预防,不宜等到发病才被动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彭韦华  张媛君 《甘肃科技》2010,26(21):162-163
观察甘油果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4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全部应用布瑞得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连用7~10d。观察临床体征(头痛、意识、血压、呕吐)变化及肾功能(BUN、Cr)、电解质(K+、Na+、Ca++、C l-)、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尿胆元及血清胆红素变化。结果大部分病人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生化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尿胆元及血清胆红素无明显变化;甘油果糖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所致脑水肿的有效降颅内压药物,对肾脏影响小,无电解质紊乱及急性溶血等副作用,特别适合于需长期降颅内压伴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者。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并发急性脑血管病(AVCD)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采用颈动脉加压滴注瘫康灵治疗脑血管病(Cerebrel Vascular diseas.CVD)152例。缺血性113例,出血性39例,疗效满意。在CVD中,病变区脑细脑变性坏死,但围绕在坏死周边的缺血性脑细胞(即缺血性半影区,简称IP)电活动中止,而其仍保持正常的离子平衡和结构的完整。早期及时兴奋和恢复这部分脑细胞功能对机体的康复有着关键的意义。瘫康灵颈动脉滴注,可直接作用于IP,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血流和缺氧,对于神经细胞的再生及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我们的体会是病程越短,疗效越好。是治疗CV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奥美拉唑在急性酒精中毒中应用,探讨其预防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102例临床诊断急性酒精中毒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治疗组(55例)。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观察其临床预防急性胃黏膜损害的疗效。结果:运用奥美拉唑的治疗组出现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几率明显降低。结论:临床应用奥美拉唑可有效预防急性酒精中毒中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其疗效优于法莫替丁。  相似文献   

18.
因人而异指人体的状况决定是否适宜冬泳,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宜冬泳。保健学家认为,心、肝、肾有严重疾病者,脑血管病、高血压、关节炎、各种溃疡和皮肤病、急性呼吸道疾病(包括感冒)患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了59例急性脑血管病例的甲状腺功能,结果出血组T_3均值0.88+0.436。14例中10例低于对照组(占71.4%);缺血组均值1.166±0.56,45例中低于对照组25例(占66.67%);对照组均值1.47±0.358,疾病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缺血组T_4均值114.05±33.67,出血组均值91.26±50.68,对照组均值103.37±36.9,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T_4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符合低T_3综合征,说明急性脑血管病的甲状腺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本文还总结了凡T_3<1.0ng/ml病例:出血组中有10例,死亡4例,死亡率达40%,缺血组17例中死亡3例,死亡率达18%;疾病组中T_3>1.0ng/ml共32例均100%存活,说明T_3下降过低提示予后不良,治疗中要谨慎并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20.
DW、T2W EPI序列在诊断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DW和T2W平面回波磁共振成像在诊断急性出血性脑梗死以及区别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单次激发三向同性DW/T2W FSE和常规T1W SE序列对36例病人进行MR扫描,其中有18例非出血性梗死的病人,18例出血性梗死的病人。测量感兴趣区(ROI)及对侧相应解剖部位的表面弥散系数(ADC)值及T2W信号强度值,由此计算相对ADC(rADC),T2W EPI和FSE T2W相对信号强度比(rSIR)。结果:(1)急性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病灶都表现出ADC的降低;(2)急性出血性脑梗死在T2W EPI上呈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而急性非出血性脑梗死在T2W EPI和FSE T2W上表现正常或稍高信号;(3)急性期及亚急性期非出血性脑梗死都表现出DWI的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发病4h之内的出血性病灶表现为DWI的高信号,而发病6~48h之内的出血性病灶DWI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4)出血性脑梗死中病灶处ADC的降低会比非出血性脑梗死持续得更久。结论:结合三向同性DWI和T2W EPI MR成像能够比常规MRI更准确地检测和鉴别出急性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