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苔藓植物孢子萌发首先产生原丝体,由原丝体上再发育成配子枝,这是苔藓植物区别于其它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探索原丝体的发育规律,对研究苔藓植物的个体发育及人工培养均有参考价值.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 Hedw.)是世界广布种,材料易采集;且生活周期短,是研究苔藓植物生长发育的极好材料。  相似文献   

2.
短叶扭口藓原丝体发育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工培养短叶扭口藓(Barbula tectorum C.Muell.)孢子的基础上,对其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配子体发生的全过程进行了观察和照相.结果表明:孢子第3天开始萌发,10d时的孢子萌发率达到90%.孢子萌发后直接产生块状原丝体;块状原丝体上产生轴丝体、绿丝体和次生假根.同时,对短叶扭口藓原丝体发育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参照Nishida(1978)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类型的划分,确定扭短叶口藓孢子萌发类型应属于虎尾藓(Hedwigia type).  相似文献   

3.
将硬叶净口藓(Gymnostomum subrigidulum(Broth.)Chen)、仙鹤藓多蒴变种(Atrichum undulatum var.gracilisetum Besch.)和尖叶湿地藓(Hyophila acutifolia Saito.)3种藓类的孢子接种于Knop培养基上,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配子体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硬叶净口藓的孢子萌发类型是真藓型(Bryum-type),仙鹤藓多蒴变种的孢子萌发类型是真藓型(Bryum-type),而尖叶湿地藓的孢子萌发类型是短茎藓型(Di-physcium-type).藓类植物原丝体的发育特征是其对生长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首次研究了膨叶唇鳞苔(新拟)(Cheilolejeunea ventricosa)的孢子萌发、原丝体和油体发育及配子体发生的过程,结果表明:(1) 使用经过改良的MS培养基(不加氨基酸和维生素,pH值为6.2,琼脂和蔗糖浓度均为1%)能在55 d左右的时间利用孢子培养获得植物体;(2) 用0.1%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5 s是消毒孢子的最佳方案;(3) 油体在孢子萌发初期为均一型,到幼叶发生后,成为可见的聚合型,但聚合的程度比野生材料要弱.膨叶唇鳞苔的孢子萌发类型属于细鳞苔型(Lejeunea type).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山东崂山产4种藓类植物的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特征.4种藓类分别是:小石藓Weisia controversa Hedw.,拟草藓Pseudoleskeopsis zippelli(Dozy et Molk.)Broth.,淡叶长喙藓Rhynchostegium pallidifoli-um(Mitt.)Jaeg.和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Lindb.)Par..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类型的划分,4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的类均属于孢子壁外萌发,东亚小金发藓的原丝体发育类型为葫芦藓型(Funaria-type),其它3种为真藓型(Bryum-type).  相似文献   

6.
比较系统地对丛藓科11属18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类型的划分标准,将丛藓科18种藓类植物的原丝体发育类型划分成真藓型(Bryum-type)、光藓型(Schistostega-type)、虎尾藓型(Hediwigia-type)和蓑藓型(Macromitrium-type)4种孢子萌发型.根据孢子萌发型的特点,探讨分析了孢子萌发型与丛藓科植物的系统进化、生态适应和生殖策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显微照相的方法描述了七种真藓科植物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七种真藓科植物的萌发孢子型均为真藓型(Bryum-type);(2)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特征对真藓科植物系统分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采自河北省境内的大叶藓(Rhodobryum roseum)为实验材料,探讨了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条件对其配子体组织培养的影响,以期对大叶藓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和快速繁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茎尖片段培养的原丝体和新芽生成比例明显高于叶片片段,采用茎段更适合于大叶藓的配子体组织培养;适度的Na-ClO溶液消毒外植体利于大叶藓配子体组织培养;6-BA抑制了大叶藓原丝体的生成,2,4-D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BA促进了大叶藓愈伤组织和新芽的出现;BG11培养基更适于大叶藓原丝体的萌发和愈伤组织的生成,其他适于大叶藓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依次为Knop、改良Knop、BBM、1/2MS和MS。  相似文献   

9.
以尖叶拟船叶藓(Dolichomitriopsis diversiformis (Mitt.) Nog.)原丝体为外植体,研究2种植物激素(2,4-D和6-BA)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的作用,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原丝体细胞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激素对其愈伤组织的诱导是必需的,2,4-D质量浓度为1.0~1.5 mg/L时对愈伤组织诱导无影响,6-BA质量浓度为1.0~1.5 mg/L时能诱导出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生境土和Knop's营养液对爬树蕨Arthropteris pallisotii (Desv.) Alston和桂南爬树蕨Arthropteris repens (Brack)C.Chr.的孢子进行培养,观察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2种孢子均为黄褐色,两面体型,单裂缝,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周壁褶皱.接种8d后孢子开始萌发(书带蕨型),播种14d左右发育为3~8个细胞的丝状体,27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60 d左右形成幼原叶体(三叉蕨型).幼原叶体不对称,成熟的原叶体呈对称心形.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单细胞乳头状的毛状体.播种75d左右开始出现性器官,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5层细胞构成.爬树蕨和桂南爬树蕨的配子体发育特征表现出较为进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实验以3种苔藓植物的孢子作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对其进行快速繁殖,表明Benecke培养基对苔藓植物孢子悬浮液发育为原丝体进而发育为植株有积极作用.实验探索了以原丝体为实验材料的配子体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海黍子不同分枝的形态特征,并研究离体培养条件下三生分枝的生长和生殖托数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形态观察法和离体培养技术,分别研究三生分枝在次生分枝上的分布、其数量与次生分枝长度的关系、其长度与生殖托数量的关系,并对离体培养前后三生分枝特定生长率及生殖托数量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三生分枝数量与次生分枝长度呈正相关;生殖托数量同三生分枝的长度呈正相关。离体培养实验期内,生殖托数量增长一般不超过2个;三生分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定生长率多数集中在0%~2%。【结论】海黍子不同分枝尤其是三生分枝的生长和发育有助于海黍子有性繁殖过程,可以保障海黍子群体的不断繁衍。  相似文献   

13.
生产食药用菌的最佳培养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兼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猴头菌、金针菇和白木耳为实验菌株,重点研究了摇瓶种子培养基和深层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在最佳深层发酵培养基中,猴头菌、金针菇、白木耳菌丝体转化率分别可达85.6%,83.4%,68.1%。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1%-4%的豆渣、1%-3%的(NH4)2SO4和酵母菌(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对平菇深层发酵玉米秸秆木质素酶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试浓度的豆渣、(NH4)2SO4均显著提高漆酶、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其中2%、4%的豆渣分别对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最大,是对照的1.8和8.4倍;3%、2%的(NH4)2SO4分别对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最大,是对照的1.46和7.05倍.在平菇接种的同时及其培养的第2天分别接种3种酵母菌,均显著提高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其中酿酒酵母的促进作用最大,接种的同时及其培养的第2天接种分别是对照的5.97、10.2倍;平菇培养第2天接种产朊假丝酵母可显著提高漆酶的活性,是对照的1.32倍.  相似文献   

15.
红平菇的生长特性及其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红平菇的生产栽培条件及其子实体营养成分组成,结果表明:红平菇一级培养的较优条件为PDA培养基,pH 6~7,温度25~28℃;二级培养的较优条件为液体摇瓶培养;三级培养的较优条件为散射光,光照强度为1 020lx,昼夜温差较大.红平菇子实体营养丰富,包含氨基酸、维生素、脂肪、还原糖、纤维、矿物质等成分,属于低脂肪、高蛋白的健康食品,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对淮河上游南湾湖周边的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的孢子生长发育进行观察,发现细叶小羽藓孢子无休眠现象,孢子接种2天左右萌发;扩大培养实验结果表明,细叶小羽藓无菌原丝体在1/2 MS培养基上置于20℃±2℃、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培养,产生配子体最多,且配子体长势最好,可以获得大量无菌材料;细叶小羽藓愈伤组织诱导实验显示,形成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添加1%葡萄糖+1.5 mg/L6-BA+0.25 mg/L 2,4-D的MS培养基.  相似文献   

17.
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桦褐孔菌深层发酵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桑黄菌体发酵的最优方案是8%葡萄糖,1.60%酵母粉,0.3%KH2PO4,0.15%MgSO4,VB110mg/100mL,pH6.0,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100mL/300mL三角瓶,150r/min,恒温培养7天,生物量可达1.350g干菌丝每100mL发酵液。结论桦褐孔菌可以用深层液体发酵培养获得菌丝体,桦褐孔菌具有限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离体细胞的培养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细胞培养是细胞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离体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对外界条件要求很高,培养条件的微小改变会严重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在两种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基础上,讨论了培养液中若干因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深层发酵的最适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试验结果表明,Pleurotus tuber-regium对单糖、双糖、多糖和糖醇都有一定的利用,但葡萄糖、麦芽糖等对菌丝生长效果较好;酵母粉、黄豆饼粉等蛋白质含量高的氮源对菌丝的生长较为有利;通过k9(34)正交试验确定了Pleurotus tuber-regium发酵的最适培养基为:5%葡萄糖,0.4%酵母粉.0.1%KH2PO4,0.3%MgSO4·7H2O,0.001%VB1及微量NaCl;一定浓度内Na+对茵丝体生长有促进效果.最适的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7.0,培养温度32℃,接种量15%,摇床转速150r/min,250mL三角瓶最适装液量为70mL,发酵周期为6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