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徐丽霞 《甘肃科技》2016,(16):97-99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财税体制改革扮演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角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税收制度先后经历过几次大的调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要求的复合税制体系。在对税制改革历程回顾的基础上,探讨新时期营改增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敏 《科技智囊》2013,(9):32-36
“营改增”是推进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党的十八大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方面,要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另一方面,要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宏观税负偏高,间接税比重过大,中央和地方在财权与事权上不对等,土地财政问题较为严重,等等。对此,应继续推进增值税改革,从征税范围、收入归属、纳税环节等方面推进消费税改革,继续进行资源税改革,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完善分税制。总之,应通过深化改革,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财税体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中国市场转型期的特殊性与财税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探讨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逻辑起点、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中国市场转型期的特殊性与财税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探讨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逻辑起点、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6.
徐迎春 《遵义科技》2005,33(3):61-63
财政支出活动是政府财政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财政活动如何实现财政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财政目标,取决于财政支出活动的运行效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进行过几次重大的改革,尤其是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以往改革的重点大多是在财政收入方面,面对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财政支出制度的基本框架尚未进行大的改革,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至今仍然十分突出。因此,在当前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解决当前支出管理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税费改革是当前财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大量存在的乱收费现象已成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收入机制不规范。提出了税费改革的总体设想:依据政府收费的规范来积极、稳妥、有步骤地推进税费改革,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收入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我认为,财税体制是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财税体制改革,其支出涉及到预算民主化、公共服务化、人大审查和监督,其收入关系到对政府权力约束、统一国家财政和国库、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等,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又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  相似文献   

9.
李秀 《科技信息》2008,(1):187-187
农村税费改革关系到国家、集体和农民利益关系的调整,是农村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变革和调整。众所周知,乡镇政府财政收入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减免农业税造成的。免征农业税不仅是减轻农民负担、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所在,也是稳定地方治安、保证社会安定的有效途径。但减免农业税后,在减轻农民负担和规范农业税收的同时也会对现行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农村基层政权、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适时的研究和探讨乡镇政府财政收入和困境及出路是当世所需。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10年省级数据,对我国土地财政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土地财政规模与土地财政依赖度均呈大幅上升之势;土地财政收入由土地间接税收为主转变为土地经营收入为主;土地财政规模与土地财政依赖度省际差异明显,且呈东、中、西部递减趋势;省级土地财政规模与土地财政依赖度空间分异格局相似度较高,且变化缓慢;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经济增长、土地供应结构与土地价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影响我国土地财政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通过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减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治理土地财政问题的当务之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制,减弱地方政府开拓"土地财政"的动力是治理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分税制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制度,科学、规范、合理的分税制有利于实现国家财政在中央、地方、地区间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我国现行分税制不够完善,仍然存在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划分不均衡、地方税收立法权的缺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总结以往我国分税制改革所取得的有效成果,吸取改革中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当前实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的一些看法,以期我国分税制改革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财政管理模式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即从全能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其中,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便是这场变革的核心和关键。作为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历来备受关注。然而,从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却一直滞后于财税体制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国库管理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2000年开始,以部分粮库建设资金和车辆购置税交通专项资金率实行财政直接拨付为突破口,开始了一场更为全面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分析需建立在微观经济分析上的基础上,本文应用现代财政税收和货币理论,分析企业与地方及国家的经济利益关系,评价我国财税与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4.
包拯财税主张有着丰富的内涵。在财税收入上,主张薄敛赋、宽力役以恤民养税;扶植工商业以增加税源,保证财税收入来源。在财政支出上,主张节制非必要的财政支出,支持恢复生产和促进再生产的公共服务支出,减少无实际价值的消耗性支出,通过调整财税支出结构,促进财税制度的合理化。这些建议多为朝廷所接受,并付诸实践,对缓解当时财政问题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扶持工商业,限制或取消官府专卖,发展商品贸易的主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进步性,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拯财税思想中重视社会调查,深入基层,改革经济弊制,改善民生及顺应市场发展等诸多主张,对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思想和实践中所包含的历史智慧和中国话语理念对当今中国财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有一定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5.
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财权财力高度集中体制,地方发展建设项目主要依靠中央专项拨款解决,专款及其管理制度一直是我国不同时期财政及预算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1994年分税制改革,国家着手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而承袭了专款制度的专项转移支付,在历史积累和发展目标双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现实转移支付程序与规范的转移支付要求有很大差距,同时,也没有严格的转移支付程序以及法律依据作为转移支付制度运行的保障。本文正是立足于研究有效解决这些差距的对策、办法展开分析,希望通过加强转移支付程序各方面的建设促进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普惠性"越来越成为财政科技投入体制改革及创新中的高频词汇,也代表着未来的一种科技体制改革的趋势,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方式转变为以普惠性财税政策为主",《"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完善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体系"。为此,本文对普惠性财政科技投入的相关概念及外延作一浅析,以期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目标,我国将在预算管理、税收制度、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匹配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相应地,政府和人大之间、财政部门和支出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深刻变革。财税体制改革必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渐进过程,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既要重视制度重构,更要重视组织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出现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局面。这种局面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行为重点围绕土地展开,“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用地生财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地方政府财政短缺的困境,加速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但与此同时,其背后的负面效果,即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收益递减导致地方政府财政陷入财政困境、征地矛盾以及耕地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严峻,其问题背后彰显出了当前我国土地财税法律体系和土地管理法律体系方面,存在相应的缺陷。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转型,须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制定专门的相关财税法律、加强对土地财政收入的监管、完善土地管理、征收等法律程序等方法,以期逐渐实现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转型。  相似文献   

19.
樊淑闻 《甘肃科技》2008,24(8):89-90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库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国家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玲 《太原科技》2004,(5):48-49
实行财政国库支付制度改革,是建设公共财政支出的基础,是规范和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现实要求,是防止私设“小金库”,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通过分析现行国库支付制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拨付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