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解决工位内多机器人的协同装配问题,以装配线的节拍、能源的总消耗以及机器人的总投入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工位内多机器人协同作业的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位码、任务码、机器人码三层编码的多目标混合帝国竞争算法,该算法融合了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排序规则,并引入了延迟爬山算法,以提高算法的搜索性能.最后,对算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可同时构造多个精确性和解释性较好折衷的高维模糊分类系统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Simba算法进行特征变量选择,然后采用模糊聚类算法辨识初始的模糊模型,最后利用Pareto协同进化算法对所获得的初始模糊模型进行结构和参数优化.其中,Pareto协同进化算法采用了一种新的基于非支配排序的多种群合作策略.为提高模型的解释性,在Pareto协同进化算法中利用基于相似性的模型简化方法对模型进行约简.利用该方法对Wine典型问题进行分类,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级规划的加工方法排序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艺决策的分级规划策略,构造了一种新的实用化的加工方法排序规则,该排序规则将传统排序规则分解成两个相关的部分:工序排序规则与工步排序规则.工序排序规则代表了排序规则的普遍性,描述了一类零件的总体加工过程,只与加工方法有关,与组成零件的形状特征等其他因素无关;工步排序规则代表了排序规则的特殊性,描述了工序中各特征的加工顺序,与特征有关而与加工方法无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Petri网的协同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将不同类型的入侵检测器组织起来,协同检测不同类型的入侵,提出了基于模糊Petri网的协同入侵检测方法.采用基于负载信息的模糊Petri网推理算法,区分不同类型的入侵并选择相应的入侵检测器,同时使多个入侵检测器承担的检测任务相对均匀.设计了基于模糊Petri网的协同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多个入侵检测器联合检测多种入侵组成的复合入侵,又可以检测不同类型的单个入侵.仿真结果表明,所有的复合入侵能够被多个检测器协同地检测,且92%的入侵数据能够迁移到合适的检测器上.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研究了移动工作流的结构模型,分析了流程设计中的Web服务接口及其消息驱动的协同机制.移动工作流主要依赖SMS和MMS协议发起同外部进行通信和服务调用.当用户发起某一事项申请时,工作流引擎实例化流程,按照每一个活动中协同规则调用服务来完成该活动的任务.由于流程节点之间的流转体现出多种协同关系,在进行逻辑规则和时间规则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协同规则的描述方法.以申请开放实验项目协同流程为例,涉及多种人员角色,利用移动短消息的模式驱动流程的流转,利用基于BPEL描述的服务协同规则进行了实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利于简化移动服务平台的系统集成,缩短系统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6.
针对协同设计模式下数控实时任务参数的选择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任务参数选择方法.该方法依据实时任务模型、性能目标以及系统约束建立数控任务参数选择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对于优化模型的求解,提出一种具备协同进化算子与精英团队保留机制的扩展型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以实现在大规模决策空间下的快速搜索,使得数控系统整体性能目标最优.最后,基于仿真实验分析总结了数控实时任务参数选择策略,通过对比传统任务参数选择方法证明了所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级规划的加工方法排序规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艺决策的分级规划策略,构造了一种新的实用化的加工方法排序规则,该排序规则将传统排序规则分解成两个相关的部分:工序排序规则与工步排序规则。工序排序规则代表了排序规则的普遍性,描述了一类零件的总体加工过程,只与加工方法有关,与组成零件的形状特征等其他因素无关;工步排序规则代表了排序规则的特殊性,描述了工序中各特征的加工顺序,与特征有关而与加工方法无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产品设计质量权重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产品基本功能、辅助功能以及结构性能、工作性能、工艺性能三大综合性能为产品的设计质量内涵,对产品设计质量中各个组成要素的权重分配作了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产品设计质量的层次模型,构造出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对判断矩阵计算的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获得了设计质量中各个组成要素的权重分配.计算了振动筛的设计质量各组成要素的权重,验证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产品设计质量权重分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有人/无人系统协同过程中操作员手动调整任务执行顺序带来的系统设置失效和工作负荷增加问题,基于改进的线性回归方法对操作员任务处理习惯数据进行训练,得到操作员任务处理习惯的任务自适应排序模型,针对操作员处理任务的习惯对任务序列的排列进行自适应调整.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线性回归方法提高了任务排序的正确率,减少操作员的手动排序过程,降低操作员的工作负荷,并对于不同的操作员的处理习惯有更强的适应性;测试数据规模越大,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均值越大,而且正确率的上下边界越收敛;得到训练数据规模越大,改进的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正确率的均值越大.  相似文献   

10.
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克服了传统设计方法的缺点,使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效率更高,速度更快。通过研究嵌入式系统中基于SOPC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论述了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的特点,并且对设计流程中的系统任务描述、系统软硬件划分、软硬件协同综合、软硬件协同仿真等各个阶段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软硬件协同设计的工具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在固-液界面的吸附降解等行为对饱水带中的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综合考虑有机污染物在饱水带中的扩散、吸附解吸、分配以及微生物降解作用,根据线性等温平衡吸附理论,建立了地下水流动方程与有机污染物在饱水带中迁移方程耦合的数学模型,探讨了模型中的分配系数及溶解项、吸附项的一阶反应速率等参数的改变对有机污染物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配系数的增大,有机污染物因固相介质的吸附和截留而被限制其随地下水迁移;微生物降解作用对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有重要影响,随着反应速率的改变,污染物在固相和水相中的浓度迅速改变.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定量描述溶质迁移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实验室中模型参数的测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洋和大江(河)从整体上看蕴藏着较大的环境容量,特别离岸水体还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水深、流速大。常州市城市污水有条件地潜没、多孔排入长江不仅能解决常州市水环境问题,而且治理费用也将降低。本文分别用二维潮变流动方程、二维潮变扩散方程建立常州市城市污水排放江段流场、浓度场数学模型。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流场计算;根据近、远期规划的污染物发生量。对COD浓度分布进行了预测,由模拟计算结果,得出城市污水排江方案是可行的结论。本文应用隐式破开算子法进行流场、浓度场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13.
因重庆山城特殊的地势,主城区沿长江和嘉陵江两岸建有多种形式的排水干管,一旦发生管道破裂将危及下游水厂取水口的水质安全。在三峡水库蓄水至175 m水位后,针对长江重庆主城区段可能发生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基于实测地形、水文等数据,构建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采用优化反演法率定河道糙率,借助有限元法分别模拟河流在丰、枯水期管道破裂事故发生后在24 h或48 h完全修复的情况下,各类污染物(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质量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模拟结果可为重庆主城突发排水干管破裂的应急预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太湖限制排污总量及其管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导流域污染源治理和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基于特定水文条件计算得到的总量控制成果,尽管应用偏安全,却无法反映自然水文过程的动态变化,也不适应污染源全面控制的需要,因此进行湖泊限制排污总量动态变化分析并提出环湖分区入湖水质浓度控制要求,既适应了湖泊自然变化特征,又可以满足流域污染源全面控制与入湖污染负荷定量化管理的实际需要。本文分析了湖泊纳污能力的动态变化特征,提出选择典型水文年和将湖泊与环湖河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模拟是进行湖泊限制排污总量核算的关键,并以枯水年作为代表水文年,采用二维数学模型进行了近期太湖纳污能力动态变化模拟及限制排污总量核算,并基于近期太湖限制排污总量研究成果,提出环太湖分区逐月入湖水质浓度的平均值在经过简单的技术修正后,可作为近期太湖各分区入湖河道的水质控制浓度要求,为太湖流域近期水环境定量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通过黄磷剧烈燃烧事故对土壤污染规律的研究,分析剧烈燃烧型污染事故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趋势,选择复杂地形上三维平流扩散方程数值模式进行计算,并绘制出水平流场和垂直剖面流场以及地面浓度分布图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7—2014年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湖区水质监测资料,以CODMn、NH3-N、TP、TN为主要污染指标,阐述入太湖各湖区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分配,评估环太湖主要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湖区水质时空变化的影响。通过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分析,考虑污染负荷量的历史长序列变化规律,定量了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等相关因素对太湖水体污染负荷量贡献率,分析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太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对太湖入湖河流的治理成效,说明对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控制是缓解和治理太湖污染负荷输入的重要途径,为制定和实施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限排总量意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引江济太”工程背景下河网稀释净污需水计算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分析河网水体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的基础上,以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工程为契机,探讨河网水系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截留净化规律,建立河网稀释净污需水量的计算模式,给出引水总量和流量确定的方法.以张家港市引长江水改善市区河网水环境工程为例,研究引长江水改善水环境的总体方案和实施的可行性,运用河网一维水量水质模型,分析计算各种引水方案,并进行引水效果预测评估,确定了张家港市区河网的引水量和引水方案,为“引江济太”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7年铜陵江段上下游两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参照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及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江段水质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和渔业水质要求,仅总氮、大肠杆菌和铅略超标,主要系沿岸的生活污水与农业生产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9.
污染物质浓度的水边界条件是污染场数值预报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避免人为取值所可能造成的浓度场数值预测结果的严重失真,本文设计了一种由排污速度,湾外常流流速及生、化净化速率确定水边界浓度值的方法,使边界条件的确定具备客观准则.本模型还考虑了生物、化学净化作用,这可望使预测结果更符合实况.本模型还用于分析污染物浓度分布随排污口位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嘉陵江水污染预警与控制系统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陵江水污染预警与控制系统采用GIS、数据挖掘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理论,利用嘉陵江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得到的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构建相应的数据仓库,在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适用于嘉陵江流域的水质模型,对其污染情况进行实时预测与监控,从而为环境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