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儿童对<西游记>有着很大的喜爱度,<西游记>博得儿童的喜爱有很多的原因.<西游记>中描绘的动物世界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同时孩子的偶像崇拜情节和<西游记>中的"童心"是<西游记>长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文化内容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基础,对<西游记>的两个英译本作对比研究,针对两译本在翻译方法上的差异和效果来探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对<西游记>文化内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包含真、利、善、美、圣意蕴的<格萨尔>,其文化语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体现了藏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特性.<格萨尔>的文学翻译就是在原语语境和译语语境的共同制约下获得译文表达式的过程,也是译文随语境的变化而进行"适如其所译"的意义构建过程.如果对<格萨尔>语境的本质特征缺乏深层次认知,如果不充分理解<格萨尔>的文化语境,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不会解读藏族人的心理结构,不了解<格萨尔>的艺术特性,那么,对<格萨尔>的翻译就有可能是"隔靴搔痒"式的"吃力不讨好".  相似文献   

4.
<基姆>作为经典作品,一度因为意识形态的强烈倾向性解读而风光大减.本文意在借助对他者概念的重新解读,剖析基姆等人形象的当下意蕴.并进一步结合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语境,挖掘<基姆>的当代文化启示:对话、交流、共赢.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的小说<受戒>,运用艺术形象向读者展示了宗教信仰与民俗风情、出家受戒与男女情爱之间的错位与契合.文章从人性发展、传统文化等角度阐释这种错位与契合,从而解读汪曾祺小说中合乎人性的传统中国文化内质.  相似文献   

6.
解读<论语>当以古为今用,挖掘祖国文化瑰宝,服务于人民为宗旨.对于当代高校教师而言,<论语>中关于教师的品格,教师的学习和教学理念等方面的言论仍然闪烁着人文智慧的光芒,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城市困难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精神文化需求,为提高困难人群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服务.采用<心理健康主现评定问卷>和<居民精神文化需求调查问卷>对福建省漳州市183户社区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困难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与正常居民在认知评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困难群体精神文化知识获取途径较单一有待扩展;困难群体居民有社会交往需求,但个人性格和时间限制较大;困难群体居民所追求生活方式及价值观趋向务实和物质化.结论如下:城市困难群体对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缺乏主动性,需尽快建立包括心理帮扶在内的社区精神文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生态伦理学是在生态文化的学术背景下兴起的一门学科.文章试图从生态伦理学的学科角度来解读土家族作家李传锋的动物小说力作<红豺>,探讨和挖掘<红豺>中"尊重物种的生命,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追求.  相似文献   

9.
孙悟空角色研究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逐步拉开其文学演绎的序幕。《西游记》的成书史,就是多元文化的交流史,也是释、儒、道三教的融合史。在长达千年的文学演绎进程中,孙悟空的形象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也是多元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孙悟空这个生动的文学形象承载了十分深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信息,解读孙悟空这一角色所蕴含的文化密码对于完整地解读《西游记》的现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论语>概念词的正确解读是<论语>翻译的基础.词义的解读应以语境、互文性参照、查阅比对他人集注为依据.<论语>属于政治伦理哲学书籍,翻译时既要保留其哲学文本性质,又要保证译本的可接受性.概念词的翻译应以"直译"、"音译"为主.  相似文献   

11.
牛魔王形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牛魔王形象的分析,认为牛魔王在《西游记》中虽然是一个配角,但却是一个鲜活的形象。他那亦正亦邪的性格,超群的本领,都和孙悟空有类似之处,对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映衬作用。明确了他在《西游记》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西游记》在明清时代被普遍认为是一部表现三教归一思想的、具有深奥哲理的小说,同时兼具对人心与世道的讽刺,故而明末至清初现存《西游记》续书——《续西游记》、《西游补》、《后西游记》均在阐述哲理上大下功夫,并结合续作者所处的时代,大量甚至是通篇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为西游故事的继续开辟了多维的走向和新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另一文提出全真教主丘处机师徒是《西游记》祖本《西游记(平话)》作者的前提下,本文又结合明代全真教秘史,通过对“华阳洞天主义”具体历史的分析。认为今本《西游记》的定稿人是明代万历年江苏茅山的全真教龙门派道士,其中闫希言师徒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做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关于它的阐释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哲学的引入,为我们解读《西游记》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西游记》在现实的取经故事的不断演变过程中,从述圣颂佛发展到对生命、人生哲理的探讨;从对个人奋斗历险的记述扩展成为对于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悲剧命运的概括;从对佛教救世的迷信宣教演化成为对命运的无可奈何的诅咒和透过玩世不恭的态度表现出来的对现实人生的绝望情绪的宣泄。是作者用喜剧的手法写出的悲剧的故事,是生存意识的戏谑化书写。  相似文献   

15.
依据写于13世纪上半叶的四种汉文文献:《长春真人西游记》、《西游录》、《北使记》和《西使记》,以及中亚的考古资料,考察中亚在蒙古入侵之前的经济状况。主要研究这一时期中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通过这一研究,企图反映蒙古入侵前中亚的经济概貌。  相似文献   

16.
作者已发表文章认为,今本《西游记》之祖本《西游记(平话)》,系全真教创始人之一丘处机麾下道士史志经等人所撰。现进而从明代道教秘史等若干方面认定,今本《西游记》定稿人也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居于江苏茅山乾元观的全真龙门派道士,其中阎希言(阎蓬头)师徒可能性最大,因此,《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中的沙和尚未被贬下天宫时是天宫的"卷帘大将",从史书上来看,这个"卷帘大将"只在明王朝朱元璋时期存在过,当下说"卷帘大将"在唐朝出现过没有依据。而《西游记》中玉皇大帝"自幼修持",此"修持"是一个佛教(道教)用语,而明朝的朱元璋就是自幼出家为僧,从这方面的联系看,玉皇大帝及唐太宗身上有朱元璋的影子。"卷帘大将"的出现可以证明《西游记》不会是元代邱处机所作。  相似文献   

18.
四百年《西游记》作者问题论争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游记》问世时是一部未署名的作品,当时即有多种猜测,明清问“邱长春作”说曾流行一时,至今仍有信从者;近世“吴承恩作”说几定于一尊,却是因证据薄弱。不断受到质疑和否定,不时有新说包括新的猜测与主张提出,使这一问题在《西游记》研究中日益突出。本文综述古今有关《西游记》作者各种主张与猜测为十一题十说。诸家根本分歧只在“出今天潢何侯之国”、“邱长春”、“吴承恩”、“李春芳”、“陈元之”等五说之问。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思想视角分析《西游记》中称谓语的动态翻译,阐述因受到语境的变量和称谓语背后隐藏的文化的影响,书中称谓语的正确翻译乃是难点之一,应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和其隐含的意思来解析并选择最适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吴承恩《西游记》为对象,从故事整体框架的物理空间、文本叙事结构中体现出的空间性以及读者接受心理空间三个方面探究《西游记》的空间叙事,为探究《西游记》"心性修养"的主题提供新的注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