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菜转Bt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五辈  李学宝 《河南科学》1996,14(4):448-451
从以下几方面对油菜转Bt基因植株进行了研究:R1、R2代的Km抗生,R0、R1代的Southern杂交,R0代的抗虫试验以及R0代的酯酶活力测定。实验结果分别是:经Km抗性试验,芥菜型油菜R1代在12个无性系中有10个无性系符合孟德尔单基因分离的遗传规律,R2代在7个无性系中有6个符合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水稻纯系对褐飞虱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基因枪法将含潮霉素抗性基因、GUS报告基因和雪花莲凝集基因的2个质粒pWRG1515和pRSSGA1共同转化粳稻品种鄂宜105的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从轰击的152块愈伤组织中共再生出26株独立转基因植株,PCR/Southern印迹法分析发现,73%的转基因植株含有所有3个外源基因,遗传分析证实外泊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后代中以孟德尔方式遗传,从其R1代亲本为孟德尔3:1方式遗传的R2代中,鉴定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转基因油菜R0、R1、R2代的Km抗性。试验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R0的1,5,6,7,8,10号无性系可抗Km50mg/L,其余的均抗Km35mg/L。R1种子在Km20mg/L的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抗性试验,生根与不生根的比例经适合性检验(x2检验)有10个无性系符合孟德尔单基因分离的遗传规律,只有两个无性系不符合这一规律,出现了较高的抗性苗比例(34:2;40:6)。R2代共做了7个单株的种子抗性试验,其中6个单株的种子出现3:1的分离比,一个单株没有发生分离,种子全部可抗Km。  相似文献   

4.
以小麦品种济南177、384、471的幼胚和济南177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质粒为pPPI2[含大麦黄矮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和GUS(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pPPI5(含CP基因)+pEmuGN(含GUS基因),用高速基因枪轰击钨粉质粒进入幼胚和胚性愈伤组织细胞.GUS基因的瞬间表达平均频率幼胚约为42%,愈伤组织为18.5%.转化处理后用PCR扩增技术检测植株中CP基因是否存在并稳定遗传.检测结果表明,来源于幼胚的T0代转化频率为2~9%(1993~1994年),并获得T1、T2和T3代稳定表达的转化植株.用愈伤组织转化,其转化频率3月龄者为0.4%;2年龄者为零.潮霉素(Hm)用于对转化幼胚和愈伤组织的筛选,低浓度时不能抑制非转化细胞的生长,高浓度则使细胞受伤害,不能再生正常健壮的植株  相似文献   

5.
金鱼草Del基因影响烟草花色素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Del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植株.对9株可能的转基因植株(T0代)DNA进行NPTⅡ基因的PCR-Southernblot杂交分析,其中8株显示NPTⅡ基因阳性.对其中5株开花的阳性植株进行DelDNA的PCR-Southernblot杂交分析,全部显示DelDNA阳性.Km抗性T1代转基因植株DNA进行DelDNA的PCR-Southernblot杂交分析,结果显示全部含有DelDNA.在530nm处测量T0代转基因植株中花色素苷含量和分布情况,3株转基因烟草的花萼、花冠和雄蕊部位花色素苷含量增加,而在雌蕊和叶中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Del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证实并补充了Goodrich等关于色素沉积模式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辣椒的离体再生及抗虫基因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建立起一套简单、高效的辣椒遗传转化系统。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带柄子叶,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转入辣椒栽培品种“益都羊角椒”中。对获得的33株卡那霉素(Km)抗性植物进行PCR检测,证明有6株为转CpTI基因植株。通过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抗虫性研究,发现R1代植株对棉铃虫表达出一定的抗性,但不同转化体之间其抗性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Ti质粒的双元载体法对西红柿(Lycopersiconesculentum)的叶片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经选择培养基的筛选,从抗性愈伤组织细胞中诱导出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幼苗.分子杂交证实,卡那霉素抗性基因通过根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的介导,整合到细胞核基因组中,转化子具有较高的新霉素磷酸转移酶活性,说明抗性基因在受体细胞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8.
抗B.t.制剂昆虫细胞品系的选择及其酯酶同工酶的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逐代以90%的选择压力选择对B.t.抗性的昆虫细胞品系,结果表明:5B1细胞对B.t.抗性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第23代选择细胞的抗性水平突然由原来的3倍上升到10倍以上,此后抗性在8~10倍间波动,一直到第32代,被选择细胞(R5B1)和正常细胞(S5B1)酯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品系细胞有3条共同的酶带,另外,二者也分别拥有2条特异性酶带,被选择细胞(R5B1)的细胞酯酶同工酶有此酶带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农杆菌 Ti 质粒介导,将模式基因(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β葡萄糖酸苷酶基因) 导入泡桐,并对影响转化及选择再生的一系列因子进行优化,创建了泡桐的遗传转化系统.优化后的系统为:用泡桐完整叶片作外植体,侵染转化的菌液浓度 O D600 值控制在0 .1 ~0 .2 ,经20 m m ol/ L Ca2 + 处理,共培养6d ;在10m g/ L 卡那霉素+ 250 m g/ L 羧苄青霉素的选择压下培养数天,随后在仅含 Kan的选择压下继续培养,直至抗性芽的再生.通过此遗传转化系统,获得了抗 Kan的泡桐芽,转化频率可达84 % .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 G U S 报告基因不仅在侵染的叶片中得到短暂表达,而且在抗性芽和抗性愈伤组织中得到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0.
用基因枪法将水稻碱性几丁质酶(RC24)基因、苜蓿葡聚糖酶(βGlu)基因、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BRIP)基因和潮霉素(hpt)基因同时导入籼稻品种(七丝软占)中,获得了7个潮霉素抗性再生系,Southernblot证明2~3个抗真菌蛋白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初步抗性鉴定表明R0代转基因水稻植株对稻瘟病菌的抗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